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宏相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省省级高校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对虾
  • 4篇日本囊对虾
  • 4篇饥饿
  • 3篇再投喂
  • 3篇投喂
  • 2篇牙鲆
  • 2篇牙鲆幼鱼
  • 2篇幼鱼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率
  • 1篇蛋白质代谢
  • 1篇生化组成
  • 1篇石莼
  • 1篇糖代谢
  • 1篇体色
  • 1篇排氨率
  • 1篇孔石莼
  • 1篇角叉菜
  • 1篇耗氧
  • 1篇耗氧率

机构

  • 6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6篇邓宏相
  • 4篇吴立新
  • 3篇刘璐
  • 3篇刘瑜
  • 1篇刘海金
  • 1篇吴垠
  • 1篇王万连
  • 1篇王秀新
  • 1篇王国栋
  • 1篇李君丰
  • 1篇王吉桥
  • 1篇张晓雪
  • 1篇耿志孚
  • 1篇田贵成
  • 1篇王欣
  • 1篇张伟光

传媒

  • 4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白化牙鲆幼鱼与角叉菜和孔石莼混养的能量平衡和体色恢复率被引量:5
2005年
将体重为(5.04±2.14)g、体长为(8.15±2.84)cm的白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饲养在容积38 L、底面直径17 cm的白色塑料桶中,放养密度为15尾/桶。试验共设7组,分别放入密度为0(对照组)、1、2、3 g/L的孔石莼Ulva pertusavar和3、5、7 g/L的角叉菜Pelvetua siliquosa,每组设3个重复,自然光照。30 d的生长试验表明,牙鲆与石莼混养能改善水质,促进牙鲆体色恢复。第二个阶段的试验,白化牙鲆仅与石莼混养,放养密度为10尾/桶。试验共设4组,每组放入石莼的密度(湿重)分别为4、3、2、0 g/L,记为H、I、J、K组,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牙鲆的能量收支和体色恢复率(即试验结束和开始时白化鱼有眼侧正常体色的面积分别占试验结束和开始时有眼侧总面积的百分比之差)。经60 d的饲养,各组鱼的能量平衡式如下:H组100C=8.99F+5.66U+29.60R+46.33G(平衡率为90.58%);I组100C=7.20F+6.28U+33.20R+41.52G(平衡率为88.20%);J组100C=7.53F+7.13U+35.60R+36.62G(平衡率为86.88%);K组(对照组)100C=8.40F+7.04U+44.90R+29.91G(平衡率为90.25%),其中H、I、J 3个试验组鱼的生长能占同化能的比例分别比对照组的增加了16.42%、11.61%和6.71%;体色恢复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依次为I组>J组>H组>K组(对照组)。
王吉桥邓宏相王秀新刘海金
关键词:石莼角叉菜
饥饿对日本囊对虾补偿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07年
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和再投喂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1-6 d的过程中,日本囊对虾体重、脂肪含量均有所下降,而水分、灰分含量却有所增加,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各饥饿处理组体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虾体的生化组成均接近或达到了对照组的水平。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各饥饿处理组虾的生长率呈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各饥饿处理组虾的摄食率在6 d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后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而食物转化率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日本囊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饱食出现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摄食率的提高实现的。
李君丰田贵成王万连刘璐邓宏相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饥饿生化组成
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对牙鲆幼鱼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2004年4月4日-5月22日,在(23.0±0.5)℃条件下研究了牙鲆(平均体重,(8.80±0.18)g)继蛋白质限制后恢复投喂对其生长的影响。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C组)连续48d饱食投喂含能17.29kJ/g,含粗蛋白50.00%的饵料。蛋白质限制阶段(1~18d)处理组T30和T40的饵料蛋白含量分别为27.95%和40.47%,但饵料含能与对照组相同,在恢复投喂阶段(19~48d)各处理组均投喂与对照组相同的饵料。实验结果表明,在蛋白质限制阶段,饵料蛋白质水平下降显著降低了处理组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饵料湿重、干重以及能量转化率(p〈0.05),而摄食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蛋白质转化率随饵料蛋白水平降低而显著升高(p〈0.05)。恢复投喂结束后,处理组上述各指标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此外,除实验结束时T30组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整个实验期间各处理组的表观消化率及鱼体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继蛋白质限制后的恢复投喂阶段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
吴立新邓宏相耿志孚王国栋
关键词:牙鲆
饥饿及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体重为(13.08±2.40)g、体长为(10.37±0.73)cm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饥饿和再投喂状态下蛋白质代谢的变化。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10d,试验组S10、S15、S25分别饥饿10、15、25d后再恢复饱食投喂10d。结果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囊对虾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在饥饿前15d迅速上升,饥饿第15~25d趋于平稳,肝胰脏中蛋白质的含量则一直较稳定;恢复投喂后,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下降,而肝胰脏中蛋白质的含量上升。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在饥饿前期(0—5d)保持平稳,但在之后的第5—15d则迅速下降,最后又恢复至最初水平;恢复投喂后,除S25组外其余各组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RNA/DNA的值在饥饿初期(0—5d)略有下降,之后保持稳定,肝胰脏中RNA/DNA的值则在短期下降后有所上升;恢复投喂后,肌肉中RNA/DNA的值除S25组外其余各组均呈上升趋势,而肝胰脏中RNA/DNA的值除C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上升(P〈0.05)。
吴立新刘璐张晓雪刘瑜邓宏相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饥饿再投喂蛋白质代谢RNA/DNA
饥饿及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研究了日本囊对虾在饥饿和再投喂下血糖、肝胰脏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囊对虾肝胰脏糖原含量和血糖浓度在饥饿开始时迅速下降,肌糖原含量在饥饿10d时下降到最低值,在饥饿10~15d时通过糖原异生作用又恢复至最初水平,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糖原含量持续下降.恢复投喂后,肝胰脏糖原含量和肌糖原含量均能得到较好恢复,饥饿10d和15d组的血糖浓度在恢复投喂10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饥饿25d组的血糖浓度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表明饥饿时间过长,对血糖浓度的恢复有较大影响.
刘璐吴立新张伟光吴垠刘瑜邓宏相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饥饿再投喂糖代谢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囊对虾代谢率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研究了体重为(5.42±0.68)g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22.0±0.5)℃下饥饿和再投喂期间代谢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至第30 d时,50%的试验虾死亡;耗氧率降低为初始值的24.15%,并呈现出“急剧下降、稳定、再降低、上升”的阶段性变化;排氨率变化可分为“急剧下降、回升、阶段下降、大幅攀升”4个阶段,试验结束时共上升11.39%.饥饿前14 d内,日本囊对虾以蛋白质和脂肪共同氧化供能,14~30 d完全由蛋白质供能;饥饿7、14 d再投喂组,日本囊对虾的耗氧率及氧氮比均比饥饿结束时大幅增加.
吴立新刘瑜王欣邓宏相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饥饿再投喂耗氧率排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