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靖秀
- 作品数:78 被引量:636H指数:20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微生物腐熟剂对烟末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8年
- 以烟末为基本原料进行堆肥试验,在添加不同微生物腐熟剂条件下采用好氧人工翻堆堆肥方式,研究了烟末高温堆肥的腐熟进程。结果表明,添加福贝、定制、榕枫微生物腐熟剂缩短了烟末堆肥达到高温的时间,延长了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加快了堆肥pH值的增加和C/N比的下降,促进了氮的矿化和氨的减少,加快了烟末高温堆肥腐熟进程。添加微生物腐熟剂福贝、定制、榕枫的堆肥处理分别在堆肥7、14、15d后进入高温分解阶段(>50℃),持续高温时间分别为14、7和6d,而未加微生物腐熟剂的对照最高温度为45℃,未进入高温分解阶段。与纯烟末处理相比,添加微生物腐熟剂福贝、定制、榕枫的腐熟堆肥NO3--N含量分别提高了18.7%、12.2%、4.7%。添加微生物腐熟剂福贝的促进效果最佳。
- 李少明汤利范茂攀肖靖秀王自林芮晓林
- 关键词:烟末堆肥腐熟进程
- 玉米与大豆间作土壤生物学活性对磷有效性影响的定量解析被引量:7
- 2022年
- 间作可提高红壤磷有效性,但缺乏田间试验条件下土壤生物学活性与磷有效性之间关系的定量解析。通过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2017年和2020年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2种种植模式在4个施磷水平[P0:0 kg(P_(2)O_(5))∙hm^(−2);P60:60 kg(P_(2)O_(5))∙hm^(−2);P90:90 kg(P_(2)O_(5))∙hm^(−2);P120:120 kg(P_(2)O_(5))∙hm^(−2)]下,土壤磷有效性及其与主要土壤因素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冗余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定量解析间作提高红壤磷有效性的机制。结果表明:玉米干物质量土地当量比(LER)和磷吸收土地当量比(LERp)均大于1,2020年LER随施磷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但LERp不受磷水平影响。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且种植模式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由2017年的显著水平变化为2020年的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单作条件下,相比2017年,2020年土壤有效磷(速效磷和微生物量磷)与作物磷吸收的线性关系斜率有所降低,而间作条件下该斜率有所提高。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和微生物量碳的增加对促进玉米磷吸收的解释量分别由单作中的37.6%和10.0%变化为间作中的33.3%和13.8%。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能够直接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而酸性磷酸酶则通过提高微生物量磷含量进而提高土壤速效磷水平。因此,在低磷条件下,间作能够通过提高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量与磷酸酶活性而增强红壤磷有效性,从而具有维持玉米干物质量及磷吸收量的能力。
- 王瑞雪苏丽珍张连娅王思睿王景肖靖秀郑毅汤利
- 关键词:磷酸酶结构方程模型
- 云南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土壤肥料问题
- 肖靖秀
- 间作调控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降低小麦白粉病发生率被引量:2
- 2023年
- 小麦蚕豆间作可以降低小麦白粉病(Erysiphegraminisf.sp.tritici),但不同氮水平下间作提高小麦抗性的机制尚不清楚。通过盆栽试验,设置2种种植模式[单作小麦(MW)和小麦蚕豆间作(IW)]和3个施氮水平[75、150、225mg/kg(分别为N1、N2、N3)],分别于白粉病菌接种0h、12h、1d、2d、3d、6d、10d调查小麦白粉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同时测定单间作小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只有种植模式、氮水平与种植模式交互作用对小麦白粉病发病率有显著影响,但随着氮水平增加,小麦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增加。在病原菌接种后3d单间作小麦出现白粉病病斑,病原菌接种后5~10d,在3个氮水平下,间作分别降低小麦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29%、24%、21%和23%、21%(N3水平除外)。病原菌接种后单间作小麦叶片POD、CAT和SOD活性明显提高,随后降低;病原菌接种后12h,3个氮水平下间作叶片POD活性较单作分别提高56%、49%、29%,接种后10d时,N2、N3水平下间作较单作分别提高31%和22%;接种1d后,N1、N2下间作小麦叶片的CAT活性较单作提高18%、28%;但3个氮水平下,单间作小麦叶片SOD活性未见规律性差异。在N1水平下,病原菌侵染0~2d后,间作的MDA含量表现为间作低于单作;N2、N3水平下,0~45d时间作的MDA含量低于单作。说明间作调控病原菌侵染初期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程度是提高小麦抗白粉病的机制之一。
- 何建杨吴鑫雨周懂李海叶刘振洋肖靖秀
- 关键词:小麦蚕豆间作白粉病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病情指数
- 不同品种磷肥施用对玉米根际土壤磷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磷肥施用对玉米根际土壤不同磷组分的影响。【方法】以玉米大豆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采用Tiessen-Moir磷分级方法,研究施用磷酸二铵(DAP)、磷酸一铵(MAP)和过磷酸钙(SSP)3种不同品种磷肥(盆栽100 mg/kg,田间90 kg/hm^(2))下间作玉米根际红壤全磷和磷组分的变化。【结果】施用磷肥提高了玉米根际土壤全磷含量,不同磷肥品种的作用顺序为DAP>MAP>SSP。综合田间试验及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不施磷处理(CK),磷肥施用提高了玉米根际土壤中活性态磷(Na-OH-Pi、NaOH-Po和D.HCl-Pi)占比(5%~42%),降低了活性态磷(Resin-P、NaHCO_(3)-Pi和NaHCO_(3)-Po)占比(2%~16%)和稳定态磷(C.HCl-Pi、C.HCl-Po和Residual-Pt)占比(3%~9%);间作增加了活性态磷和稳定态磷占比(分别为3%和4%),降低了中活性态磷占比(6%)。盆栽试验中,除NaHCO_(3)-Po和Residual-Pt外,施用不同品种磷肥均可使玉米根际其他土壤磷组分含量增加;相比于单作,间作显著降低了NaOH-Pi和NaOH-Po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NaHCO_(3)-Pi、NaHCO_(3)-Po、C.HCl-Pi和Residual-Pt的含量(P<0.05),对其他磷组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不同品种磷肥施用下间作对玉米根际不同磷组分的影响不同,其中,施用DAP对玉米根际中活性态磷的活化和全磷的提高均有显著正效应。
- 张璐肖靖秀郑毅汤利
- 关键词:玉米间作磷组分红壤
- 农作物多样性应用技术试验示范
- 郑毅朱有勇张福锁汤利肖靖秀李隆张朝春赵平何霞红范茂攀李少明
- 1. 首次阐明了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系统中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稻瘟病控制及水稻产量优势形成的相互作用。2. 首次阐明了大麦/蚕豆、油菜/蚕豆、玉米/魔芋、玉米/辣椒多样性种植系统中作物种间相互作用对根际...
- 关键词:
- 关键词:多样性农作物病虫害控制养分利用
- 氮肥用量对油菜//蚕豆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1年
- 油菜间作蚕豆方式中的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油菜间作蚕豆具有显著的间作产量优势,间作方式中油菜的竞争能力强于蚕豆。间作平均提高油菜产量15.6%~44.5%,提高蚕豆产量12.1%~26%。不同施氮条件下,间作土地当量比(LER)=1.14~1.67,施氮量112.5 kg/hm2(N112.5)条件下LER最大,施氮量225 kg/hm2(N225)条件下,作物产量最高。间作提高了油菜地上部氮吸收量,其中间作第一行>间作第三行>单作,在农民习惯施肥水平(N337.5)条件下间作养分吸收优势消失。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间作油菜氮吸收量随之增加。间作油菜子粒氮吸收量、钾吸收量在推荐施氮(N225)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不同施氮条件下,单、间作油菜地上部钾吸收量没有差异。间作促进氮素营养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但对钾素营养的分配没有影响。
- 肖靖秀汤利郑毅
- 关键词:油菜蚕豆间作
- 小麦||蚕豆间作提高间作产量的优势及其氮肥响应被引量:26
- 2020年
- 为探明小麦||蚕豆间作体系种间互补和竞争与产量优势的关系及其氮肥响应,为豆科禾本科间作最佳氮素管理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2015—201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不施氮(N0)、低氮(N1,90 kg·hm−2)、常规施氮(N2,180 kg·hm−2)和高氮(N3,270 kg·hm−2)4个施氮水平下,研究小麦||蚕豆间作的产量优势及其相关种间关系。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两年的间作小麦产量平均显著增加23.50%,单、间作蚕豆的产量均维持在4000 kg·hm−2左右,土地当量比均表现为N0>N1>N2>N3>1的趋势,系统生产力平均达5023 kg·hm−2。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和蚕豆的花后干物质累积比例、干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均不同程度增加,增幅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的种间相对关系指数均表现出明显的互利效应,相对种间竞争强度在低氮水平为种内竞争,常规氮和高氮水平为种间竞争;蚕豆的种间相对关系指数则表现出竞争效应,相对种间竞争强度表现为种内竞争。较蚕豆而言,小麦的相对种间竞争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竞争优势,在种间竞争力为0.6292时可获得最大的间作体系混合干物质量16093 kg·hm−2。综上,小麦||蚕豆间作降低了低氮水平下的种间竞争强度,扩大了小麦的互利效应和竞争优势,增加了间作作物的花后干物质累积比例以及干物质贡献率,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
- 任家兵张梦瑶肖靖秀郑毅汤利
- 关键词:种内竞争种间竞争施氮水平
-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蚕豆间作作物产量及其光合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合理间作可以提高作物光合效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氮肥施用对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的光合效率会产生影响。为了解不同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的作物生长及光合特性,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供氮水平下(N_0:0 kg/hm^2、N_(1/2):90 kg/hm^2、N_1:180 kg/hm^2、N_3/2:270 kg/hm^2)小麦蚕豆间作作物的产量和光合特征。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在N_0、N_(1/2)、N_1水平下分别为1.12,1.09,1.06;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间作产量优势消失(N_(3/2)下,LER=0.98)。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在N_1、N_(3/2)水平下,间作小麦比单作增加了40.02%和30.83%。间作小麦和蚕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随施氮量增加保持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在N_(1/2)达到最大值(小麦蒸腾速率在N_1达到最大值);在N_1,N_(3/2)水平下,间作显著降低小麦胞间CO_2浓度32.23%和41.67%;在N_(1/2)水平下间作蚕豆蒸腾速率达到最大,在N_1,N_(3/2)水平下,间作蚕豆蒸腾速率与单作相比达到显著差异,降幅分别为30.85%和44.48%,间作蚕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N_(1/2)达到最大,在N_1水平下单间作达到显著差异,增幅为31.30%。总体上,间作和施氮对作物的产量、生物量和光合特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贾曼曼肖靖秀汤利郑毅
- 关键词:施氮量小麦蚕豆间作
- 不同黄酮类物质对蚕豆根瘤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通过室内培养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黄酮类物质柚皮素、橙皮素、槲皮素与染料木素及其不同浓度(0,0.4,0.8,1.2,1.6μg/m L)对蚕豆根瘤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柚皮素、橙皮素、槲皮素与染料木素均显著影响蚕豆根瘤菌的数量、吸光度及菌落直径大小;随着柚皮素、槲皮素浓度的增加,蚕豆根瘤菌数量、吸光度及菌落直径大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浓度为1.2μg/m L时促进效应最明显,而橙皮素和染料木素的作用效应则呈递增趋势(除蚕豆根瘤菌菌落直径大小随橙皮素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外)。说明黄酮类物质对蚕豆根瘤菌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合理的浓度可以有效促进蚕豆根瘤菌的生长。
- 王静静董艳肖靖秀汤利郑毅
- 关键词:蚕豆黄酮根瘤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