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岩
-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新型红色荧光粉Ca_(0.5)Sr_(0.5)MoO_4:Sm^(3+)的制备及光学性能被引量:20
- 2014年
- 为了得到发光效率较好的长波长红色荧光粉,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地合成了适合紫外激发的红色荧光粉Ca0.5-x Sr0.5MoO4:xSm3+,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X射线衍射(XRD)测量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为纯相Ca0.5Sr0.5MoO4晶体。其激发光谱包括一个宽带峰和一系列尖峰,通过不同波长激发的发射谱和与Ca0.5-x Sr0.5MoO4:xEu3+的发射谱比较分析得出激发宽带为最有效激发带,归属于Mo6+-O2-的电荷迁移跃迁。在275nm的激发下,发射峰由峰值为564nm(4 G5/2→6 H5/2)、606nm(4 G5/2→6 H7/2)、647nm(4 G5/2→6 H9/2)、707nm(4 G5/2→6 H11/2)的4个峰组成,最大发射峰位于647nm处,呈现红光发射。Sm3+掺杂高于6%时Ca0.5-x Sr0.5MoO4:xSm3+出现浓度猝灭,分析表明,其猝灭机理是最邻近离子间的能量传递。同时,添加电荷补偿剂可增强材料的发射强度,以添加Na+的效果最明显。
- 董国义侯春彩杨志平刘鹏飞董宏岩梁小双
- 关键词:CA0光谱特性
- Sr_3Y(PO_4)_3∶Sm^(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特性被引量:6
- 2014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3Y1--x(PO4)3∶xSm3+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表明,1 400℃高温烧制的Sr3Y(PO4)3荧光粉为纯相晶体结构。荧光粉的主激发峰为343、360、373、400、436和468nm;主发射峰为550~575nm(4 G5/2→6 H5/2)、580~620nm(4 G5/2→6 H7/2)和630~660nm(4 G5/2→6 H9/2)。荧光粉在599nm附近有很强的发射,呈现良好的红橙光,符合广泛应用的UV-LED芯片。研究了不同Sm3+掺杂量对样品发射谱的影响,发光强度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大而增强。当掺杂量x=0.04时,发光强度最强。继续增大Sm3+掺杂量,样品的发光强度反而减弱,即出现浓度猝灭现象。根据Dexter理论,猝灭机理为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作用。
- 杨志平刘利鹏梁晓双董宏岩侯春彩王灿
- 关键词:荧光粉钐离子
- 红色荧光粉Ba_3La_6(SiO_4)_6:Eu^(3+)的制备与发光性能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3+)激活的Ba_3La_6(SiO_4)_6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谱显示,合成样品为纯相Ba_3La_6(SiO_4)_6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一系列宽谱组成,峰值分别位于300、364、384、395、416和466nm,其激发主峰位于395nm。在395nm激发下,荧光粉在619nm(~5D_0→~7F_2)处有很强的发射。研究了不同Eu^(3+)掺杂浓度对样品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Eu^(3+)掺杂量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Eu^(3+)掺杂摩尔分数为13%时,出现浓度淬灭,其浓度淬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研究了不同Bi^(3+)掺杂量对Ba_3La_6(SiO_4)_6:Eu^(3+)发射光谱及色坐标的影响。Bi^(3+)掺杂样品中存在Bi^(3+)→Eu^(3+)的能量传递。
- 杨志平王天洋冉争瑞董宏岩侯春彩刘利鹏
- 关键词:荧光粉铕离子光致发光
- 新型橙红色荧光粉KNaCa_2(PO_4)_2:Sm^(3+)的发光性能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KNaCa2(PO4)2:Sm3+系列橙红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样品的激发光谱在402nm有很强的发射带,与近紫外LED芯片匹配。在402nm近紫外光激发下,KNaCa2(PO4)2:Sm3+的发射光谱由3个峰组成,发射峰值位于569、601和648nm处,分别归属于Sm3+的4G5/2→6HJ/2(J=5,7,9)跃迁。随着Sm3+掺量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Sm3+掺量为0.02 mol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Sm3+掺杂浓度样品的荧光衰减时间,并研究了电荷补偿剂Li+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样品KNaCa1.96(PO4)2:0.02Sm3+,0.02Li+发射光谱(402nm激发)的积分强度是商用红色荧光粉Y2O3:Eu3+发射光谱(253nm激发)的1.5倍。
- 杨志平刘鹏飞李娇娇吕梁赵引红董宏岩侯春彩
- 关键词:发光电荷补偿固相法
- 橙红色荧光粉Ca_3Y_2(Si_3O_9)_2∶Sm^(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表征被引量:20
- 2014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3Y2-2x(Si3O9)2∶2xSm3+系列荧光粉,并表征了材料的发光特性.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得到的样品为纯相Ca3Y2(Si3O9)2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主要来源于Sm3+的特征激发;分别采用紫外、近紫外和蓝光作为激发源,样品均发射橙红光.在402nm近紫外光激发下,Ca3Y2(Si3O9)2∶Sm3+发射光谱主要由3个峰组成,发射峰值分别位于565nm、604nm和651nm,归属于Sm3+的4G5/2→6HJ/2(J=5,7,9)跃迁,其中发射主峰位于604nm处.通过时间分辨光谱测得Sm3+的4G5/2能级的荧光寿命.随着Sm3+摩尔浓度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x=0.02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 杨志平梁晓双赵引红侯春彩王灿董宏岩刘利鹏
- 关键词:荧光粉发光SM^3+
- K_2ZnSiO_4∶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适合近紫外光、蓝光激发的K2ZnSiO4∶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该荧光粉的发光特性。XRD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主晶相为K2ZnSiO4。样品的激发光谱由O2-→Eu3+电荷迁移带(200~350nm)和Eu3+离子的特征激发峰(350~500nm)组成,最强峰位于396nm,次强峰位于466nm。在396nm和466nm激发下,样品均呈多峰发射,分别由Eu3+离子的5D0→7FJ(J=0,1,2,3,4)能级跃迁产生,其中619nm处峰值最大。增加Eu3+离子的掺杂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逐渐增强。在实验测定的浓度范围内,未出现浓度猝灭现象。不同Eu3+浓度样品的色坐标均位于色品图红光区,非常接近NTSC标准。
- 杨志平冉争瑞王天洋侯春彩董宏岩
- 关键词:荧光粉高温固相法
- 橙红色荧光粉Ca_3Y_2(Si_3O_9)_2: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3Y2-2x(Si3O9)2:2xEu3+系列荧光粉,并表征了材料的发光特性。X射线衍射谱表明,得到的样品为纯相的Ca3Y2(Si3O9)2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主要来源于较强的O2–-Eu3+电荷迁移带和相对较弱的Eu3+的f-f跃迁吸收。样品在紫外光、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橙红光。以225 nm作为激发源时,样品的发射主峰位于587和610 nm,分别对应于Eu3+的5D0→7FJ(J=1,2)跃迁,且二者强度比较接近;而以392 nm作为激发源时,样品的615 nm主峰较强,而591 nm较弱。通过时间分辨光谱测得Eu3+的5D0能级的荧光寿命。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大,样品发光逐渐增强,在所进行的实验范围之内,并未发生浓度猝灭效应。
- 杨志平梁晓双赵引红侯春彩王灿董宏岩
- 关键词:铕掺杂荧光粉发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