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若军
-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6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肌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被引量:1
- 2008年
- 陈婷詹若军
- 关键词:咬合板治疗临床疗效关节盘
- 全口义齿修复后复诊原因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对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复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无旧义齿可利用患者应用传统方法制作全口义齿。原有旧义齿可以利用的患者者,将旧义齿作为个别托盘取闭口式印模,按旧义齿咬关系上架,去除旧义齿,常规完成全口义齿制作。结果首次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复诊率为75%。有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复诊率为17%。结论全口义齿修复应注意戴用后的组织疼痛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固位稳定是全口义齿修复的基本条件。
- 陈婷詹若军
- 关键词:全口义齿
- 插销式和分瓣式铸造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陈婷詹若军
- 关键词:铸造桩核冠后牙残冠上颌牙下颌牙
- 不同类型咬合板缓解TMD疼痛症状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松弛型咬合板和稳定型咬合板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TMD患者68例(急性期30例,慢性期38例),每组又分两个亚组,分别戴用松弛型咬合板和稳定型咬合板,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结果:①戴咬合板后静息状态下急、慢性组患者疼痛指数均较戴咬合板前明显下降(P<0.05),两种咬合板缓解疼痛的程度无明显差异;②戴咬合板后功能状态下急、慢性组患者疼痛指数均较戴咬合板前明显下降(P<0.05),但急性组戴松弛型咬合板疼痛缓解程度更显著。结论:松弛型和稳定型咬合板能缓解TMD疼痛,松弛型咬合板缓解TMD急性患者疼痛症状更显著。
- 陈婷廖天安詹若军吴丽娜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疼痛
- 2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研究松弛型咬合板和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疗效。方法:选择以口颌面部疼痛为主诉的TMD患者68例(急性30例,慢性38例),每组分别戴用松弛型咬合板和稳定型咬合板,比较分析治疗前、后颞肌前束(TA)、咬肌(MM)肌电值及关节疼痛强度的变化。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①静息状态下,2种咬合板治疗后,患者双侧TA及MM肌电电位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②紧咬状态下,松弛型咬合板治疗的急性组患者双侧TA及MM肌电电位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慢性组患者仅双侧MM肌电电位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稳定型咬合板治疗组患者双侧TA肌电电位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仅双侧MM肌电电位较治疗前显著上升。③2种咬合板治疗后,患者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松弛型咬合板治疗后,在功能状态下,急性组患者疼痛缓解的程度更显著。结论:松弛型和稳定型咬合板均对咀嚼肌有松弛作用,能缓解TMD疼痛,但松弛型咬合板治疗急性TMD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
- 陈婷廖天安詹若军吴丽娜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肌电图
- 直流电场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通过开展直流电场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以证实其疗效并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2 4只中国家犬随机分成 3组 ,用AllenWD法致脊髓完全损伤 ,再置入电刺激器 ,观察伤后1、 2、 3个月神经功能、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神经元数量、神经元截面积和尼氏体密度恢复情况。结果 伤后立即置入电刺激器 (B组 )及脊髓损伤后 6小时再置入电刺激器 (C组 )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同时期对照组 (A组 ) (P <0 0 5或P <0 0 1)。此外 ,B组优于C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直流电场的确能有效地治疗脊髓损伤 ,特别是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更好的恢复。但伤后
- 沈宁江王书成詹若军
- 关键词:直流电场脊髓损伤
- 咬合板接触点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症状和咀嚼肌肌电的影响
- 陈婷廖天安詹若军吴丽娜谢德丰许吕耘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率很高,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咬合板作为解除咬合干扰,放松咀嚼肌的可逆性治疗应用于TMD己逾百年,至今仍是治疗TMD的常用方法,临床效果确切。既往研究中对咬合板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的统计内容较多,但咬合...
- 关键词: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症肌电图检查口腔病
- 不同类型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患者咀嚼肌肌电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研究松弛型咬合板和稳定型咬合板对急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疼痛患者颞肌前束(TA)、咬肌(MM)肌电的影响。方法:68例TMD疼痛患者分为急慢性2组,比较分析戴咬合板前和戴咬合板1个月后双侧TA和MM肌电电位。结果:戴板后静息状态下急慢性组患者双侧TA及MM肌电电位均较戴板前明显下降(P<0.05);紧咬状态下急性组戴松弛型咬合板患者双侧TA、MM肌电电位较戴板前明显上升,戴稳定型咬合板患者仅MM肌电电位较戴板前明显上升;慢性组戴松弛型和稳定型咬合板患者MM肌电电位均较戴板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松弛型和稳定型咬合板均对咀嚼肌有松弛作用,松弛型咬合板更能明显缓解TMD急性患者肌紧张。
- 陈婷廖天安詹若军吴丽娜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肌电
- 功能重衬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在解剖式印模上常规制作义齿,利用印模膏对义齿游离端组织面进行功能重衬。结果 88.89%的患者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制作的义齿疗效良好。结论功能重衬印模方法可作为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选择。
- 陈婷詹若军
- 关键词:印模
- 急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疼痛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慢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临床疼痛特征。方法:纳入TMD患者68例(急性30例,慢性38例),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强度,短式McGill疼痛调查表评价患者的疼痛感觉和感受。结果:①静止和功能状态下急、慢性组组内男女患者之间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静止状态下急、慢性组患者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功能状态下女性患者急性组疼痛强度高于慢性组(P<0.05);④急性组患者常用胀痛、触痛、刺痛、持续固定痛来描述疼痛,慢性组患者常用的词汇是胀痛、痉挛牵扯痛、绞痛、持续固定痛;⑤急性组患者有15人(占50.00%)在情感项主要选择害怕和软弱无力,慢性组患者有29人(占76.32%)在情感项主要选择厌烦和软弱无力。结论:急、慢性TMD患者疼痛强度多为轻度和中度;急、慢性TMD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和感受有所不同。
- 陈婷廖天安吴丽娜詹若军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