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怡燕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验猪血流量及压力测定的麻醉管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实验猪血流量及压力测定的麻醉管理,评价该实验期间麻醉效果。方法巴马香猪10头(雄雌各半),体重35~40 kg,月龄5~6个月。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麻醉前15 min在臀大肌肌肉注射氯胺酮10mg/kg,阿托品0.02 mg/kg,咪达唑仑0.1 mg/kg作基础麻醉。开放耳缘静脉,颈内静脉置F5双腔管,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可夹在舌头上),鼻咽温,股动脉置20号套管针监测动脉压。麻醉诱导氯胺酮10 mg/kg,速眠新Ⅱ0.1 mg/kg联合静脉注射,保留呼吸行气管插管,压力控制呼吸,潮气量8~12 ml/kg,空氧混合气体吸入。麻醉维持速眠新Ⅱ0.1 mg/kg追加1次/60 min,辅助异氟醚0.8%~1.4%吸入。实验方法:实验猪取仰卧位,胸骨正中切口,前腔静脉近心端、远心端,主肺动脉瓣上1 cm,左、右肺动脉起始部,缝制荷包线,插套管针连接压力感受器、测量血管内压力,测压完成后,应用Veri Q 4221流量仪,测量上述部位血管流量。结果实验中基础麻醉效果较好,气管插管一次成功,无麻醉死亡;麻醉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无疼痛反射,肌肉松弛良好,总时间2.5~3.0 h,实验结束后均在10~15 min内恢复呼吸,一次拔除气管导管,无感染,24 h进食,放养于猪舍内至今全部存活。结论麻醉处理合理,效果良好,麻醉方法可行性强,用药合理,保障实验顺利进行。
- 蒋怡燕乔彬吴莉莉王同建宁岩松张锋泉段文元林晓娜徐军
- 关键词:动物实验基础麻醉麻醉诱导麻醉管理
- 不同的吸入氧浓度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气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纯氧常规用于麻醉前预先吸氧和麻醉诱导,但吸高浓度氧会发生肺不张,可在全麻期间损害肺气体交换,本研究以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xygen,FiO2)为纯氧(1 L/L)通气为对照,观察气管插管后FiO2为0.5 L/L混合空气通气对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患者102名,年龄1月~13岁,均以1 L/L O2在麻醉前预先吸氧3 min和(麻醉诱导时)面罩通气2 min,接下来气管插管。这些患者随机分为2组:混合通气组(51例,行FiO2为0.5 L/L O2通气),纯氧通气组(51例,行1 L/L O2通气)。分别于预先吸氧前和气管插管后30 min、入ICU、拔管后30 min以及术后前3 d做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动脉血氧分压(PaO2)/FiO2比值。结果:PaO2术后在入ICU(0.6 L/L FiO2)、拔管后30 min(1.5 L/min)面罩吸氧两个时间点,动脉血氧PaO2在混合通气组明显高于纯氧通气组,PaO2/FiO2值在插管后30 min、入ICU(0.6 L/L FiO2)、拔管后30 min(1.5 L/min)面罩吸氧等时间点混合通气组明显高于纯氧通气组(P<0.05),且混合通气组的ICU机械通气时间、住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手术患儿全麻时,混合通气较纯氧通气能够显著的改善肺的气体交换功能和预后。
- 鞠吉峰刘亚莉乔彬吴莉莉蒋怡燕师建国裴建明
- 关键词:先天性肺不张气体交换肺分流
- 小婴儿体外循环173例总结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总结 173例半岁内婴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 (CPB)经验 ,提高小婴儿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⑴选择精良的CPB设备 ,减少晶体预充量和库血用量。⑵术中传统超滤和停转流后改良超滤联合应用。⑶体外循环方法为深低温停循环 (5 7例 )、深低温低流量 (5 3例 )、中低温中流量 (39例 )、浅低温高流量 (2 4例 )。结果 治愈 16 1例 ,死亡率 6 .94 % ,无严重的CPB并发症。
- 王振祥吴莉莉乔彬蒋怡燕鞠吉峰陈丽霞
- 关键词:小婴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
- 幼儿一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附7例报告)
- 目的:探讨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一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体会.方法:2000年5月~2003年5月,在体外循环下一期进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7例.术前经X线、二维或三维超声多普勒、心导管及心...
- 乔彬王同建张锋泉吴莉莉王振祥蒋怡燕张亮鞠吉峰陈晓燕孙华梅
- 关键词: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心脏疾病
- 文献传递
- 微创一期矫治法洛四联症
- 目的总结7例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经左前胸微型切口入路一期矫治法洛四联症体会。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采用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经左前胸微型切口矫治法洛四联症7例,男3例,女4例;年龄(3.5~10.0)岁,中...
- 乔彬李海杰刘士峰邵宝伟吴莉莉张锋泉王同建宁岩松鞠吉峰蒋怡燕司彪朱萌
- 改良双侧Glenn术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分析改良双侧Glenn术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结果,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应用改良双侧Glenn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5~18.0岁,平均(7.4±3.3)...
- 乔彬李海杰刘士峰邵宝伟吴莉莉王同建张锋泉宁岩松鞠吉峰蒋怡燕司彪朱萌
- Narcotrend监测对调控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麻醉深度的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Narcotrend脑电/意识深度监测(NT指数)指导下调控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8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组(n=40):NT指数指导下进行麻醉用药与调控;C组(n=40):隐蔽NT指数监测,由麻醉科医师按传统经验调节麻醉用药。常规监测ECG、HR、SpO2、桡动脉压、右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压(CVP)及NT指数,记录NT指数、术中麻醉用量、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NT指数波动较小,N组镇静药量、镇痛药量及肌松药用量比C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提前3~4 h;拔除气管导管提前7~8 h(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应用NT麻醉深度监测系统安全有效,可使麻醉深度达到量化,个体指数明确,麻醉深度直观明确,是一种连续实时无创的脑电/意识深度监测方法供临床选用。
- 蒋怡燕乔彬吴莉莉林晓娜
- 关键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麻醉深度
- 新生儿大动脉调转术的麻醉处理
- 2003年
- Llion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于生后1周、1个月及1年的病死率分别为29%、52%和89%,且只有伴肺动脉狭窄者可以生存。因此,对TGA病儿以尽早手衍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唯一措施。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1年4月共施行新生儿大动脉调动术5例,效果满意,现总结麻醉处理如下。
- 蒋怡燕番彬吴莉莉鞠吉峰
- 关键词:麻醉处理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疗效观察
- 心肺联合移植的麻醉经验被引量:2
- 2001年
- 蒋怡燕乔彬吴莉莉徐顶初梅胜兰
- 关键词:心肺联合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麻醉
- 婴幼儿室缺合并肺高压的麻醉改进(附160例报告)被引量:1
- 2000年
-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具有特殊性,特别对合并肺动脉高压者为然。本文对婴幼儿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VSD+PH)的麻醉方法进行探讨,并加以改进,今总结其观察结果如下。
- 蒋怡燕乔彬吴莉莉陈宝清
- 关键词:室缺婴幼儿麻醉方法肺高压VSD心内直视手术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