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志红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泽泻
  • 4篇泽泻醇
  • 2篇多糖
  • 2篇血脂
  • 2篇药动学
  • 2篇药剂学
  • 2篇药剂学研究
  • 2篇乙酸
  • 2篇乙酸酯
  • 2篇制剂
  • 2篇酸酯
  • 2篇抗大
  • 2篇抗大肠癌
  • 2篇降血脂
  • 2篇肠癌
  • 2篇大肠
  • 2篇大肠癌
  • 1篇调血
  • 1篇调血脂
  • 1篇顶空毛细管

机构

  • 9篇国家工程研究...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苏康缘药业...
  • 1篇赛默飞世尔科...

作者

  • 10篇程志红
  • 3篇侯惠民
  • 3篇袁杰
  • 2篇吴洪斌
  • 2篇朱晓燕
  • 1篇孟志强
  • 1篇萧伟
  • 1篇于尔辛
  • 1篇赵静
  • 1篇王振中

传媒

  • 5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泽泻降血脂组分的药剂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从中药中寻找安全有效的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从中药泽泻中筛选到降脂活性组分,不仅降脂作用明确,而且抑制颈动脉内膜增生,减少主...
程志红
文献传递
泽泻醇有效部位的大鼠在体肠吸收被引量:3
2015年
为考察泽泻醇有效部位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以酚红为指示液建立了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主要成分泽泻醇A(1)、泽泻醇A 23-乙酸酯(2)及泽泻醇A 24-乙酸酯(3)的浓度,以单因素考察法比较不同肠段、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和p H值、灌流流速对3种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1、2和3在全肠段均有吸收。1、2和3在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膜表观渗透系数(Papp)没有显著差异;3种成分在230~340μg/ml范围内和灌流液p H值为6.8时Papp值较高,提示这些条件有利于药物吸收。此外,灌流液流速从1 ml/min升至10 ml/min,对Papp影响不显著。
程志红宋定中袁杰郝五四侯惠民
关键词:在体肠吸收表观渗透系数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泽泻醇提取物中的溶剂及树脂残留物被引量:1
2014年
建立了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泽泻醇提取物中的8种溶剂和树脂残留物,采用Rtx-5型毛细管色谱柱测定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用Stabilwax-DB毛细管色谱柱测定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使用FID检测器,以N2为载气,程序升温。8种溶剂分离良好,乙酸乙酯在24.88∽734.7μg、正己烷在2.05∽20.5μg、苯在0.04∽0.80μg、甲苯在0.05∽0.84μg、对二甲苯在0.03∽0.85μg、邻二甲苯在0.04∽0.87μg、苯乙烯在0.03∽0.91μg、二乙烯苯在0.09∽0.9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的回收率为112.02%和91.65%,RSD小于3.45%;其他6种树脂残留的回收率为85.05%∽96.32%,RSD小于5.20%。
程志红宋定中侯惠民袁杰郝五四
关键词:溶剂残留气相色谱
一种制备抗大肠癌复方制剂中的水提物的方法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复方制剂中的水提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抗大肠癌复方制剂-芋菇颗粒剂中水提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中建立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以多糖提取得率为指标,采用L<Sub>9</Sub>(3<Sup>4<...
朱晓燕吴洪斌孟志强程志红于尔辛
文献传递
抗大肠癌制剂芋菇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抗大肠癌制剂芋菇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建立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以多糖提取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芋菇颗粒进行水提取工艺研究。结果:确定了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实验参数,即加入苯酚溶液0.8mL,浓硫酸5.0mL,沸水浴加热显色5min。提取工艺研究结果显示以2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沸腾1.5h,多糖提取率稳定达到14.4%。结论:该提取方法简便易行、稳定可靠。
程志红袁杰吴洪斌朱晓燕宋定中郝五四
关键词:多糖
泽泻降血脂组分的药剂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从中药中寻找安全有效的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从中药泽泻中筛选到降脂活性组分,不仅降脂作用明确,而且抑制颈动脉内膜增生,减少主...
程志红
泽泻调血脂活性成分及其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5年
泽泻是一味具有多种用途的中药,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早期的临床研究已初步证明泽泻提取物可能是良好的调血脂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已有的安全性评价实验发现泽泻提取物肝肾毒性小,适合长期用药。从已发表的泽泻有关调血脂药效的文献出发,对泽泻的作用机制、药效成分、药动学、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综述。泽泻原萜烷三萜类成分泽泻醇A、泽泻醇A 24-乙酸酯等是其调血脂活性物质基础。
程志红萧伟王振中侯惠民
关键词:泽泻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CB1R部分拮抗剂alisol G的大鼠药动学研究及血脑屏障透过率初评被引量:2
2020年
建立了UPLC-MS/MS方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中大麻素受体1(CB1R)部分拮抗药泽泻醇G(alisol G)的浓度,评价其血脑屏障透过性。以利莫那班为内标,采用液液萃取前处理方法,色谱柱为ACQUITY BEH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乙酸溶液(90∶10),质谱采用正离子扫描的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m/z 455.16→m/z383.04(泽泻醇G)、m/z 464.88→m/z364.75(内标)进行定量分析。泽泻醇G血浆样品在10~4000ng/ml、脑脊液样品在4~4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批内、批间RSD≤10.22%,样品回收率稳定(78.5%~86.5%)、贮存和处理条件下稳定性良好。本方法灵敏、可靠,能准确测定大鼠血浆及脑脊液中的泽泻醇G浓度。大鼠灌胃后血浆中cmax为312.64ng/ml,脑脊液中检测不到原型化合物,表明泽泻醇G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本研究结果为CB1R部分拮抗药泽泻醇G的后续研究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赵静赵静张贝贝宋定中程志红
关键词:大麻素受体1UPLC-MS/MS
泽泻醇G 自微乳的研制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大麻素1型受体拮抗药泽泻醇G(1)减肥作用显著,但以混悬液形式灌胃给予SD大鼠,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5.31%。本研究通过溶解度试验、油相与表面活性剂的配伍试验和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出1自微乳组成;再以饱和载药量、自微乳粒径及多分散系数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所得优选处方为:100 g制剂中含15 g、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fil M1944CS)19.0 g、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 RH40)30.4 g及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45.6 g。大鼠药动学试验表明,1自微乳灌胃给药后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2.87%,较混悬剂提高了1.42倍。
高晨雨奚建强宋定中李成龙程志红
关键词:自微乳伪三元相图星点设计-响应面法药动学
豨莶草茎、枝、叶的化学成分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HPLC和UHPLC/Q Exactive Focus对比分析了中药豨莶草茎、枝、叶中的化学成分,为豨莶草用药部位的选择提供依据。以HPLC法测定17批市售合格豨莶草药材及茎、枝、叶中奇壬醇的含量,平均含量分别为0.16%、0.01%、0.04%、0.56%。采用UHPLC/Q Exactive Focus从豨莶草叶中鉴定80个化合物,主要为奇壬醇、豨莶苷、豨莶精醇、黄芩素、腺苷、水苏碱、枸橼酸、咖啡酸、3-香豆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木樨草素、肉豆蔻酸单甘油酯、松柏酸、13-氧-9E,11E-十八碳二烯酸、多种脂肪酸等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豨莶草茎、枝中的奇壬醇平均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中0.05%的限量标准,尤其是茎中的奇壬醇含量低至0.01%,且其他成分种类和含量均较少。而豨莶草药材中茎的质量占比高达38.9%~57.5%。奇壬醇叶在药材中的质量占比仅为15.8%~29.7%,其含量高、化学成分丰富,可能是发挥药效的主要部分。因此,豨莶草药材采收、干燥、贮存过程中均应重视保护易碎易损的叶子,提高药材中叶子的比例;建议新版药典将豨莶草叶作为入药部位。
郝五四范自全奚健强程志红
关键词:豨莶草化学成分奇壬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