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耿立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安徽省砀山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语文
  • 2篇修辞
  • 2篇教学
  • 1篇性格
  • 1篇修辞格
  • 1篇语文教学
  • 1篇人物性格
  • 1篇通感
  • 1篇年级
  • 1篇评分标准
  • 1篇主题
  • 1篇主题思想
  • 1篇作文
  • 1篇作文题
  • 1篇婉曲
  • 1篇文教
  • 1篇文题
  • 1篇文言
  • 1篇文言文
  • 1篇细节描写

机构

  • 4篇安徽省砀山中...

作者

  • 4篇任宝剑
  • 4篇赵耿立

传媒

  • 3篇语文天地
  • 1篇语文知识

年份

  • 2篇2004
  • 2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妙用“三笑”尽显风流
2004年
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脸部表情,在文学作品中,笑也是表情达意的细节描写。然而细节不细,描写得好,比如抓住人物的三次“笑”反复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点化主题思想等都有妙不可言的重要作用。
任宝剑赵耿立
关键词:细节描写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罗贯中《失街亭》
“三级跳”跳来的启示——谈2004年高考作文(全国卷)评分标准的变化
2004年
回首近15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即1990年至1999年的分项分等评分阶段,2000年至2003年的“基础等级”、“发展等级”两块评分阶段,2004年开始的“内容”、“表达”、“特征”三块评分阶段。笔者借用体育运动上的一个名词,谓之来了个“三级跳”。
赵耿立任宝剑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语文评分标准
和高一新生谈“通感”
2003年
步入高一,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既新鲜又陌生。在高一语文教材的第一课就会接触到一个新的修辞格——通感。
任宝剑赵耿立
关键词:高一年级语文教学修辞格
中学古文婉曲种种
2003年
古人说话写文章,有时不直截了当地把意思讲出来,而用委婉曲折、拐弯抹角的话来表达,这就叫“婉曲”。“婉曲”运用得当,能深刻含蓄地表达作者(说话者)的意图,收到“隐中显”的艺术效果。中学文言文中,就有不少婉言曲语。下面结合实例作一点分析,旨在帮助大家在阅读和写作中认识并运用这一手法。
任宝剑赵耿立
关键词:文言文语文教学婉曲修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