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屹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下颌
  • 5篇下颌运动
  • 3篇电图
  • 3篇咀嚼
  • 3篇咀嚼肌
  • 3篇肌电
  • 3篇肌电图
  • 3篇嚼肌
  • 2篇牙合
  • 2篇早接触
  • 2篇髁突
  • 2篇髁突运动
  • 2篇下颌前伸
  • 2篇咀嚼肌肌电
  • 2篇[牙合]干扰
  • 1篇戴用
  • 1篇修复体
  • 1篇牙尖
  • 1篇牙尖交错位
  • 1篇牙列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耿屹
  • 10篇张富强
  • 7篇程蕙娟
  • 7篇陈玉琴
  • 2篇何帆
  • 2篇钱海馨
  • 1篇郁春华
  • 1篇杨丹苓
  • 1篇葛起敏
  • 1篇徐侃
  • 1篇赵军

传媒

  • 7篇上海口腔医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龄性变色牙和四环素牙冷光美白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探讨增龄性变色牙和轻中度四环素牙冷光美白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着色原因及程度,将152例接受冷光美白的患者分为增龄性变色组、轻度四环素牙组和中度四环素牙组。利用16色Vita比色板视觉比色法和Crystaleye分光光度比色仪进行美白前、后牙色度对比,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3组美白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觉比色法评估显示,冷光美白对于增龄性变色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四环素牙组(P<0.05)。比色仪法评估显示中度四环素牙冷光美白后牙颈部、体部和切端的ΔE值均低于增龄性变色牙及轻度四环素牙(P<0.05),2组四环素牙冷光美白后牙颈部ΔE值显著高于体部和切端(P<0.05)。结论:冷光美白技术对外源性染色的增龄性变色牙效果优于内源性四环素牙,冷光美白可以改善四环素牙颈部着色更深的问题。
程蕙娟耿屹赵军
关键词:冷光美白四环素牙比色仪色度
人工干扰部位对下颌前伸运动轨迹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干扰部位对下颌前伸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随干扰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通过SAS9.0统计软件包分析干扰部位与下颌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干扰部位的后移,下颌切点在矢状轴的运动距离有增大趋势;在垂直轴的运动距离无显著规律,与干扰部位无明显相关性;在水平轴有向非干扰侧偏斜的趋势,并且在矢状轴上得到干扰部位与下颌切点运动距离直线回归的混合效应模型:■=4.9429+0.1336x1,δ=0.3144,P<0.001。结论:随干扰部位的后移,下颌前伸运动轨迹更向前、向干扰对侧偏斜,且在矢状轴方向的改变随着干扰部位的后移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程蕙娟陈玉琴耿屹张富强
关键词:[牙合]干扰下颌运动
咬合高点对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干扰发生部位对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在50名志愿者的一侧下颌牙面制作人工咬合高点模拟干扰,利用Arcus 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记录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两侧髁突在矢状轴、垂直轴和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分析咬合高点部位与两侧髁突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尝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咬合高点部位的后移,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和垂直轴上的运动距离无明显规律,而非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和垂直轴的运动距离均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水平轴上,双侧髁突均有向干扰侧偏斜的趋势。线性相关分析得到咬合高点部位与非干扰侧髁突在矢状轴上的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y^=6.911 6+0.042 07x1-0.030 25x2(δ=0.085 19,P<0.001);在垂直轴上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y^=4.205 0+0.046 07x1(δ=0.035 79,P<0.001)。结论前伸干扰影响髁突的运动轨迹,双侧髁突均向干扰侧偏斜,其中非干扰侧髁突的运动轨迹改变呈现线性规律。
程蕙娟陈玉琴耿屹张富强
关键词:下颌运动
预遮色瓷涂布厚度对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比较在高低温烧结瓷组中试件的金瓷结合强度,观察涂布不同厚度预遮色瓷对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按ISO9693文件要求制作统一试件,高温烧结瓷组及低温烧结瓷组中均分别制作6件无预遮色瓷、6件涂布较薄厚度预遮色瓷和6件涂布较厚厚度预遮色瓷的试件,用三点弯曲测试方法测试初始裂瓷压力,比较不同烧结温度瓷粉涂布不同厚度预遮色瓷对金瓷结合强度的影响。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SNK方差检验。结果:在低温烧结瓷组中,涂布较薄厚度预遮色瓷组金瓷结合的强度显著大于涂布较厚厚度预遮色瓷组(P<0.05)。二组涂布预遮色瓷试件的金瓷结合强度均大于不涂预遮色瓷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高温烧结瓷组中,涂布不同厚度预遮色瓷对金瓷结合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低温和高温烧结瓷组的试件在预遮色瓷烧结后金瓷结合强度均明显增加,预遮色瓷涂布厚度对金瓷结合强度有一定影响。
徐侃何帆耿屹
人工牙早接触部位对开闭口运动轨迹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早接触部位对下颌开闭口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下颌切点的运动轨迹随早接触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分析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早接触部位后移,下颌切点在矢状轴的运动距离有增大趋势,在垂直轴的运动距离有减小趋势,在水平轴有向非干扰侧偏斜的趋势,并且在垂直轴上得到早接触部位与下颌切点运动距离直线回归的混合效应模型:y^=34.7095-0.1590x1,δ=0.5549,P<0.001。结论:随着早接触部位的后移,下颌开口运动轨迹向后、向早接触点对侧偏斜,同时开口度减小,且在垂直轴方向的改变随着早接触部位的后移,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程蕙娟陈玉琴耿屹张富强
关键词:早接触下颌运动
戴用全口义齿不同时间的咀嚼肌肌电图表现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测定咀嚼肌肌电变化,分析全口义齿戴用时间与咀嚼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例初戴全口义齿2周的患者与32例戴用全口义齿3个月以上的患者,应用MedelecSynergy肌电仪,测定咀嚼运动时双侧颞肌前束与咬肌的表面募集电位、募集电位时限、面积,并计算肌不对称指数。2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口义齿初戴组,其颞肌与咬肌的电位幅值低于常戴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左颞肌P<0.05,双侧咬肌P<0.05);双侧咬肌肌电面积,初戴组大于常戴组(P<0.05),咀嚼肌不对称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戴全口义齿2周与戴用全口义齿3个月以上患者比较,咀嚼肌活动有显著差异;初戴者,其咀嚼功能恢复未能达到相应程度。
杨丹苓郁春华耿屹张富强
关键词:全口义齿颞肌咬肌肌电图
人工干扰部位对下颌侧方运动轨迹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人工干扰部位对下颌侧方运动中下颌切点运动轨迹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ArcusDigMa三维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系统,检查下颌侧方运动中切点运动轨迹随人工干扰部位变化而发生的改变。采用SAS9.0软件包分析人工干扰部位与下颌侧方运动中切点在矢状轴、垂直轴、水平轴上的运动轨迹的相关性,并试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随着人工干扰部位的后移,不论下颌向干扰侧或向非干扰侧运动,切点在矢状轴和垂直轴的运动距离均无显著规律,与人工干扰部位也无明显相关性;而在水平轴则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在水平轴上得到人工干扰部位与下颌切点运动距离的直线回归混合效应模型。向干扰侧运动时,y=8.2262+0.1082x1,δ=0.1786,P<0.001;向非干扰侧运动时,y=9.1098+0.07099x1-0.02650x2,δ=0.05989,P<0.001。配对t检验比较发现,下颌向干扰侧运动时,切点在水平轴的运动距离大于向非干扰侧运动时。结论:随人工干扰部位的后移,侧方运动中,下颌向外侧的可移动幅度增大,并呈现一定的线性规律。
程蕙娟陈玉琴耿屹张富强
关键词:[牙合]干扰下颌运动
正常牙尖交错位咬合的T-Scan Ⅱ系统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观察正常人群从下颌姿势位向牙尖交错位闭合时咬合接触的情况及其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T-Scan Ⅱ扫描系统对30位咬合关系正常,没有肌功能紊乱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受试者进行咬合检查,记录其咬合力分布情况、咬合接触时间。采用SAS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者在牙尖交错位状态下记录的两侧咬合力量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3242);受试者牙尖交错位时的咬合力占累积最大[牙合]力的百分比平均为96.89%,可信区间为90.88%-100%;平均咬合接触时间为(0.2015±0.086)s,两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咬合力中心的位置、牙尖交错位时的咬合力与累积最大力的差值、咬合接触时间均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咬合是否健康的指标,亦可应用于咬合治疗疗效的评判。
程蕙娟耿屹张富强
关键词:咬合牙尖交错位
上颌中切牙冠修复体的口腔色差容忍度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上中切牙冠修复体在口内环境下的色差容忍度(包括察觉度和接受度),为提高配色技术成功率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使用专业牙科比色仪器ShadepilotTM,测定66例单侧上颌中切牙冠修复体与对应天然牙的色差数据△E,以及各色度参数差△L*、△C*、△a*、△b*,根据每个患者在修复体戴入口腔后对其色差的主观感受,将病例分成三组:A组:不存在色差,效果满意;B组:存在色差,但效果满意;C组:存在色差,效果不满意。C组修复体在进行外部染色后再次进行色差测定,数据归入A组或B组,总色差与各参数色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色差察觉度和接受度。结果:口腔环境中,上中切牙冠修复体色差察觉度约为1.6(△E单位),色差接受度平均为4.06(△E单位);当修复体的明度L*及饱和度C*高于天然牙时,其色差容忍度相对较高,而修复体明度L*及饱和度低于天然牙时,色差容忍度较低;色调差异△a*的存在对色差容忍度的影响均比较显著。结论:口腔修复体的色差容忍度,不仅与肉眼观察生理特征相关,与心理因素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若能充分了解人们对修复体色彩的审美倾向,将色差容忍度定量运用于比色技术中,将对提高修复体配色成功率十分有利。
葛起敏耿屹何帆张富强
关键词:色差
咀嚼肌表面电极肌电图重复性检验和参考值的建立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对成年人咀嚼肌表面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加以分析,研究下颌在6种不同运动状态下咀嚼肌肌电信号的可重复性,并取得正常参考值。方法:30名22-44岁受试者进行咀嚼肌表面电极肌电图检查,记录下颌姿势位、牙尖交错位和扣齿运动时双侧咬肌、颞肌前束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每个受试者在3个不同时段各测试一次。结果:3次测试的咀嚼肌峰值电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姿势位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0.1,左侧为0-0.13,右侧颞肌前束为0-0.67,左侧颞肌前束为0-0.1,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0.13,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0.1;牙尖交错位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33-2.53,左侧为0.47-2.5,右侧颞肌前束为0.23-2.23,左侧颞肌前束为0.2-3.67,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13-1.07,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1-0.87;扣齿运动时右侧咬肌峰值电位95%正常参考值为0.5-2.5,左侧为0.73-2.3,右侧颞肌前束为0.4-3.47,左侧颞肌前束为0.3-3.63,右侧二腹肌前腹为0.2-1.07,左侧二腹肌前腹为0.13-0.97。结论:表面电极采集的双侧咬肌、颞肌前束和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陈玉琴耿屹钱海馨张富强
关键词:咀嚼肌肌电图参考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