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逢吉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经济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对几个消费经济理论观点的探讨——就教于尹世杰 刘方域 罗季荣诸同志
- 1986年
- 本着弄斧到班门、指名道姓辩论的要求,拟就如下几个问题求教于行家里手们。关于消费与生产的量比关系问题尹世在主编的《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对我国消费经济问题作了开拓性研究,是一部值获得孙冶方奖的专著。刘方域著《消费经济学概论》也是这方面有影响的力作。
- 胡逢吉
- 关键词:消费基金公共消费
- “短缺经济”辩析
- 1987年
- 关梦觉同志认为、“短缺不是社会主义所固有的。”(《经济学周报》1986年5月4日)我很同意他这种看法。说社会主义是短缺经济,出于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视短缺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优点;一种是把“短缺”视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弊病。首先为短缺唱赞歌的是斯大林。他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后,自豪地说:“
- 胡逢吉
- 关键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短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斯大林经济学
- 湖北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考
- 1994年
- 湖北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考吴光炳,胡逢吉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承先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湖北经济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时期。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村经济同全国相比,特别是同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却在扩大,就主要而言是差在...
- 吴光炳胡逢吉
- 关键词:三峡工程资金筹集所有制形式振兴农村经济
- 关于消费量变化的规律性被引量:1
- 1986年
- 人们往往从消费的量来谈论高消费或低消费,并作出不同的评价。然而,从消费量本身来谈,消费高低是不可能得出科学结论的。要判断消费量是否不足或膨胀。
- 胡逢吉
-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劳动者劳动力低消费
- 地下经济与资源配置体制被引量:3
- 1994年
- 地下经济与资源配置体制胡逢吉,吴光炳本丈拟从资源配置体制与地下经济的相互关联中探讨地下经济的表现、特点及其利弊。一、不同资源配置模式下地下经济的表现和特点纵观近代经济史,在社会化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和交换方式之后,资...
- 胡逢吉吴光炳
- 关键词:地下经济
- 难以成立的蛛网理论
- 1986年
-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动态均衡分析的蛛网理论,它的内容是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供求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变动。这一理论,运用对比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的方法,确立了这样三条规律: 第一种情况,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平衡。第二种情况,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第三种情况,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和产量波动终始按同一幅度进行。我认为。
- 胡逢吉
- 关键词:蛛网理论西方经济学需求价格弹性动态均衡分析供给价格弹性价格变动趋势
- 关于储蓄的争议——兼评宫希魁与魏杰之争被引量:1
- 1990年
- 储蓄是否是待实现购买力,它是否会随时出笼形成现实购买力?它对经济增长起何作用?它对通货膨胀近远期效应如何?这几个问题,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宫希魁与魏杰的两篇文章(《经济研究》1990年第5期与第2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两种不同观点。下面简略谈一些我的粗浅看法。一、储蓄总量是否是待实现购买力?它是否会随时出笼形成现实购买力?我认为不能笼统以总量来回答。就一定考察期而言,必须将总量区分为存量(结余量)与增量。增量并不是什么待实现购买力,而是现实购买力,只不过这种购买力从居民手中以银行为中介转到了企业手中。而存量是否会出笼形成现实购买力,那要取决于考察期的增量是正值还是负值。
- 胡逢吉
- 关键词:储蓄
- 读《国内旅游理论与实践》
- 1995年
- 读《国内旅游理论与实践》胡逢吉国内旅游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宏观理论的指导和微观经验的借鉴,《国内旅游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正适应了这一客观形势的需要。这部书是桂林的“独秀社会科学丛书”中的一部,由诸多论文汇编而成。分为三编:总体编、专项编、经验编。...
- 胡逢吉
- 关键词:国内旅游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两个文明建设国民收入再分配文化内涵
- 人力资源利用的若干问题
- 1993年
- 人力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90年代中国的经济会有一个大发展,这已在全国上下取得共识。现在要考虑的是,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主要依靠什么,或者说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从目前人们的认识和做法看,一提起经济增长和发展,从上到下,总是讲要多少资金,要多少资源,各地区、各部门、城乡之间常为“资源大战”“资金大战”忙得不可开交;国民经济总体上也不时为经济增长的资源和资金的缺口发愁。由此而形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中国的经济发展只有靠资源或资金。
- 胡逢吉吴光炳
- 关键词:经济发展
- 消费领域的积压初探
- 1991年
- 消费领域的积压,指的是产品虽已到达消费者手中,但并未进入实际消费过程,成为社会团体和家庭中的闲置物。过去人们在谈论积压时,往往只注重到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而忽视了消费领域的积压。似乎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就无积压而言,这是一种片面认识。马克思在谈到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时说:“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商品。”又说:“产品之所以是产品,不是它作为物化了的活动,而只是作为活动着的主体的对象”。马克思在这里把进入消费领域的产品分为可能和现实两类,由可能的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关键条件是实际消费。进入消费领域并且进入实际消费过程的产品才是现实的产品,真正的产品,否则,即使产品已进入消费领域也只能看作是可能的产品。这部分产品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入实际消费,成为持有者手中的闲置物,理所当然是积压品。
- 吴光炳胡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