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达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浮游
  • 3篇浮游病毒
  • 2篇TGGE
  • 1篇叶绿素A
  • 1篇营养化
  • 1篇藻类
  • 1篇藻类病毒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生长
  • 1篇溶藻细菌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学
  • 1篇生物治理
  • 1篇噬藻体
  • 1篇水华
  • 1篇水生
  • 1篇水生生态
  • 1篇水生生态系统
  • 1篇水体
  • 1篇宿主

机构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裴达
  • 4篇赵以军
  • 2篇程凯
  • 1篇杜曼丽
  • 1篇侯昆
  • 1篇席宇
  • 1篇赵淑平
  • 1篇严锐
  • 1篇吴刚
  • 1篇周琴
  • 1篇张华
  • 1篇石正丽
  • 1篇丁奕
  • 1篇张勇

传媒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第二届中国青...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一株淡水溶藻细菌的分离及初步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从武汉市东湖附近一个发生水华现象的池塘中分离出一株溶藻细菌,编号为M14,在液体培养基中对鱼腥藻(AnabaenaPCC7120)、鱼腥藻(Anabaenasp.595)、鲍氏织线藻(PlectonemaboryanumIU594)、坑形席藻(PhormidiumfoveolarumIU427)、伪枝藻(ScytonemahofmanniIU1581)、念珠藻(Nostocsp.96)等丝状蓝藻具有强烈的溶解作用;经过多项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初步鉴定为一株欧文氏菌(Erwinia.sp.).细菌培养物的滤液对宿主蓝藻仍具有强烈的溶解作用,这表明菌株M14是通过分泌细胞外物质的方式进行溶藻.
席宇吴刚张勇周琴裴达张华严锐杜曼丽赵淑平赵以军
关键词:溶藻细菌宿主范围水华水生生态系统生物治理环境微生物学
藻类病毒研究40年被引量:28
2003年
综述了藻类病毒研究40年来的重要发现。前期研究着重于病毒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20世纪80年代后一度研究陷于停顿,90年代发现蓝藻病毒在海洋中的重大生态意义后,近年来又掀起藻类病毒研究的热潮.我国在藻类病毒方面的探索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由于水体的丰富多样,以及"水华"和"赤潮"的严重爆发,我国研究藻类病毒的前景十分广阔.
赵以军裴达石正丽程凯
关键词:藻类病毒噬藻体
东湖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调查及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本文就若干水华水体和武汉东湖的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开展了生态学调查,并对浮游病毒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 在2005年4月份到2005年12月份之间对落雁岛和关桥两个水华池塘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显示...
裴达
关键词:浮游病毒TGGE生态学铜绿微囊藻
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病毒与浮游植物生长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于2005年4-12月对武汉东湖落雁岛和关桥2个池塘进行综合调查,考察浮游病毒丰度和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以及水温、pH值、溶解氧量、总氮和总磷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分析浮游病毒与浮游植物、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嚣果表明,在营养水平较高的水体中,浮游病毒丰度相应较高,但与营养物浓度变化无显著的相关性.2个采样点浮游病毒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99×10^8,4.24×10^8VLPs/mL(峰值出现在9、10月份)。叶绿素a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96.66,166.74μg/L.关桥采样点的浮游病毒丰度与前一个月的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相关(r=0.809,P〈0.01)其显著性水平高于与当月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r=0.634,〈0.05),而浮游病毒丰度与后一个月的叶绿素a浓度不呈显著相关(P>0.05).
裴达程凯丁奕侯昆赵以军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浮游病毒浮游植物叶绿素A
TGGE法分析东湖浮游病毒遗传多样性
在一年(2004年8月-2005年7月)的时间内对武汉东湖的六个湖区(水果湖、郭郑湖1号点、郭郑湖2号点、后湖、牛巢湖和汤菱湖)的浮游病毒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将采集的水样经过过滤、超离处理之后,分别选择了编码T4...
裴达程凯赵以军
关键词:浮游病毒TG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