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应东
-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比较不同类型髓内钉在胫骨干骺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手术技巧的探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专家型胫骨髓内钉与改良带锁髓内钉辅以阻挡钉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30例胫骨骨折患者,分别行专家型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专家型组,15例)和改良型带锁髓内钉辅以阻挡钉内固定术(改良型组,1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开始时间、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同时总结手术技巧。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型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专家型组(P<0.05),完全负重开始时间晚于专家型组(P<0.05);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改良型组:优8例,良3例,可4例;专家型组:优13例,良1例,可1例。两组患者均未见切口裂开、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专家型髓内钉和改良型带锁髓内钉辅以阻挡钉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均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专家型髓内钉要比改良型带锁髓内钉疗效更好。
- 李正文申国庆谈应东张浩陈俊麒高发旺
- 关键词:髓内钉胫骨干骺端骨折阻挡钉手术技巧
- 腰椎管狭窄症内镜减压影像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内镜减压影像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1月—2022年8月本院对76例LSS患者行经皮经椎间孔内镜减压术。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评价临床疗效将患者分组,比较患者临床与影像资料,分析末次随访影像参数与VAS评分、OD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按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临床结果评定为优36例,良32例,可8例,此三组患者的VAS评分[(1.3±0.2)vs(1.7±0.4)vs(2.6±0.8),P<0.001]、ODI指数[(20.9±4.3)%vs(25.5±5.3)%vs(32.4±3.4)%,P<0.001]、中央椎管横断面积[(169.3±18.3)mm^(2)vs(164.5±15.8)mm^(2)vs(156.4±13.4)mm^(2),P<0.001]、侧隐窝前后径[(5.3±0.7)mm vs(4.9±0.6)mm vs(4.2±0.4)mm,P<0.001]、椎间孔矢状面积[(90.2±9.0)mm^(2)vs(86.4±8.1)mm^(2)vs(80.5±6.8)mm^(2),P<0.001]、硬膜囊横断面积[(138.5±10.3)mm^(2)vs(134.4±9.2)mm^(2)vs(126.3±8.6)mm^(2),P<0.001]和硬膜囊最大矢状径[(21.7±4.0)mm vs(19.6±3.3)mm vs(17.9±2.8)mm,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VAS评分与中央椎管横断面积(r=-0.429,P<0.001),侧隐窝前后径(r=-0.346,P<0.001),椎间孔矢状面积(r=-0.354,P<0.001),硬膜囊横断面积(r=-0.216,P=0.023)和硬膜囊最大矢状径(r=-0.254,P=0.014)均呈显著负相关;ODI评分与中央椎管横断面积(r=-0.420,P<0.001)、侧隐窝前后径(r=-0.335,P<0.001)、椎间孔矢状面积(r=-0.373,P<0.001)、硬膜囊横断面积(r=-0.213,P=0.022)和硬膜囊最大矢状径(r=-0.252,P=0.013)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LSS经皮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后CT、MRI影像测量参数与临床疼痛、功能障碍评分具有显著关联。
- 王生伟谈应东陈丽娟毛义义运彩虹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并不全瘫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不全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并脊髓损伤致不完全瘫痪的患者经胸或胸腹前路行一期病灶清除、椎间肋骨(钛网)植骨、椎体行内固定术。术后正规四联化疗方案治疗。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时间12~60个月。植骨部分融合时间为3~8个月,到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无钛网移位及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经胸及胸腹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联合肋骨(钛网)植骨及内固定治疗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合并不全瘫痪疗效满意。
- 张浩申国庆高发旺陈俊麒王朝晖谈应东李正文赵琪
-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预后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法探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两组,锚钉悬吊固定组(AS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锚钉悬吊固定法;Arch钢板固定组(TP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Arch钢板固定法。每组各45例。通过两种方法分析AS组与TP组的神经功能、轴性症状、开门角度和门轴侧融合率的疗效及远期预后差异性。结果手术前AS组与TP组JOA评分无差异性,AS组与TP组手术后1年与手术前相比较JOA评分均明显升高;AS组与TP组相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率无差异性;术后1年,TP组11例发生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4.44%,AS组26例发生轴性症状,发生率为57.78%,经比较有明显差异。通过CT测量开门角度,术后1个月和1年,TP组与AS组相比较开门角度明显增大,两组术后1年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降低,但TP组仍大于AS组。结论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Arch钢板固定法优于锚钉悬吊固定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一年内远期预后整体效果好,Arch钢板固定法好于锚钉悬吊固定法。
- 谈应东张浩申国庆马骏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预后
- 下肢髓内钉远端锁钉可调式显影瞄准器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使用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中远端锁钉瞄准器失准后改用可调式瞄准器植入远端锁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科将原有固定的远端瞄准器改良为可调式显影瞄准器,通过移动瞄准器定位杆孔,结合显影装置,寻找主钉,实现准确定位后植入远端锁钉,使远端锁钉瞄准器准度明显提高。结果:术中无远端锁钉失准现象发生。结论:本科改良的远端可调式瞄准器应用于临床,使远端锁钉植入的精准度明显提高,术中再无远端瞄准器失准发生,远端锁钉均一次性植入成功。
- 谈应东张浩申国庆马骏赵琪张有龙
- 关键词:髓内钉
- 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半切综合征1例被引量:3
- 2011年
- 患者,男,58岁,因左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麻木1个月入院。病史: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轻微麻木症状,并出现右侧肢体感觉麻木,较左侧严重。之后感觉左侧肢体无力加重,行走时身体不自主向左侧偏移,并有左足踩棉花的感觉,无大小便异常。既往体健,无外伤史。体格检查:颈后部棘突压痛,无放射痛。
- 申国庆张浩谈应东李正文赵琪马骏
-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移位脊髓损伤
- 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法在严重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19年
- 目的观察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法在严重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外翻患者34例,患者均采取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截骨法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6周关节活动度变化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34例术后均无神经损伤、感染以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术后6周患者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 <0. 05),且术后6周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后2周(P <0. 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膝关节评分法(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 <0. 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例患者出现下肢肌间静脉以及深静脉血栓。结论腓总神经松解联合伸直优先法在严重外翻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手术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伟马骏谈应东申国庆张浩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不连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分析股骨骨不连原因,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31例股骨骨不连,男19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32.5岁。其中骨不连发生在股骨干24例,股骨远端7例。股骨干骨不连采用标准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采用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治疗。一般行切开带锁髓内钉固定及自体骨移植,所有病例均使用扩髓技术。结果:31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4~72个月,平均23个月。30例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另1例髓内钉固定后再次给予植骨后愈合。髋关节功能全部正常,术后1年膝关节行HSS评分平均为(89.97±5.21)分。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不连具有固定可靠,稳定性好的优点,有利于肢体、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扩髓结合自体骨移植可获良好临床效果。
- 申国庆张浩高发旺陈俊麒王朝晖梁柱马骏谈应东李正文赵琪
- 关键词:股骨骨折
- 阻挡螺钉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骺端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介绍带锁髓内钉结合阻挡螺钉治疗股骨、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用带锁髓内钉以及阻挡螺钉治疗股骨下段、胫骨干骺端骨折1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0个月,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软组织并发症,未见骨折移位和断端不稳定现象,骨折愈合满意。结论带锁髓内钉结合阻挡螺钉技术能够有效的固定干骺端骨折,扩大了髓内钉的应用范围,增加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申国庆张浩陈俊麒王朝晖梁柱马骏谈应东李正文赵琪
- 关键词:下肢骨折
- 经胸前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单钉棒/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经胸前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单钉棒/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变部位在上/下胸段采用经胸前人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单钉棒/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患者术前均予正规抗结核治疗,术后均携带内固定尽快下床锻炼。结果患者术后随访3~24(12.3±2.0)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矫正后凸角畸形平均22°,且未发生窦道及结核扩散。患者钛网植骨均稳固,未发生显著移位和塌陷,未发生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结论胸椎结核患者采用经胸前入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单钉棒,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能彻底清除病灶,显著降低脊髓压力,较好矫正后凸畸形,较早重建脊柱稳固性,在配合正规抗结核治疗的情况下,其临床效果能显著提高。
- 谈应东张浩申国庆
- 关键词:脊柱结核钛网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