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许可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效果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评价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13例;年龄18~81岁,平均48.6岁。损伤节段:C3/48例,C4/5515例,C5/623例,C6/711例,C7/T,4例。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18例,双侧小关节脱位43例。脊髓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9例,B级13例,C级17例,D级16例,E级6例,选择全身麻醉下经颈前路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术。评价术中复位及术后维持复位情况;术后观察椎间隙高度、椎体水平位移和颈椎后凸畸形角度变化。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ASIA分级标准评价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完全复位,56例获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出现再脱位,行二次手术,2例出现迟延愈合。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食管损伤等围术期并发症,所有切口I/甲级愈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椎间隙高度由术前正常椎间隙高度的39%~86%[(67.6±14.1)%],提高到术后的89%~109%[(101.2±15.1)%];椎体水平位移由术前5.36~11.74mm[(8.12±1.89)mm],降为术后0~2.56mm[(1.29±0.29)mm];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3°~26°[(14.3±6.2)°],改善为术后的-13°-7°[(-3.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SIA分级均有提高,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患者。术前JOA评分为0—17分[(7.3±0.9)分],末次随访时为0~17分[(13.9±0.7)分](P〈0.01),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为68%。结论前路撑开撬拨复位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脊
- 周英杰柴旭斌郑怀亮赵刚王少纯赵鹏飞王许可
- 关键词:颈椎脱位椎关节突关节
-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以提高脊柱骨折的预防及诊断水平。[方法]总结2001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67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9例,女78例,年龄16~89岁,平均51.0岁,并进行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分析。[结果]167例患者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49岁,占22.8%(38/167)。≤49岁各年龄组段男性人数均较女性多,≥49岁各年龄组段男性人数均较女性少。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原因,占32.9%(55/167)。167例病例中胸椎+腰椎骨折,胸椎+胸椎骨折,腰椎+腰椎骨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2.9%(55/167)、22.2%(37/167)、19.2%(32/167)。高坠伤最易导致腰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摔伤和无明显诱因组最易导致胸椎和腰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车祸伤和重物砸伤最易导致颈椎和胸椎的跳跃性骨折,生活伤最易导致胸椎节段的跳跃性骨折。按唐三元法,跳跃性骨折分型为A型49例,B型80例,C型38例。高坠伤、车祸伤和重物砸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和合并伤发生率较高。按ASIA脊髓损伤分级,A级、B级、C级、D级分别占13.8%(23/167)、4.8%(8/167)、6.0%(10/167)和17.4%(29/167)。[结论]脊柱跳跃性骨折中,高坠伤是主要致伤因素,胸椎和腰椎是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应根据其致伤机制及伤情特点来进行预防及诊断。
- 王洪伟王许可李长青周跃
- 关键词:脊柱骨折多节段致伤机制
- 联合应用单向钉和万向钉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评价
- 目的: 1.探讨联合应用单向钉和万向钉经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2.观测联合应用单向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经皮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治疗效果。 材料和方法: 1.24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
- 王许可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
- 文献传递
- 经皮椎间孔镜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11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分组依据,A组59例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切除手术,B组59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比A组、B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及ODI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指标与B组相比,有明显优势,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OD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的1个月及6个月时间患者的OD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A组与B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术后能够较快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王许可赵刚周英杰
- 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
- 2022年
- 目的探究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LS)的效果。方法将98例L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后正中入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观察组接受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效果比较,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长较对照组短,手术时长较对照组长(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椎间盘高度、椎体滑移度、滑脱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术后第5 d、第10 d、3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 h血清ACTH、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TLIF与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LS患者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改善腰椎功能,但后者于优化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方面更具优势,且对机体产生创伤更小。
- 马继征王少纯王许可
- 关键词:微创腰椎滑脱
- 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前,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手术适应证的确定、手术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一直存在着争议[1、2],一些学者倾向于保守治疗,但常因为后凸畸形的持续存在,到晚期引发代偿性劳损型疼痛,严重者可因椎管或椎间孔狭窄造成晚期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因此,手术治疗也是非常需要的。笔者就近年来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新理念、观点以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王许可王洪伟刘兰涛周跃李长青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无神经损伤手术适应证神经根受压椎间孔狭窄手术方法
- 联合万向钉和单向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单向钉)和万向钉经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 6具新鲜冰冻小牛腰椎标本(L1~L5)制备成L3椎体爆裂骨折模型,将标本随机分为骨折未固定组、万向钉组(伤椎及伤椎上位、下位椎体均使用万向钉)和联合钉组(伤椎上位椎体使用单向钉,伤椎及伤椎下位椎体使用万向钉),比较L2~L4节段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的差异. 结果 联合钉组与万向钉组两种固定方式在前屈、后伸、侧曲、旋转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和中性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折未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单向钉和万向钉联合应用不会降低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联合钉与万向钉均可为骨折模型提供可靠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 王许可周英杰李长青王洪伟程继伟周跃王建张正丰赵卫东
-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器关节不稳定性
- 改良金属网格定位器MIPPSF术与传统OPSF术治疗无神经症状单椎体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改良金属网格定位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IPPSF)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OPSF)治疗无神经症状单椎体胸腰椎骨折(TF)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01—2021-12于宜阳县中医院骨伤科行手术治疗的无神经症状单椎体TF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改良金属网格定位器MIPPSF组(MIPPSF组)和OPSF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6 h检测患者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醛固酮(ALD)、皮质醇(Cor)创伤应激因子水平。术前,术后第3天、第7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前,术后第7天、1个月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共纳入104例患者,每组52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PSF组患者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PS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P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 h的血清ACTH、ALD、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MIPPSF组患者的水平低于OP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其中MIPPSF组患者显著低于OP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7天、术后1个月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金属网格定位器MIPPSF术与传统OPSF术治疗无神经症状单椎体TF患者,均能有效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但前者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机体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和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仍需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 马继征王少纯王许可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 联合单向及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3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向椎弓根螺钉和万向椎弓根螺钉经伤椎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无神经功能损伤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伤椎及伤椎上、下位椎体使用万向钉)和研究组(伤椎上位椎使用单向钉,伤椎及伤椎下位椎使用万向钉),行微创Longitude经皮椎弓根螺钉3椎6钉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后伤椎高度及Gardner节段后凸畸形(Gardner segmental ky—photie deformity,GSKD)及伤椎后凸角等的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能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等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疼痛、功能等变化。并分析两组术后断钉发生率变化。结果两组共入选30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骨折节段、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失血量、止痛药使用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GSKD和伤椎后凸角研究组分别为(15.0±5.4)°和(16.0±6.5)°,对照组分别为(8.8±5.4)°和(9.0±5.5)°(P〈0.01)。术后GSKD和伤椎后凸角丢失度研究组分别为(2.6±1.3)°和(1.9±1.5)°,对照组分别为(3.7±2.1)°和(2.7±2.2)°(P〉0.05)。伤椎前缘矫正度和后缘的丢失度研究组分别为(33.0±11.4)%和(1.2±1.2)%,对照组分别为(22.7±11.4)%和(2.5±2.1)%(P〈0.0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伤椎前缘的丢失度和后缘的矫正度研究组分别为(2.8±2.7)%和(5.0±4.8)%,对照组分别为(5.4±4.7)%和(3.1±2.9)%(P〉0.05)。两组术后相同时期VAS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单向和万向椎弓根螺�
- 王许可李长青王洪伟程继伟周跃王建张正丰王卫东刘涛
-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微创外科手术
- RTS和SEXTANT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椎体复位高度比较被引量:14
- 2016年
- 背景: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应用趋于广泛,但在胸腰椎骨折的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中,因后路撑开复位装置的缺乏或复位力量较弱的缺陷,导致对伤椎的复位较差,为改进这一缺陷,对经皮椎弓根螺钉进行了改进,以期能够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目的:以伤椎复位高度的角度对比RTS和SEXTANT两种经皮椎弓根螺钉修复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分别采用2种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修复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其中25例使用Sextant系统,25例使用改良的RTS系统。分别比较2组间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12组患者均获得8-18个月的随访;22组患者的治疗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均有恢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TS组治疗后伤椎前缘、椎体后缘、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SEXTANT组(P<0.05-0.01);3RTS组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优于SEXTANT组(P<0.05);4结果提示,RTS和SEXTANT两种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均能有效修复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但RTS组具有椎体复位高度更理想,修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更轻微的优点。
- 赵刚周英杰王许可
- 关键词:腰椎微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