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
- 作品数:138 被引量:439H指数:12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CagA的序列比对及其对胃上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背景】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 Protein,CagA)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重要的效应蛋白,CagA的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比较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CagA结构差异,探讨不同CagA对胃上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7株幽门螺杆菌的Cag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氨基酸组成差异及变异情况,用含不同CagA序列的5株H.pylori感染低恶性胃上皮细胞AGS 6 h,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30:1,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极性调节激酶1b(Polarity-Regulating Kinase 1b,PAR1b)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液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浓度。【结果】临床分离株的CagA存在结构和氨基酸组成差异,西方株的EPIYA基序存在更多变异,具有完整cagA基因的菌株感染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方株NCTC 11639和H.pylori 26695感染的细胞中PAR1b的表达升高,而东亚株H.pylori GZ7感染的细胞中PAR1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株H.pylori GZ15及H.pylori GZ7/ΔcagA感染后PAR1b的表达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H.pylor感染的细胞培养液中IL-8浓度均增加,东亚株促进IL-8分泌的能力大于西方株。【结论】含不同CagA的幽门螺杆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东亚株能抑制PAR1b的表达,促进IL-8分泌的能力更强,H.pylori感染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依赖cagA基因的完整性。
- 全欣莹曾晓燕熊林王文玲赵艳谢渊王琴容张启芳周建奖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白介素8
- 贵州从江侗族和江口土家族人群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型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在贵州从江县侗族、江口县土家族中的基因类型特点、基因型频率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抗碱血红蛋白(HbF)和血红蛋白A2(HbA2)定量测定对人群进行β-地中海贫血初筛,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b、HCT、MCV、MCH、MCHC、RDW等7项血液学指标分析,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筛查阳性受检者DNA,经PCR-反向点杂交法对β珠蛋白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受检982人中,共检出52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总检出率为5.27%,其中侗族、土家族检出率分别为7.85%、2.68%;经β珠蛋白突变基因分析,在这两个民族中检出中国人常见3种突变类型:CD17(A→T)无义突变(39例,75.00%),CD41-42(TCTT)移码突变(12例,23.07%)和βE(Codon26)(1例,1.92%)。结论在贵州省少数民族中β-地中海贫血有很高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β珠蛋白基因变异情况很独特,可能与族内婚配、家族发病聚集性和通婚地域半径狭小有关。
- 单可人谢渊马娇赵艳齐晓岚何燕吴昌学李毅官志忠任锡麟
-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少数民族PCR-反向点杂交
- 胃泌素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胃癌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SGC-7901、AGS细胞中胃泌素受体(CCK-BR);用终质量浓度为10、100nmol/L胃泌素处理SGC-7901和AGS72h,噻唑蓝(MTF)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水平;三维培养SGC-7901和AGS,用10、100nmol/L胃泌素处理,显微镜下观察24、48、72hVM形成,计数72hVM形成数;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培养3周的克隆形成率。结果SGC-7901和AGS细胞表达CCK-BR;经10、100nmol/L的胃泌素处理后,SGC-7901和AGS的细胞增殖率和克隆形成率高于对照组,细胞的环形、半环形VM形成数也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中HIF-1α的表达量比对照组上调了5.39、11.00(SGC-7901)、4.12和6.06倍(AGS);分泌性VEGF的浓度也比对照组增高[298、339μg/mg蛋白(SGC-7901)及168和281μg/mg蛋白(AGS),P〈0.01]。结论通过胃泌素-CCK-BR-HIF-1α-VEGF构成的信号传递链,胃泌素促进胃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及VM的形成。
- 王冬梅周建奖赵艳谢渊
- 关键词:胃泌素胃癌血管生成拟态
- 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细胞中钙调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的诱导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CaM)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30例胃癌组织、癌周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aM基因的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量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体外建立H.pylori感染胃癌细胞的实验模型和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基因稳定转染胃癌细胞的实验模型,以未处理的胃癌细胞为对照,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检测实验模型细胞中Ca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CaM基因的表达量是癌周组织的2.08倍(P<0.05);H.pylori感染组中CaM基因的表达量是无H.pylori感染组的6.11倍(P<0.01),H.pylori及其毒素蛋白CagA可引起CaM基因启动子区-276位点发生去甲基化修饰.结论:H.pylori感染通过所分泌的毒力因子CagA诱导胃癌细胞中CaM基因启动子区去甲基化修饰,从而上调胃癌组织中CaM基因的表达.
- 周建奖王妍谢渊赵艳谷颖
-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杆菌钙调蛋白DNA甲基化
- DKK1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沉默厚体1(DKK1)基因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DickkopfsiRNA(DKK1-siRNA)稳定转染细胞株,提取稳定转染细胞的RNA及总蛋白,qPCR和WB实验分别检测DK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阴性对照(shNC)组及沉默DKK1(DKK1-shRNA)组,CCK-8实验检测各组培养0、24、48、72、96、120、144 h后AGS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检索HPA数据库,分析DKK1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沉默DKK1基因的胃癌细胞株AGS,证实DKK1-shRNA组细胞中DK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比Control组和shNC组降低到72%和47%(均P<0.05)。细胞增殖曲线显示,与Control和shNC组比较,DKK1-shRNA组细胞培养72h后其增殖显著降低(P<0.05)。与shNC组比较,DKK1-shRNA组S期细胞从32.06%降低到25.87%,G2/M期细胞由8.49%上升到21.26%,细胞凋亡率从10.34%上升到2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A数据库的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DKK1 mRNA水平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DKK1 mRNA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沉默DKK1基因可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于G2/M期并促进细胞凋亡;DKK1在胃癌中发挥促癌作用。
- 骆梅周建奖王琴容王琴容陈学书陈学书谢渊谢渊
- 关键词:胃癌AGS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
- 幽门螺杆菌临床株cagA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离鉴定临床分离株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分析其CagA蛋白的磷酸化基序EPIYA,探讨东亚株HpCagA序列的结构特点。方法选取胃相关疾病患者的胃黏膜组织,剪碎后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微需氧培养,菌落生长后通过尿素酶试验、革兰染色及显微镜检查对Hp进行初步鉴定。提取菌落基因组,PCR扩增HP16SrRNA基因并进行测序鉴定;扩增cagA基因全长序列,连接入pMD18-T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入感受态E.coliDH5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利用DNAStar和MEGA6软件对cagA序列进行比对及聚类分析。结果成功分离Hp共26株。构建pMD18-T/cagA克隆载体后对26株Hp的cagA基因全长测序,序列比对分析显示有6株为西方型,20株为东亚型。东亚型CagA第815~834位点存在13个氨基酸的缺失、部分缺失或变异,西方型中有3株丢失磷酸化位点EPIYA-C;聚类分析显示Hp分离株分别聚类为东亚群、西方型东亚群以及西方群3群。结论Hp分离株以东亚株为主,但也存在西方株感染;东、西方型CagA在EPIYA基序及侧翼序列显著差异,菌株之间存在聚类关系。
- 熊林陈峥宏刘正美龙妮娅谢渊赵艳官志忠周建奖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聚类分析
-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金属硫蛋白基因表达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比较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群金属硫蛋白(MT)表达,研究金属硫蛋白基因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阐明燃煤型砷中毒分子机制。方法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群各50例,采用Trizol-酚-氯仿一步法提取总R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NA的量,A260/A280鉴定RNA纯度。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测定燃煤型砷中毒MT mRNA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实时荧光RT-PCR的质控,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组M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6.82±7.80,砷中毒组M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2.02±2.82。燃煤型砷中毒患者MTmRNA表达降低,约为正常对照的3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属硫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代谢中有重要意义,起重要的调控作用。MT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砷中毒机制之一。
- 赵艳单可人杨勤李诚秀周运书吴昌学齐艳飞官志忠程明亮
- 关键词:燃煤型砷中毒金属硫蛋白实时荧光RT-PCR基因表达
- 荔波瑶族、汉族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荔波瑶族、汉族雌激素受体α(ESR1)基因多态性T29C位点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样本为荔波瑶族、汉族的隔离自然人群,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分析ESR1基因T29C位点多态性。结果利用卡方检验对所调查人群的乙型肝炎感染与ESR1的T29C基因型的分布进行分析得出:ESR1 T29C基因多态性在瑶族、汉族男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组与HBV非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瑶族TT、TC、CC分别为49.0%、49.0%、2.0%vs 52.6%、29.0%、18.4%,汉族TT、TC、CC分别为31.6%、65.8%、2.6%vs 32.6%、37.2%、30.0%(P<0.05或<0.01),而ESR1 T29C基因多态性在瑶族、汉族女性HBV感染组与HBV非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1的T29C基因多态性与汉族、瑶族乙型肝炎感染可能有相关,ESR1 T29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乙型肝炎易感性的因素之一。
- 龙丽单可人赵艳李毅何燕吴昌学齐晓岚谢渊张婷官志忠任锡麟
- 关键词:肝炎乙型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
- 氟中毒人群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力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燃煤型氟中毒地区人群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于贵州省毕节市鸭池镇燃煤型氟中毒非改灶村抽取245名村民作为非干预组,于该市长春镇燃煤型氟中毒改灶村抽取240名村民作为干预组,于非地方性氟中毒长顺县白云山镇抽取247名村民作对照组,利用比色法分别测定CAT、GSTs的活力。结果:非干预组血浆CAT活力和GSTs活力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CAT、GSTs活力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过量氟可能使体内自由基代谢失衡,推测通过人为干预氟的摄入,有助于机体恢复氧化平衡。
- 张婷单可人何燕徐仕清吴昌学周曙光李毅王婵娟赵艳官志忠
-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转移酶氧化性应激
- 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建立一种幽门螺杆菌(H.pylori)临床菌株的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取临床胃黏膜组织标本88株,接种于10%绵羊全血的哥伦比亚选择性培养基上,37℃、5%O2、10%CO2、85%N2培养3-5 d后,挑取血平板上透明细小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尿素酶试验,对阳性菌落进行扩大纯培养,提取细菌DNA,PCR扩增H.pylori 16sRNA、Cag A基因,电泳并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成功从临床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出H.pylori,88例胃黏膜组织标本中分离培养并鉴定出H.pylori 19株,阳性率为22%;对16sRNA及Cag A基因进行扩增,电泳可见目的条带,并对16sRNA扩增产物测序,与H.pylori国际标准菌株26695比对,同源性为95%-99%。结论:37℃、5%O2、10%CO2、85%N2条件下10%绵羊全血的哥伦比亚选择性培养基上能成功分离培养出H.pylori临床株。
- 刘正美周建奖赵艳熊林龙妮娅谢渊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革兰染色CAG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