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涛
- 作品数:75 被引量:295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先天性漏斗胸与胸廓扁平程度相关性的多层螺旋CT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儿童先天性漏斗胸并发扁平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2~10月经临床诊断并行CT检查的漏斗胸患儿34例,在PACS形态图像上,测量漏斗胸的胸骨凹陷深度、Haller指数、CT凹陷指数及胸廓扁平指数,评价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34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胸骨凹陷深度为(17.12±9.98)mm,Haller指数为4.12±1.48,CT凹陷指数为2.39±0.70,胸廓扁平指数为3.30±0.56。漏斗胸中重度患儿的胸骨凹陷深度及胸廓扁平指数与轻度患儿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胸骨凹陷深度、胸廓扁平指数分别与Haller指数、CT凹陷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年龄组间患儿的胸骨凹陷深度、Haller指数、CT凹陷指数、胸廓扁平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漏斗胸程度的加重,胸骨凹陷深度和胸廓扁平程度增加,其次漏斗胸的严重程度、胸骨凹陷深度及胸廓扁平程度并不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
- 路涛邓开鸿
- 关键词:漏斗胸儿童
- 成人胰腺体尾部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总结胰腺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例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病灶位于胰腺体尾部,CT增强后其内分隔中度强化,并可见液-液平面,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文献复习结果示:成人胰腺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女性(14/19,占73.68%),发病年龄为23~79岁,平均49岁;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12/18,占66.67%),发病部位最常见于胰头(8/19,占42.11%);通常为较大的囊性病灶,最大径从3~20cm不等。胰腺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的腹部X线平片发展到现在应用较多的MRJ及CT检查,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仍然是CT检查(13/18,占72.22%)。结论胰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囊性肿瘤,CT检查时动脉期并不一定会出现显著强化,并可因伴有囊内出血而出现液一液平面。
- 路涛蒲红杨诚蒲诺王娜
-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文献复习
- 儿童少见部位卵黄囊瘤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少见部位卵黄囊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确诊的卵黄囊瘤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 2例卵黄囊瘤,1例发生于宫颈,1例发生于右侧膈肌,CT表现均为边界不清软组织肿块影,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诊断为卵黄囊瘤。结论卵黄囊瘤是少见的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发生于少见部位的卵黄囊瘤影像诊断更为困难,其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 路涛陈加源吴筱芸印隆林李迎春陈光文
- 关键词:儿童卵黄囊瘤生殖细胞肿瘤
- 脾脉管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脾脉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脉管瘤的临床及CT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15例脉管瘤中血管瘤8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淋巴管瘤5例。血管瘤CT表现为向心性强化、轻度强化及延迟强化;淋巴管瘤表现为囊性不强化病灶或轻度强化结节影;血管淋巴管瘤表现为多发周边轻度强化结节影或囊性不强化病灶。结论脾脉管瘤临床症状不典型,CT可为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路涛蒲红杨诚蒲诺王娜
- 关键词:脉管瘤
- 不同病理分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病理分级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经穿刺及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2010年WHO第4版"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类标准"分为G1、G2及G3级后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8例有神经内分泌症状,5例主要症状为腹痛,2例无任何症状;G1、G2及G3级各5例。15例患者共检出17个病灶(G1级5个,G2级5个,G3级7个),肿瘤主要位于胰体尾部(9个,其中G1级1个,G2级和G3级均为4个),其次为胰头(7个,其中G1级3个,G2级1个,G3级3个);1个病灶内有钙化点(G2级),9个病灶内可见坏死(G1级2个,G2级4个,G3级3个);10个病灶形态为类圆形(G1级3个,G2级3个,G3级4个),7个为不规则形(G1级2个,G2级2个,G3级3个);10个病灶位于胰腺轮廓内(G1级4个,G2级3个,G3级3个),7个位于胰腺轮廓外(G1级1个,G2级2个,G3级4个)。CT平扫示17个病灶均为等或低密度,有坏死者密度不均。MRI检查示:5个病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G1级1个,G2级1个,G3级3个);2个病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G1级1个,G2级1个);1个病灶T1WI及T2WI均为等信号(G1级)。病灶强化方式:1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密度降低(G1级);8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明显强化(G1级3个,G2级4个,G3级1个),8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轻度-较明显强化,门静脉期进一步明显强化(G1级1个,G2级1个,G3级6个)。1例G1级及1例G2级病例发生肝脏转移,1例G3级病例发生肝脏多发转移及L2椎体骨转移,另1例G3级病例有门腔间隙淋巴结肿大。结论各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路涛蒲红陈光文
- 关键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
- 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特征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脾血管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及CT资料,对其CT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中,8例为多发病灶,1例为2个病灶,3例为单发病灶;分别有4例可见钙化或分隔;4例病灶为囊性,3例为实性,3例为囊实性,2例为囊性及实性病灶混合存在。囊性病灶病理以淋巴管成分为主,增强扫描无强化,实性病灶病理以血管成分为主,动脉期及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结论脾血管淋巴管瘤可为囊性、实性、囊实性或混合性,可伴或不伴钙化及分隔,肿瘤强化方式与其血管及淋巴管成分所占比例不同有关,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本病的确诊方式。
- 路涛蒲红陈光文杨诚
- 关键词:血管淋巴管瘤病理
- 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颅后窝生长发育规律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颅后窝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回顾性纳入493胎妊娠25~36周正常胎儿,于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工作站测量其MRI所示小脑横径及体积、颅后窝宽度及体积,并计算小脑体积/颅后窝体积,分析颅后窝随孕周变化的规律。结果正常胎儿小脑横径与孕周呈直线相关,直线方程为y=-21.15+1.90x(R^(2)=0.85,P<0.01);小脑体积随孕周增加呈指数增长,曲线方程为y=150.52e^((0.13x))(R^(2)=0.73,P<0.01)。胎儿颅后窝宽度与孕周无明显相关(R^(2)<0.01,P=0.30),而颅后窝体积及小脑体积/颅后窝体积均随孕周增加而呈指数增长,曲线方程分别为y=1098.50e^((0.10x))(R^(2)=0.60,P<0.01)及y=0.14e^((0.04x))(R^(2)=0.30,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正常胎儿小脑及颅后窝体积均随孕周增加而呈指数增长,且小脑生长速度快于颅后窝。
- 路涛张凤吴成倩刘霞李自军柴丽杜雨桔罗强李缃绮
- 关键词:胎儿小脑
- 直肠重复畸形并Currarino综合征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病例女,19岁,因肛门坠胀疼痛、排便困难半月就诊。外院门诊曾予灌肠后缓解,1周前因大便带血,直肠指检提示直肠后壁有一包块,遂收入院治疗。患者2岁时曾行盆腔内畸胎瘤切除术。体格检查:急性病容,表情痛苦,
- 路涛赵高平
- 关键词:消化系统畸形直肠尿路造影术
- 儿童先天性漏斗胸严重程度对心脏形态影响的多层螺旋CT评价被引量:1
- 2013年
- 评价儿童先天性漏斗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对心脏形态的影响。搜集2011年2月-2011年10月经临床诊断并行CT检查的漏斗胸患儿34例,在PACS形态图像上,测量漏斗胸的Haller指数(HI)、CT凹陷指数(CTDI)、心脏旋转角(CRA)、下肺静脉角(PVA)、心脏压迫指数(CCI)及心脏不对称指数(CAI),评价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4例漏斗胸患儿HI为4.12±1.48、CTDI为2.39±0.70、CRA为(53.52±7.68)°、PVA为(66.51±11.02)°、CCI为2.43±0.95及CAI为1.55±0.56。漏斗胸中重度患儿的CCI及CAI与轻度患儿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HI、CTDI与CCI、CAI间分别具有正相关关系;而漏斗胸中重度患儿的CRA及PVA与轻度患儿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患儿的HI、CTDI、CRA、PVA、CCI及C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可准确评价先天性漏斗胸患儿心脏受压时的形态改变。
- 路涛邓开鸿
- 关键词:漏斗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4例脾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脾脏假瘤的临床、CT表现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3例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边界清晰,1例肿块巨大者,其内可见片状坏死,增强扫描可见大量紊乱强化血管影。结论脾脏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与脾脏其他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
- 路涛蒲红杨诚蒲锘王娜
- 关键词:脾脏炎性假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