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朝阳 作品数:35 被引量:385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天津市气候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一种气象灾害监测用升降式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象灾害监测用升降式支撑装置,包括限位组件、伸缩组件和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表面等距安装有支撑杆,所述伸缩组件的表面等距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等距安装有... 陈思宁 郭军 熊明明 梁苏洁 董朝阳 李兴阳 李春天津市2018年春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究天津市2018年春季(3—5月)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全市13个基本观测站和253个区域自动站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距平百分率、五日滑动以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春季温度、水分、光照等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田间调查评估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气温较往年略偏高,波动明显;降水略偏少,时空分布不均,日照略偏少。早春气温偏低,冬小麦返青起身延迟;3月下旬气温回升迅速,麦苗长势好转;4月3—7日出现强降温雨雪过程,设施拱棚和露地早春覆膜作物遭遇冷害;4月中旬到5月中旬光温水匹配适宜,小麦长势好转升级,春播持续推进;5月下旬气温迅速攀升,未出现有效降水,春播因干旱受阻,旬末出现小麦干热风天气。总体来看,今春农业气象条件利弊参半。 董朝阳 陈跃浩 程善俊关键词:春季 气象条件 中国冬小麦需水量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6 2013年 作物需水量是科学确定灌溉时期和灌溉量的重要依据。该文基于中国冬小麦种植区22个省(市、自治区)356个气象站点的气候资料以及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了中国冬小麦1961-2010年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明确了研究区域内冬小麦需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结合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冬小麦生长季内水分满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除播种-越冬(出苗)生育阶段冬小麦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外,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冬小麦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均为东南沿海地区高西北内陆地区低的分布特征;除返青(出苗)-拔节生育阶段冬小麦需水量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外,全生育期及其他各生育阶段空间分布特征均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需水量近50a来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全生育期及开花-成熟生育阶段内需水量下降趋势更明显,返青(出苗)-拔节生育阶段下降速率较少;若不考虑灌溉条件,从全国尺度来看,华南冬麦区和长江下游冬麦区水分满足情况较好,其他区域冬小麦各个生育阶段的降水条件均不能满足水分需求。比较各区域典型站点冬小麦水分满足情况,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新疆冬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水分亏缺比较严重,比较水分亏缺严重区域的冬小麦各个生育阶段的水分满足情况看出,相对水分亏缺程度较轻的为播种-越冬生育阶段,开花-成熟生育阶段冬小麦的水分亏缺程度最严重,该生育阶段是决定冬小麦千粒重的关键期,有灌溉条件地区适时灌溉,对保证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孙爽 杨晓光 李克南 赵锦 叶清 解文娟 董朝阳 刘欢关键词:降水量 气象 灌溉 冬小麦 需水量 北方地区不同等级干旱对春玉米产量影响 被引量:53 2015年 北方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玉米种植区,在中国玉米总产和播种面积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也是中国易发生干旱的地区,北方地区干旱常态化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玉米的稳定发展。该文基于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217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及作物、土壤和田间管理资料,依据春玉米生长季内降水量并以100 mm为间隔将全区划分为6个区域(Ⅰ~Ⅵ),选取作物水分亏缺指数为农业干旱指标,基于验证后的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APSIM),明确了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地区干旱造成春玉米减产率在空间上呈由西向东下降趋势,降水的空间分布直接导致了灾损程度在各区的差异,其中西部灌溉绿洲农业区雨养种植春玉米干旱风险非常大,需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而东部雨养农业区自然降水已基本满足春玉米生长发育需要,干旱对春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在模拟过程中很难准确的反映出旱级对产量造成的差异影响。春玉米在拔节—抽雄阶段发生干旱会对产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该阶段4个等级干旱造成春玉米减产率的四分位区间分别为特旱(20.1%~33.6%)、重旱(12.0%~20.3%)、中旱(6.3%~15.2%)、轻旱(4.7%~11.6%)。 董朝阳 刘志娟 杨晓光关键词:干旱 春玉米 APSIM模型 天津市2015—2016年冬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根据天津市13个固定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2015—2016年冬季天津市的气温、日照、降水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与历史同期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冬季农业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和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得出"整个冬季未发生严重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条件整体较为有利。冬小麦带绿安全越冬,设施农业生产正常"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应的农事生产建议。 郭晶 董朝阳 熊明明 马宁关键词:农业气象 冬小麦 设施农业 基于CFD的不同环境温度下日光温室内部温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7 2020年 日光温室需要适当进行通风除湿以维持室内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本研究在天津地区冬、春、夏3个季节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对打开通风口时日光温室内部环境的温度进行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低温如-16.0℃情况下,通风除湿后温室内部温度快速下降,作物容易发生冻伤,建议少通风或不通风,或当气温上升至-9℃及以上且辐射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通风除湿,且应注意通风时间;春季外界环境温度与温室内温度相差较小,通风除湿有利于作物生长,当温度较低如0.8℃且辐射良好的情况下,除通风口部位外,日光温室其他部位增温较快,而当温度较高如10.6℃但辐射较差的情况下,室内增温较慢;夏季高温和强辐射条件下,室内空气同时受通风口进入的热空气和温室顶部的辐射增温作用影响,温室内部温度上升较快,建议夏季不栽种作物或者种植耐热型作物。本研究结果为天津地区不同季节温室内环境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孙树鹏 董朝阳 黎贞发 杨涵洧天津市2017年夏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根据天津市13个固定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总结了2017年夏季天津气温、降水、日照3个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分析了夏季气象条件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并根据秋季气候预测提出了相应的农事生产建议。 李春 董朝阳 孟凡超 杨德江 温永菁关键词:夏季 农业气象条件 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模拟模型 被引量:25 2019年 实现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动态模拟预测,可为日光温室黄瓜智慧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依据黄瓜生长发育的光温反应特性,以‘津优35’为试验品种,利用2年4茬分期播种试验观测数据建立基于钟模型的温室黄瓜发育模拟模型.依据温室黄瓜叶片生长与关键气象因子(温度和辐射)的关系,以辐热积(TEP)为自变量构建了黄瓜叶面积指数(LAI)模拟模型;依据单位叶面积光合作用对叶面积指数和日长的二重积分,结合黄瓜不同器官的呼吸消耗,构建了黄瓜干重生产分配模拟模型,结合器官含水量,构建了黄瓜器官鲜重模拟模块.基于各子模块构建了温室黄瓜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确定了模型品种参数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日光温室黄瓜移栽期-伸蔓期、移栽期-初花期、移栽期-采收初期和移栽期-拉秧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3.9~10.5 d,归一化均方根标准误差(nRMSE)在6.5%~28.6%,符合度指数(D)在0.79~0.97.LAI与TEP呈S型曲线变化关系,LAI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的RMSE为0.19,nRMSE为17.2%,D值为0.90.根、茎、叶、花和果干重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的RMSE在0.39~8.94g·m^-2,nRMSE在10.9%~17.7%,D值均为0.98以上.表明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黄瓜关键发育期、叶面积和各器官干鲜重,定量化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过程. 程陈 冯利平 薛庆禹 李春 宫志宏 董朝阳 伍露 王春雷 刘淑梅 李奕卓 黎贞发关键词:日光温室 黄瓜 生长发育 钟模型在日光温室番茄发育进程模拟中的适应性探讨 被引量:10 2020年 依据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光温反应特性,基于2个番茄品种不同播期12个生长季的发育阶段日数、温度和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利用钟模型中相关数学指数表达式表征番茄的不同发育时期和发育进度,将番茄的发育时期指标化。随后对各个发育阶段的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得到基本发育系数、温度反应特性遗传参数和光照反应特性遗传参数等模型参数初值,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和调试,使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最小,由此得到模型参数终值,建立基于钟模型方法的温室番茄发育期模拟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在播种−三叶期、播种−初花期、播种−坐果期、播种−成熟期和播种−拉秧期5个番茄发育阶段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回归估计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8.3、14.4、16.3、23.7和28.1d;回归估计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分别为20.78%、20.18%、20.21%、17.35%和14.86%,表明本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将钟模型模拟结果与有效积温法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钟模型对各个关键发育期的模拟精度更高,模拟效果更好。 温永菁 李春 董朝阳 程陈 刘淑梅 宫志宏 黎贞发 冯利平关键词:温室 番茄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主要作物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Ⅰ]:东北春玉米延迟型冷害 被引量:22 2016年 基于东北三省春玉米潜在种植区内6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以气象行业标准5-9月逐月平均气温之和与其多年平均值的距平作为春玉米冷害等级判断指标,分析东北三省春玉米生育期冷害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并利用每月逐日平均气温与其多年平均值的距平值明确了春玉米生长时段内低温事件发生风险较大的月份。结果表明:(1)近50a(1961-201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冷害发生区域范围大小表现为重度>轻度>中度,其中轻度冷害的高发区位于吉林省西部,低发区位于辽宁省南部地区;中度冷害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和吉林省部分地区,辽宁省发生较少;重度冷害高发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东南部以及吉林省东部地区,发生频率在25%以上,低发区位于辽宁省中西部,发生频率低于5%。各等级冷害发生频率年际间总体呈下降趋势,近20a(1991-2010年),各等级冷害的发生范围明显缩小。(2)东北三省春玉米各等级冷害低温事件主要发生在5月和6月,生产实际中需关注5月和6月的温度变化及冷害发生。 张梦婷 刘志娟 杨晓光 董朝阳 刘子琪关键词:冷害 温度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