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文达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树突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转染
  • 4篇细胞毒
  • 4篇RNA转染
  • 3篇毒性
  • 3篇胰腺
  • 3篇树突细胞
  • 3篇细胞毒性
  • 3篇细胞毒性T淋...
  • 3篇细胞诱导
  • 2篇性细胞
  • 2篇树突状
  • 2篇特异性细胞
  • 2篇特异性细胞毒
  • 2篇特异性细胞毒...

机构

  • 12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作者

  • 12篇郭晓钟
  • 12篇许文达
  • 12篇陈江
  • 10篇李宏宇
  • 5篇王迪
  • 3篇邵晓东
  • 3篇赵佳钧
  • 2篇邹德利
  • 2篇刘旭
  • 1篇彭颖

传媒

  • 3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4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AI1基因转染对乏氧培养下胰腺癌MiaPaCa-2细胞增殖、迁移及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观察转染KAI1基因的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在乏氧条件下培养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KAl1基因过表达质粒转染乏氧条件培养后的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KAI1、VEGF-C、VEGF-A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转染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人VEGF-C、VEGF-A含量.结果 转染KAI1基因后的MiaPaCa-2-K细胞的KAI1蛋白表达量较未转染细胞显著增加[(0.549 ±0.021)比0].乏氧条件培养后转染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变化,但它的迁移距离明显缩短,穿膜细胞数显著减少[(14.0±5.8)比(43.0±14.4)个,P<0.05];细胞的VEGF-C表达显著降低[(0.218±0.043)比(0.745±0.069).P<0.05],但VEGF-A表达变化不显著;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C含量显著减少[(1236±247)比(2045±221) pg/ml,P<0.01].结论 转染KAl1基因的MiaPaCa-2细胞在乏氧条件下培养后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减弱,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C的表达来抑制胰腺癌淋巴转移的.
刘旭郭晓钟李宏宇陈江许文达
关键词:细胞增殖细胞运动KAI1基因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放射性肠损伤的效果评估
许文达陈江李宏宇郭晓钟
不同辐射剂量诱导的急性放射性肠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组织学评估
许文达陈江李宏宇郭晓钟
胰腺癌细胞总RNA转染树突细胞与胰腺癌-树突融合细胞激发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能力的比较研究
2016年
目的比较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总RNA电转染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DCMiaPaCa-2融合细胞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能力的差异。方法自6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培养DC。使用电穿孔法将MiaPaCa-2细胞总RNA转染DC,使用细胞融合方法将胰腺癌MiaPaCa-2细胞抗原负载DC,以未负载抗原的DC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E-MUC/FITC-CD86抗体双标细胞评估融合效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转染各组DC存活率;混合细胞培养法评价各组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CTL因子释放量。结果采用PEG-DMSO诱导的DC与MiaPaCa-2的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表型和MUC1分子,CD86与MUC1双阳性表达率为(42.3±7.30)%;融合细胞组DC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转染后96h的存活率降低至62.81%,而MiaPaCa-2总RNA转染组DC细胞存活率稳定在85%左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MiaPaCa-2总RNA 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指数(DC:T=1:10)为8432±611.25,显著高于DC-MiaPaCa-2融合细胞(DC:T=1:10)5672±107.51(P<0.05);且MiaPaCa-2总RNA转染DC激发特异性CTL分泌IL-12p70、IL-10和IFN-γ细胞水平亦显著异于DC-MiaPaCa-2融合细胞(P<0.05)。结论胰腺癌细胞总RNA转染DC较胰腺癌-树突融合细胞有更强的体外抗原特异性CTL激发能力。
陈江李宏宇王迪许文达郭晓钟
关键词:树突细胞RNA转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双胰腺癌相关抗原RNA转染树突细胞诱导特异性抗癌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MUC4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树突细胞(DC)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为构建负载多抗原表位DC疫苗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自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培养DCs。使用体外转录和胰腺癌PCR技术扩增MUC4和Survivin mRNA后用电穿孔法将其联合转染DC。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Cs中MUC4和Survivin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转染前后DCs存活率变化;使用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MUC4 mRNA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后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反应。采用51Cr标准细胞毒实验检测转染MUC4和Survivin mRNA后DCs诱导的特异性CTL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MUC4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后72 h DCs中两者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其分别转染。顺序转染后96 h DCs存活率降至50.2%,低于MUC4 mRNA与Survivin mRNA分别转染时DC 80%的存活率(P<0.05)。MUC4和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DC诱导的特异性CTL 24 h IFN-γ释放量达(33.84±3.51)U/mL,高于MUC4与Survivin mRNA分别转染DC诱导的CTL IFN-γ释放水平[(21.87±4.12)U/mL和(16.61±2.09)U/mL,P<0.05]。DCs经MUC4 mRNA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后,可有效诱导HLA-A2+/MUC4+/Survivin+特异性CTL免疫反应,对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结论 MUC4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的DCs可较单胰腺癌相关抗原负载DCs诱导出更加显著的特异性CTL抗肿瘤免疫。
陈江郭晓钟李宏宇邵晓东许文达
关键词:树突细胞RNA转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转染肿瘤细胞总RNA与融合胰腺癌细胞的树突细胞诱导的体外抗胰腺癌CTL特异性免疫反应效应的比较研究
郭晓钟陈江李宏宇王迪赵佳钧邹德利许文达
胰腺癌Capan-2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融合诱导特异性抗癌免疫应答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Capan-2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融合后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胰腺癌患者6例,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培养DC。所获DC分为3组:(1)使用聚乙二醇-二甲基亚砜诱导法,将DC与Capan-2细胞融合以负载肿瘤抗原;(2)DC与Capan-2细胞共培养;(3)单独DC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E-MUC4/FITC-CD86抗体双标细胞评估融合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组DC的存活率变化。使用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化反应。采用51Cr标准细胞毒实验检测DC诱导的抗原特异性CTL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DC与Capan-2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表型(CD86)和MUC4分子,CD86与MUC4双阳性表达率为(38.30±7.30)%,明显高于共培养组(7.21±1.06)%;融合细胞组DC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转染后96 h的存活率降低至62.81%,而与Capan-2细胞共培养组DC存活率稳定在80%以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apan-2融合细胞诱导的CTL 24 h IFNγ释放量为(85.34±2.97)U/ml,DC、Capan-2共培养组DC诱导的IFNγ释放量为(19.07±4.25)U/ml,两转染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apan-2融合细胞诱导的特异性CTL能够有效识别和杀伤HLA-A2^+/MUC4^+的Capan-2细胞及HLAA2^+/MUC4-的PANC-1细胞,但不能有效识别和杀伤HLA-A2-/MUC4-的Mia Pa Ca-2细胞和HLA-A2-/MUC4^+的As PC-1细胞。结论胰腺癌细胞与DC融合后可诱导出显著的CTL抗肿瘤免疫反应,此过程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抗原呈递的限制。
陈江许文达李宏宇赵家钧郭晓钟
关键词:胰腺肿瘤树突细胞细胞融合
胰腺癌相关抗原MUC1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树突细胞激发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能力的体外研究
2014年
目的 研究人胰腺癌MUC1与survivin mRNA联合转染树突细胞(DC)体外激发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能力,为构建负载多抗原表位DC疫苗治疗胰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自6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并鉴定DC.常规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MiaPaCa-2,采用RT-PCR方法扩增MUC1和survivin mRNA.应用电穿孔法将两种mRNA单独或联合转染DC,分别命名为DC-MUC1、DC-survivin、DC-MUC1+ survivin.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C的MUC1、survivin 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C存活率;使用混合细胞培养法检测转染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ELISA法检测转染DC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CTL释放Th1型细胞因子IL-2、IL-10、granzyme B、IFN-γ的水平.结果 成功获得成熟的DC,成熟DC的表面标志物CD40、HLA-DR、CD83和CD8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1%、50.21%、89.17%和73.62%.DC-MUC1的MUC1 mRNA表达量为36.24±5.17;DC-survivin的survivin mRNA表达量为34.53±4.02;DC-MUC1+survivin的MUC1、survivin mRNA表达量分别为31.79±4.26和14.67±2.96,显著低于单转染的DC(P值均<0.05).DC-MUC1+ survivin的存活率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96 h时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单转染DC(50.21%比80%左右,P值均<0.05).当作为刺激细胞的DC和作为效应细胞的T淋巴细胞比例为1∶10、1∶20时,DC-MUC1+ survivin刺激自体T细胞的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单转染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比例为1∶40、1∶80时的增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DC∶T为1∶10孵育14 d时,DC-MUC1、DC-survivin、DC-MUC1+survivin的IL-2水平分别为(892.73±32.90)、(713.62±56.37)、(1884.37±95.21) pg/ml;granzyme B水平分别为(501.62±12.30)、(203.84±12.55)、(1193.15±86.04) pg/ml;IFN-γ水平分别为(981.50±47.82)、(696.05±41.66)、(2237.94±189.55) pg/ml.DC-MUC1+ survivin显著高于单转染的DC,差异有统计学�
陈江郭晓钟李宏宇邵晓东王迪赵佳钧许文达
关键词:RNA转染
胰腺癌细胞总RNA转染树突细胞诱导特异性CTL能力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Mia Pa Ca-2细胞总RNA电转染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的能力。方法自6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培养DC。使用电穿孔法将Mia Pa Ca-2细胞总RNA体外转录和PCR扩增的MUC1m RNA转染DC,以未负载抗原的DC为对照。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DC中MUC1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转染各组DC存活率变化;混合细胞培养法评价各组DC体外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体外激发抗原特异性CTL细胞因子释放量。结果 Mia Pa Ca-2总RNA与MUC1 m RNA分别转染后48 h DC中目标抗原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7.24±3.17和34.53±2.02,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电转染后96 h Mia Pa Ca-2总RNA转染组DC存活率降至60.81%,低于MUC1 m RNA单转染时DC的存活率(80%左右)(P<0.05)。转染Mia Pa Ca-2总RNA 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指数为8 432±611.25,显著高于MUC1单独转染组3 664±305.17(P<0.05);且转染Mia Pa Ca-2总RNA DC激发特异性CTL分泌IL-2、IL-10、Granzyme B、IFN-γ水平亦显著高于MUC1 m RNA单独转染组(P<0.05)。结论胰腺癌肿瘤细胞总RNA转染的DC较单一胰腺癌相关抗原负载DC有更强的体外抗原特异性CTL激发能力。
陈江牟为民邵晓东王迪许文达郭晓钟
关键词:RNA转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血二胺氧化酶在放射性肠道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二胺氧化酶(DAO)在放射性肠道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41只健康比格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1个不同剂量辐射组(8、10、12、14、16、18、20、22、24、26、30Gy,每组3只)及正常对照组(8只)。对辐射组动物采用单次x线剂量照射肠道,检测8、10、12、14、16Gy辐射组照射后第1、3、5、7天,18、20、22Gy辐射组照射后第1、3、5天,24、26、30Gy辐射组照射后第1、2、3天血DAO水平;照射后第3天对肠黏膜进行活检,评估损伤程度,比较各组差异。结果除20Gy辐射组呈持续升高趋势外,余辐射组照射后血DAO水平均随时间延长呈先高后低的趋势,8、10、12、14、16Gy辐射组于照射后第3或第5天,18、22、24、26、30Gy辐射组于照射后第1或第2天即达峰值,且总体呈辐射剂量越大,峰值越高趋势。辐射致肠黏膜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性,8~30Gy辐射组病理损伤总分依次为(3.0±0.0)、(4.3±0.6)、(5.7±0.6)、(6.7±0.6)、(8.7±0.6)、(9.3±1.6)、(10.7±0.6)、(10.7±0.6)、(11.3±0.6)、(11.7±0.6)、(11.7±0.6)分。肠黏膜病理损伤评分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r=0.971,P〈0.05)。照射后第3天,8Gy辐射组轻度黏膜改变;10—14Gy辐射组部分黏膜损伤,腺体扩张,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充血、出血;16~30Gy辐射组弥漫性肠坏死、糜烂、剥脱。结论血DAO水平能反映辐射诱导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情况,可作为放射性肠道损伤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许文达彭颖陈江刘旭李宏宇郭晓钟
关键词:二胺氧化酶肠黏膜屏障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