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棣
- 作品数:36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2010年
- 胡敏棣李妍怡李西兄赵小红
-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总发病率年死亡率介入康复治疗
- 补脑膏治疗血管性痴呆70例被引量:17
- 2010年
- 李妍怡刘志军杨瑞龙杨涛胡敏棣
- 颈性偏头痛综合治疗30例临床观察
- 2002年
- 胡敏棣
- 关键词:颈性偏头痛
- 中风膏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9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胡敏棣
- 关键词:中风膏脑出血术后康复头颅CT检查脑卒中患者
-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0例康复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1年
- 脑卒中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常见疾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急性卒中病人约51%有吞咽障碍,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因吞咽障碍而产生营养不良,极度消瘦,甚至因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而死亡。虽然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尚无重大突破,但尽早进行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 赵燕胡敏棣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
- 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对改善其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2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其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对照组8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卒中单元组120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配合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及健康教育。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Barthel指数评定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卒中单元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35.35±20.16)vs(36.24±18.19)分〕、FMMS评分〔(24.78±21.17)vs(25.42±18.23)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4周Barthel指数评分〔(70.86±29.82)vs(44.05±22.73)分〕、FMMS评分〔(59.23±31.51)vs(43.95±19.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卒中单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
- 胡敏棣李妍怡赵小红李西兄
- 关键词:卒中单元脑卒中
- 转化医学在脑病中西医诊疗中的应用
- 介绍了转化医学的概念、背景及研究内容等,并结合中医学自身的特色,分析了转化医学在中医学发展中的应用模式及转化医学在脑病中西医诊疗中的应用现状。
- 胡敏棣
- 关键词:脑病中西医诊疗
- 文献传递
- 定眩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定眩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定眩合剂,2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2周、4周时采用TCD检测法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2周、4周后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96%和74%、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治疗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2组治疗2周、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合剂对VBI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提高Vm有关。
- 胡敏棣杨有文李妍怡蔺菲郭永东
- 关键词: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血液流变学
- 佛手定痛汤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被引量:1
- 1993年
- 我科自1988年1月至1992年4月应用佛手定痛汤治疗顽固性头痛患者50例(以下简称治疗组),另用中医常规辨证论治及针灸等综合方法治疗顽固性头痛37例(简称对照组)。据统计,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资料87例全系本院住院病例,均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顽固性头痛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确诊。治疗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小于30岁6例,30~50岁29例,大于50岁15例,平均42.9岁。病程最长50余年,最短1月,平均3.5年。舌质黯红者8例。
- 徐文科李妍怡韩滟窦友义朱亚萍张敏思芦少敏罗凌吴全人胡敏棣夏永潮
- 关键词:头痛
- 心力衰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 2022年
-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作为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多器官的并发症,认知障碍是心力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心力衰竭后认知障碍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医疗卫生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心力衰竭后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机制、生物标志物、临床常用的筛查工具及目前最新治疗做一总结,旨在提高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以助于进一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及实施有效的诊治。
- 王莉斐胡敏棣
- 关键词: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病理机制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