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亮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枢椎
  • 2篇内固定
  • 1篇钉棒系统
  • 1篇右下肢
  • 1篇右下肢疼痛
  • 1篇食欲
  • 1篇食欲不振
  • 1篇疼痛
  • 1篇前路
  • 1篇肿瘤
  • 1篇椎管
  • 1篇椎管内
  • 1篇椎管内肿瘤
  • 1篇寰枢
  • 1篇寰枢椎
  • 1篇跛行
  • 1篇误诊
  • 1篇下肢
  • 1篇下肢放射痛
  • 1篇下肢疼痛

机构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夏虹
  • 3篇石亮
  • 2篇尹庆水
  • 2篇陈育岳
  • 2篇王建华
  • 1篇潘刚明
  • 1篇王新宇
  • 1篇赵卫东
  • 1篇艾福志
  • 1篇杨庆磊
  • 1篇石林
  • 1篇马丽敏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前路TARP系统与后路钉棒系统对枢椎下拉力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比研究前路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系统与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对枢椎的下拉力量。方法取6具新鲜上颈椎尸体标本,分别将TARP钢板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于寰枢椎上,模拟手术撑开复位过程,在前后路分别加载相同撑开负荷(60、80、100N),测试两套系统在加载撑开负荷过程中对枢椎的下拉分离力及寰枢椎间分离的位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施加60、80、100N撑开负荷时TARP组对枢椎产生的下拉力分别为26.11±2.08、36.08±2.40、45.01±2.26N,而后路钉棒组分别为22.09±1.45、29.77±2.36、40.80±3.41N,TARP组寰枢椎间分离位移分别为0.87±0.07、1.07±0.07、1.14±0.06mm,而后路钉棒组分别为0.82±0.07、1.01±0.08、1.06±0.0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RP系统对枢椎产生的下拉力及寰枢椎间分离的位移均大于后路钉棒系统,提示前路TARP系统可作为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一种较好的选择方案。
夏虹石林赵卫东石亮杨庆磊尹庆水
关键词:枢椎内固定器
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椎管内肿瘤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男,42岁,因“右下肢疼痛2年,腰扭伤致下肢疼痛加重1月余”于2011年1月5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8月无明显原因开始出现右下肢放射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减轻,未引起特别注意及诊治,2010年11月下旬因腰部意外扭伤出现右侧小腿胀痛、踝部刺痛、足底末端感觉麻木,有轻微脚踩棉花感觉,患者右腿胀痛难忍,不能行走、久立,平躺时稍有缓解,无间歇性跛行,无发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无胸腰部束带感等;发病后患者在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康复理疗、推拿按摩、牵引、中药调理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
石亮夏虹王建华陈育岳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右下肢疼痛误诊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食欲不振
经口寰枢椎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疗效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11年7月共收治75例颅底凹陷症患者,其中35例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中32例获得随访,男9例,女23例,年龄23-74岁,病程6-372个月。12例伴Arnold-Chiari畸形,7例伴寰枢椎脱位,1例伴寰枕融合畸形,2例伴颈椎病,1例伴Klippel-Feil综合征。均有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术前JOA评分3-15分,ASIA分级B级4例,C级8例,D级20例。术前脑干脊髓角103.4°-137.5°,平均123.3°±6.4°,脊髓空洞体积0.10-15.10cm3。均采用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TARP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脑干脊髓角改变情况,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脊髓空洞改变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脊髓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诉颈部不适感,2例患者诉咽喉部不适感,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拆除内固定行后路寰枕融合术,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2-25个月,平均15个月,脑干脊髓角恢复至145.6°-165.3°,平均161.3°±5.1°;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到10-16分,平均13.8±1.8分,平均改善率为58.1%;15例患者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1-2级。术后1年MRI复查显示30例脊髓空洞体积缩小或消失,1例脊髓空洞无改变,1例脊髓空洞变大。随访期间内固定无移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口寰枢椎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脊髓空洞症不仅能使齿状突获得解剖复位,解除脊髓压迫,还可使脊髓空洞缩小,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石亮夏虹尹庆水艾福志王建华潘刚明王新宇马丽敏陈育岳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脊髓空洞症内固定术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