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荆素敏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他汀
  • 5篇伐他汀
  • 5篇阿托
  • 5篇阿托伐他汀
  • 4篇动脉
  • 4篇心病
  • 4篇血管
  • 4篇血脂
  • 4篇冠心病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清
  • 3篇血压
  • 3篇血脂正常
  • 3篇替罗非班
  • 3篇肿瘤坏死因子
  • 3篇内皮
  • 3篇坏死因子
  • 3篇高血压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一...
  • 7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2篇荆素敏
  • 11篇陈魁
  • 10篇何飞
  • 6篇张雅娉
  • 5篇姜正明
  • 5篇李蕾
  • 3篇霍志芳
  • 3篇秦立
  • 1篇张正伟
  • 1篇李蕾
  • 1篇赵国鲜
  • 1篇阎西艴
  • 1篇李凌
  • 1篇张卫国
  • 1篇党瑜华
  • 1篇罗平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3
  • 6篇2010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律失常合并血脂正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心律失常合并血脂正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两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荆素敏陈魁何飞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血脂心律失常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16例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疗程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中NO、vW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浆中NO、vW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荆素敏陈魁何飞
关键词:血脂高血压阿托伐他汀一氧化氮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血脂正常的PAF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和琥珀酸美托洛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脂蛋白a(Lpa)水平;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患者PAF发作、心力衰竭及猝死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PAF、心力衰竭及猝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TC、LDL-C、TG及L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TC、LDL-C、TG及L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LDL-C、TG及Lp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TG及L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1)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抑制血脂正常患者PAF发作。
张卫国荆素敏陈魁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房颤动心律失常血脂
泛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0年
目的 探讨泛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收集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泛素,免疫荧光法检测hs-CRP.结果 SAP组、UAP组及AMI组泛素和hs-CRP浓度均升高,高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泛素浓度显著高于SAP组;各组hs-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泛素和hs-CRP浓度有相关性(r=0.612).结论 血清中泛素水平增高与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表明其可能预测冠心病危险事件的发生.
李蕾陈魁何飞姜正明张雅娉荆素敏秦立霍志芳赵国鲜
关键词:泛素冠心病免疫荧光法检测粥样硬化斑块ELISA法检测UAP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调脂药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2级并血脂正常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1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疗程8周,测定血压、血脂及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比较治疗8周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治疗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下降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有相关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该作用与其降脂作用无关。
荆素敏陈魁何飞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
冠心病患者血清泛素的变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泛素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泛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泛素在SA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AMI组和UAP组显著增加[(10.15±2.10)ng/mL、(8.39±2.10)ng/mLvs.(3.23±1.18)ng/mL,P<0.01],UAP组与AM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患者血清TNF-α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其中,A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高于SAP组(P<0.01),与SAP组相比,Gensini积分在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P<0.01),UAP组与AMI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泛素和TNF-α浓度有相关性(r=0.712),Gensini积分与泛素、TNF-α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泛素水平增高与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表明其可能参与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
李蕾陈魁何飞姜正明张雅娉荆素敏秦立霍志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泛素肿瘤坏死因子-Α
CXC趋化因子16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16(CXCL16)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对照组1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CXCL16浓度并作比较,同时研究其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XCL16在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分别为(2 133.7±663.9)μg/L vs(2 805.2±601.5)μg/L、(2 827.6±677.4)μg/L(均P<0.01);UAP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6与TNF-α及Gensini积分之间无线性相关(r=0.154、0.195,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NF-α在SAP组、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均P<0.01),其中UAP组高于SAP组(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1)。与SAP组相比,Gensini积分在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P<0.01),UAP组与AM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CXCL16水平升高可能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姜正明陈魁党瑜华李凌何飞罗平张正伟荆素敏张雅娉李蕾秦立霍志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
替罗非班治疗不同时间拔除动脉鞘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
2010年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拔除动脉鞘管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与术后替罗非班应用的关系.方法 将1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73例和对照组(B组)77例,A组于PCI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B组于PCI术后留置4 h后拔除动脉鞘.观察两组出血及拔管后压迫止血15 min后出血率.结果 对照组出血率较观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压迫止血15 min后,对照组出血率较观察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可以预防和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应用替罗非班更适合早期拔管.
荆素敏陈魁张艺何飞姜正明张雅娉李蕾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拔管时间血管并发症替罗非班
贝那普利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不规则趋化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不规则趋化因子(sFK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贝那普利对2者表达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8例(服用贝那普利6个月以上者28例,近6个月内未应用任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者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FKN和TNF-α的水平;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记录Gensini积分。结果:3组患者血清sFKN、TNF-α水平及Gensin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98.35,348.69和209.64,P均<0.001),SA、ACS组3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ACS组高于SA组(P均<0.01)。服用贝那普利6个月以上者血清sFKN和TNF-α浓度低于未应用者(t分别为2.28,2.49,P均<0.05)。冠心病患者血清sFKN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00,P=0.012),sFKN、TNF-α与Gensini积分无线性相关(r=0.485,P=0.270;r=0.468,P=0.290)。结论:血清sFKN和TNF-α是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症介质,贝那普利可能存在抗炎作用。
张雅娉陈魁阎西艴何飞荆素敏李蕾
关键词:冠心病肿瘤坏死因子Α贝那普利
替罗非班应用于ACS患者择期PCI术不同时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目的1、观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2、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别与术前、术中、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 资料与...
荆素敏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血小板聚集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