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干清

作品数:18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内华达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地台
  • 8篇华北地台
  • 4篇陡山沱组
  • 3篇碳同位素
  • 3篇同位素
  • 3篇组构
  • 3篇埃迪卡拉纪
  • 2篇地层
  • 2篇旋回
  • 2篇氧同位素
  • 2篇生物成因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微球粒
  • 2篇微生物成因
  • 2篇文石
  • 2篇纤维状
  • 2篇硫化
  • 2篇硫化条件
  • 2篇古海洋

机构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内华达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8篇蒋干清
  • 12篇史晓颖
  • 7篇汤冬杰
  • 4篇张世红
  • 3篇张文浩
  • 2篇李海燕
  • 2篇吴怀春
  • 2篇杨天水
  • 1篇张传恒
  • 1篇赵贵生
  • 1篇高林志
  • 1篇裴云鹏
  • 1篇冯庆来
  • 1篇高德臻
  • 1篇王新强
  • 1篇董进
  • 1篇王林
  • 1篇刘娟

传媒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第四届全国地...
  • 2篇地质论评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1998
  • 1篇1992
  • 1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中元古代分层海洋的间歇性硫化条件演变
史晓颖汤冬杰张文浩蒋干清
关键词:华北地台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串岭沟组页岩中的砂脉构造:17亿年前甲烷气逃逸的沉积标识?被引量:22
2008年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暗色页岩中发育一种特殊的砂质脉状构造;层面上表现为不规则密集分布的细砂脊,垂向上由不连续薄砂层和近于直立的"肠状"砂脉体相交互组成.浅色砂脉由较纯的石英粉砂-细砂组成,含微量自生白云石、菱铁矿及微晶碳酸盐岩斑块,与黑色泥质围岩边界截然.研究表明,砂脉构造可能是在早期成岩阶段前由来自薄砂层的细-粉砂灌入甲烷缓慢逃逸通道而成,并由于压实缩短而褶皱成"肠状".薄砂层与黑色页岩形成的能量条件完全不同,可能系由风暴将海岸带或砂坝细砂带入低能环境而形成;甲烷源自沉积中埋藏的微生物席腐烂分解.围岩层面有微生物席成因微皱痕和气体逃逸形成的气泡构造,围岩中发现有细菌化石和草霉状黄铁矿.串岭沟组中密集发育的砂脉构造是目前地层中识别的最古老的甲烷排放证据,并有可能作为指示地质时期陆源碎屑沉积环境甲烷逃逸的沉积标识.大量高效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圈可能是导致元古宙地球表层高温室气候和无冰川发育的重要原因.
史晓颖蒋干清张传恒刘娟高林志
关键词:串岭沟组中元古界
辽西四合屯剖面义县组尖山沟层旋回地层学研究
天文调谐结果表明研究剖面的沉积持续时间为0.66Ma(11.2m),平均沉积速率为1.78cm/ka。据此可估计出四合屯剖面尖山沟层的沉积持续时间为~0.8Ma(14.4m),与磁性地层学估计的结果极为一致。Zhu等通过...
吴怀春张世红蒋干清杨天水李海燕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年代学气候变化
华南埃迪卡拉纪硫化海洋环境演变--来自深水相区的黄铁矿证据被引量:3
2011年
为进一步认识华南埃迪卡拉纪(震旦纪)海水硫化条件的演变过程,本文对斜坡相沉积的陡山沱组中的黄铁矿进行形态与粒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陡山沱期沉积的多数黄铁矿是早期成岩作用形成,以自形、半自形晶体为主;个别层位中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大于10μm的比例较高(89%~96%),反映是在海水、沉积物界面以下生长的,不能充分指示水体硫化状态。但在陡山沱组中部和上部发育有数层从水体中析出的同沉积草莓状黄铁矿(96%以上的莓球粒径小于10μm),反映出海水硫化条件发育。黄铁矿铁与高活性铁的比值(FePY/FeHR)作为判别海洋硫化状态的重要指标,可能会因次生黄铁矿的叠加效应影响而产生偏差,应结合黄铁矿矿物形态—粒度分析和其他手段加以校正。通过这2种方法并结合碳、硫同位素等研究表明,陡山沱组沉积旋回Ⅰ顶部和旋回Ⅲ底部沉积期间华南古海洋曾经历了两幕规模较大的间歇性硫化时期,在此期间硫化水体的覆盖范围至少包括陆架至斜坡中部相区。硫化水体的形成和时空演变主要受大气含氧量、海水硫酸盐浓度、细菌硫酸盐活动(BSR)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控制。重要的生物类群主要出现在非硫化间隔期,表明海水硫化条件是限制生物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王林史晓颖蒋干清
关键词:陡山沱组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微生物成因白云岩
史晓颖汤冬杰蒋干清
关键词:微球粒华北地台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二叠系的重新厘定及大地构造演化分析被引量:50
1998年
探讨了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单元的划分与时代归属,认为该区二叠系地层应包含大石寨组,哲斯组与林西组底部,重新厘定了该区二叠系剖面序列。通过对大石寨组火山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的分析,认为大石寨组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汇聚时期应为早二叠世中期。
高德臻蒋干清
关键词:二叠系地层划分大地构造演化
华北地台西缘早—中寒武世之交的核形石:微组构与生物矿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内蒙古乌海地区毛庄组上部灰岩产大量核形石,其内核与包壳含丰富的矿化细菌和有机质残余。显微观察显示:内核以微晶质为主,含少量生屑和陆源碎屑;包壳由亚毫米级亮/暗纹层交互构成。亮层具微亮晶—微晶混合组构,以自养蓝细菌居多;暗层以微晶质为主,富含异养细菌和黄铁矿莓球;这种差异表明两种纹层具不同的生物矿化机制,但都是微生物-化学过程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微生物质的结果。超微研究表明:纹层内含大量纳米球粒(40~200 nm),与非晶质胞外聚合物(EPS)密切共生,可能源于EPS的降解。纳米球粒通过粘结-融合形成多面体(0.2~5μm),并进一步集合形成微米级微晶质球粒,后者常被齿状亮晶质环边包围。在寒武纪核形石内部观察到的这种多级微组构的有序组合及其与细菌残余和有机质的规律性配置关系,与近代矿化微生物席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本研究认为寒武纪核形石包壳纹层的形成可能与现代微生物席的矿化机制相近,都是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诱发碳酸盐沉淀并矿化有机质的结果。
张文浩史晓颖汤冬杰蒋干清
关键词:核形石生物矿化华北地台
华北中元古代陆表海氧化还原条件被引量:12
2011年
文石海底沉淀是地球早期大气高CO2浓度、海洋贫氧条件下,CaCO3过饱和而直接沉淀于海底所形成的自生碳酸盐,可反映古海洋贫氧状态。对华北中元古界雾迷山组(ca1.50~1.45Ga)碳酸盐岩的研究发现:潮下带下部黑色纹层石由针状文石假晶等厚层与微生物席层交互堆叠而成;潮下带中部凝块石白云岩(A单元)主要由针状文石假晶形成的环带或扇状集合体包裹有机质团块所组成,少见碳酸盐微粒。潮下带上部—潮间带下部纹层白云岩(B单元)以自然沉淀的碳酸盐微粒为主,含少量等厚层和扇状、葡萄状文石假晶集合体,以及以孔洞充填形式产出的针状文石假晶。而潮坪成因的泥晶白云岩(C单元)则完全由含有石盐假晶和微生物席裂痕的泥晶质微晶白云岩组成,不含针状文石沉淀。对构成雾迷山组典型副层序基本单元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比值分析显示:由C单元至A单元,V/Th、Mo/Th、U/Th值逐渐增大,在A单元可能达贫氧富集程度。研究表明,在雾迷山组沉积期,华北陆表海潮下带中部及其以下可能长期处于贫氧状态,而潮下带上部则处于氧化状态,氧化—还原界面接近于正常浪基面底。这个认识对进一步了解中元古代海洋条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及烃源岩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汤冬杰史晓颖裴云鹏蒋干清赵贵生
关键词:华北地台
中元古代微指状叠层石:超微组构和有机矿化过程被引量:9
2012年
微指状叠层石(microdigitate stromatolites,以下简称MDS)是新太古代—中元古代一种重要的沉积构造。由于其内部以纤维状组构为重要特征,而缺乏直接的微生物化石证据,被认为代表特定海洋化学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海底碳酸盐沉淀,属无机成因。本文对华北中元古代雾迷山组硅化MDS的显微组构研究发现,其柱体由亚毫米级浅色微亮晶纹层(平均厚约65μm)和暗色微晶纹层(平均厚约680μm)交互叠加而成。前者含较少细菌残余,重结晶显著;后者富含细菌残余、微晶多面体及微球粒,并进一步分为具密集连续次级微纹层的(平均厚约380μm)和具稀疏断续微纹层的(平均厚约300μm)两种暗纹层。这三种纹层在纵向上的规律性交互可能反映了季节性变化。毛发状垂向纤维贯穿于整个柱体,但在亮纹层内稀疏。这种纤维可能由垂向生长的丝状菌束(宽<10μm)矿化而成,有些由微球粒(粒径为10~30μm)定向富集构成。微球粒富含细菌残余、胞外聚合物(EPS)以及与之密切共生的纳米颗粒(粒径<45nm)。纳米颗粒可粘结形成亚μm级多面体,构成碳酸盐晶体生长的基点。包围微球粒的微亮晶环边和纤维组构间的微亮晶条带内少细菌残余,可能属微生物影响的矿化成因,而纤维体和微球粒则是微生物诱发矿化的结果。故中元古代MDS属微生物成因,它所展现的有机矿化过程可能也适用于更古老的叠层石。此外,MDS内有机矿物从纳米颗粒到微球粒的有序聚合可能代表了有机矿化的普遍过程,并可用作判定微生物成因碳酸盐岩的重要标识。
汤冬杰史晓颖蒋干清张文浩
关键词:华北地台
华南陡山沱组四段含胶黄铁矿碳酸盐结核磁组构研究
在湖北宜昌震旦系陡山沱组四段黑色页岩中发育大量大型碳酸盐结核。结核多数独立存在,极少数连在一起。结核与围岩从形态上较易分别,围岩页理发育,而结核主要以块状构造为主,零星可见微弱平行层理。结核与围岩之间有清晰的界线,且围岩...
董进张世红蒋干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