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急诊CT增强患者的风险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夜间急诊CT增强的风险,探讨护理干预在降低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夜间急诊行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8例患者中,1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余病例中1例因血管渗漏注药终止,3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1例发生重度过敏反应。结论: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夜间急诊CT增强的风险,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王俊卿 赵杰 赵学芹关键词:护理干预 螺旋CT 高压注射 头颈部动脉CTA与DSA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对44例患者头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比分析,探讨CT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怀疑有头颈部血管狭窄的患者,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A检查,选取每位患者的12支血管(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进行血管狭窄程度分析,并与DSA结果对照。结果 44例患者共有528支血管,CTA发现94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者分别有30处、13处、32处、19处;DSA发现97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狭窄及闭塞,其中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者分别有24处、15处、34处、24处,得出CTA诊断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灵敏度91.5%,特异度97.5%,假阳性值2.5%,假阴性值8.5%。结论 CTA对于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可以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杜晓兢 唐笑先 原杰 赵杰关键词:头颈部血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与心肌缺血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应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探讨心肌桥(MB)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56层CTCA检查诊断的120例单纯M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MB类型分为浅表型与深在型,测量不同时相MB长度;计算壁冠状动脉(MCA)收缩期狭窄率,并比较不同Noble分级中MB类型的差异。结果浅表型与深在型MB舒张期长度分别为(19.48±8.20)、(22.25±8.21)mm,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81,P〉0.05);收缩期长度分别为(19.56±7.37)、(22.63±9.82)mm,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96,P〉0.05);MCA收缩期狭窄率分别为(32.06±11.89)、(44.11±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1)。MCA收缩期狭窄Noble分级中2、3级深在型MB(17/23、1/1)比例明显高于1级(29/96),Noble 1级与2级、1级与2、3级总和MB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46,P〈0.01;χ2=16.167,P〈0.01)。结论MB好发于前降支中段,MB类型、厚度及MCA收缩期狭窄程度均与心肌缺血有着密切关系,MCA收缩期狭窄程度为2、3级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肌缺血;MB长度与心肌缺血无明显相关性。 王健 赵杰 师建强关键词: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成像 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及管腔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临床疑诊或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256层螺旋CT扫描,其中32例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HA)制订的冠状动脉分段方法,将冠状动脉细分为15个节段,分别对各节段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以CAG为金标准,评价CTA对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能力。结果 CTA显示冠状动脉节段共2 502段,其中,评分为4分~5分者共2 385段(可评价率为95.32%)。以CAG为金标准,256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0.52%,特异度为91.54%,准确率为91.24%,两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97;而分级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66.67%、83.87%、89.19%。结论 256层螺旋CTA可以较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且较好的评估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由此可见,256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冠心病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武倩 唐笑先 原杰 赵杰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83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SCTCA的完整资料,并在有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且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为1、2级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患者共450个冠状动脉节段作定量评价,并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683例患者中556例(81.4%)图像质量为1级,112例(16.4%)为2级,15例(2.2%)为3级,造成图像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搏动伪影及呼吸伪影。所有1级、2级分支,绝大部分的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可得到良好显示。64SCTCA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80%,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90%,其中轻度狭窄组最低,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96.5%,90.8%,92.4%。结论 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赵杰 唐笑先 原杰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64层螺旋CT检查在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胆管癌的定位、定性及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08年至2011年间,经CT术前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CT检查使用西门子Sensa—tionCardic64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由膈顶部至双肾门水平,层厚7mm,重建1~3mm,螺距为1。全部患者均行平扫、增强双期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结果36例胆管癌患者中周围型6例,肝门型14例,肝外胆管型10例,壶腹型6例。CT表现主要为胆管扩张,梗阻部位的软组织肿块,可伴胆囊炎、胆结石,肝转移7例,伴肝硬化3例,腹水10例,胰腺转移5例,小网膜囊及十二指肠侵犯3例,大网膜转移5例,淋巴结转移7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对于胆管癌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唐笑先 赵杰 原杰关键词:胆管癌 CT 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检查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34例需要做小肠CT造影的病人,给予充足的肠道充盈准备,检查前晚清洁灌肠,检查前10 min肌肉注射山莨胆碱20 mg,上检查床后给予500 m L盐水保留灌肠,之后进行CT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的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4例CT小肠造影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腹部血管、肠管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或者基本清晰,Ⅰ级33例,Ⅱ级1例,Ⅲ级0例。[结论]为小肠造影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CT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的准确率。 王俊卿 赵杰 唐笑先关键词:CT 小肠造影 护理 冠状动脉斑块病变血流动力学及无创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019年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已被广泛用于检测或排除显著的冠心病,且CCTA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最主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但常规CCTA图像仅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学的评估,其改善临床预后效果不明显。为了克服常规CCTA的缺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CT无创评估技术逐渐成熟,以CCTA图像为基础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已成为热点。现主要对局部流体力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CT心肌灌注及CT无创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进行阐述,为CT功能学无创评估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王骞 原杰 赵杰 唐笑先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心肌灌注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怀疑主动脉夹层的病人34例。所有病例均选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CPR)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CTA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类型、累及范围、破口位置、受累血管等,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本组34例病例中,Stanford A型3例,Stanford B型21例,阴性10例。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计划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侯建平 赵杰关键词:主动脉 夹层动脉瘤 X线计算机 SSF技术在高心率和心率波动受检者CCTA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SSF技术在改善高心率(心率>70次/min)和心率波动受检者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6例高心率和心率波动受检者进行冠脉CT血管成像扫描后,分别得到A、B两组图像,其中A组图像采用标准重建,B组图像采用SSF重建,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差异。结果除了左主干显示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冠状动脉节段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P<0.05),右冠状动脉S2、S3段及回旋支S10段图像质量明显改善;随着心率增加,A、B两组图像质量均有下降,二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F技术可以改善高心率及心率不稳病人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拓宽了受检者临床检查范围,让冠状动脉CTA检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冠状动脉病变首选筛查手段,为冠心病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王毅安 王从军 赵杰关键词:图像质量 CTA CT血管成像 心率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