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珩 作品数:5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并垂体危象1例 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男,33岁。因反复发热3 d,加重伴呕吐、腹痛、腹泻1 d于2013年10月8日入院。患者诉3 d前因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伴头晕、畏寒怕冷、乏力、口干、咽痛,自测体温38℃,予以退热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于1 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并出现右下腹隐痛,解黄色水样便2次,约100 mL。至外院予以物理降温、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起病以来,睡眠、精神欠佳,小便如常,近8个月体重下降10 kg。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 石珩 黄秋燕 朱翠萍 汤绍辉关键词:消化系统症状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垂体危象 首发表现 畏寒发热 畏寒怕冷 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达卡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 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达卡他韦治疗CHC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10月1日。采用Rev Man 5.3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项RCT包含1100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达卡他韦组总体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 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4)获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达卡他韦(60mg/d)组RVR、c EVR、SVR24获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达卡他韦(10mg/d)组RVR及c EVR获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SVR24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P=0.65)。达卡他韦组一般不良反应、对肝脏功能影响、对血液系统影响、对皮肤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卡他韦是一种治疗CHC的有效药物,60mg/d达卡他韦治疗CHC较10mg/d疗效更佳,且较为安全。 彭琴 汤绍辉 石珩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转染沉默IGF1R基因的肝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观察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设计并筛选高效沉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构建其慢病毒表达载体,观察转染沉默IGF1R基因的肝癌细胞株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参照IGF1R mRNA序列设计3对siRNA序列及1对阴性对照序列,转染肝癌细胞株Huh7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GF1R mRNA,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序列。构建该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将包装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肝癌细胞株Huh7和Hep3B,筛选沉默IGF1R基因表达的稳定细胞株。将上述稳定细胞株扩大培养,观察细胞IGF1R mRNA表达变化及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IGF1R_002序列在100 nmol/L浓度时抑制效率最高,达78.6%。与未感染任何病毒的Huh7、Hep3B细胞,感染p LVX-shRNA2空载体的Huh7、Hep38细胞相比,感染携带IGF1R干扰序列慢病毒的Huh7、Hep3B细胞IGF1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均<0.01)。结论筛选出1对高效沉默IGF1R基因的siRNA序列,即IGF1R_002;该siRNA介导的IGF1R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株Huh7和Hep3B增殖、迁移与侵袭。 别彩群 黄秋燕 颜英 石珩 汤绍辉关键词:RNA干扰 小干扰RNA RNAi介导的IGF1R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并筛选抑制IGF1R mRNA表达效率最高的siRNA序列,构建该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将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Huh7和Hep3B肝癌细胞,筛选沉默IGF1R基因表达的稳定细胞株。将上述稳定细胞株扩大培养,检测细胞IGF1R mRNA表达变化,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能力变化,以及Ki-67、p-AKT、p-ERK1、Gli1、β-catenin、cyclin D1、p21、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感染携带IGF1R干扰序列慢病毒的Huh7和Hep3B肝癌细胞IGF1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中IGF1R、Ki-67、p-AKT、p-ERK1、Gli1、β-catenin、cyclin D1、p21及BCL-X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RNAi介导的IGF1R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Huh7和Hep3B肝癌细胞生长及恶性生物学特征,这可能与IGF1R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引起上述调控细胞增殖、抗凋亡基因以及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有关。 别彩群 黄秋燕 颜英 石珩 汤绍辉关键词:RNA干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肝细胞癌 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与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d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对综述性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5年3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根据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提取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类型、暴露因素(二甲双胍的使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校正因素、随访时间。以NOS(Newcastle-Ottawa scale)评分法评价文献质量,≥7分为高质量文献。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9个独立研究,NOS评分均≥7分。总体分析显示,与其他降糖药相比,二甲双胍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生风险降低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47,0.87),P=0.004〕。亚组分析显示,与磺脲类组、胰岛素组相比,二甲双胍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51%及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9,95%CI(0.36,0.66),P<0.001;RR=0.47,95%CI(0.39,0.57),P<0.001〕。结论二甲双胍治疗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余希 黄秋燕 汤绍辉 石珩 颜英 汤慧君关键词:胰腺管 二甲双胍 队列研究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