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肾动脉成形术及肾动脉支架治疗肾动脉狭窄 被引量:3 2004年 孙福成 许锋 季福绥 何青 吴军 林颖 杨玉珍 沈月莉 王树华关键词:肾动脉支架 肾动脉狭窄 介入性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 3种介入术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分析 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分析和评价临床实施较多的3种典型介入术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方法用仿真模体模拟实际诊疗情况,用热释光(TLD)元件作为测量工具,检测X射线机旁有/无防护组合时介入工作者眼晶状体、颈部及胸部的辐射剂量水平,估算其眼晶状体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X射线机旁有防护设施条件下,头部受照剂量减少85%-90%。脑血管介入术第一手术者眼晶状体当量剂量高于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术,外周血管介入术第一手术者年有效剂量低于脑血管和心血管介入术。结论介入工作者在本研究中使用的防护措施及适当的工作强度下,年有效剂量不会超过20mSv的限值,但眼晶状体当量剂量可能会超过ICRP最新推荐的眼晶状体剂量限值(20mSv),介入工作者应重视对眼晶状体的防护。 彭建亮 娄云 冯泽臣 万玲 王树华 周海伟 王新明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辐射防护 心血管介入诊治中的放射防护状况调查 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了解心血管造影机放射线在心脏介入术中对不同人员、不同部位的影响,并对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调查,探讨其中的规律,旨在为防止过度辐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对12台普通冠状动脉造影和25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放射线剂量进行了测定。X线测定计量元件放置在医、患及机器设备的不同位置,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术者、助手和巡回护士,分别摆放6个位置,共计18个点;第二组为患者及铅屏的不同部位,共10个点。计量元件由放射卫生防护所的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测量。结果随着透视、曝光的时间延长,透视剂量、曝光剂量上升。在28个监测点上,辐射剂量有明显的不同。术者的左前上臂及患者的左腋下及后背部所受放射量最大。铅屏和铅衣可阻挡90%以上的放射线。结论应用大型血管造影机行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目前的X线防护措施是有效的。但术者某些部位的受照剂量仍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王树华 何青 孙福成关键词:辐射防护 老年人冠状动脉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后冠脉造影及临床随访观察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老年人冠脉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术后冠脉造影随访结果及临床事件。方法冠心病患者在成功冠脉内裸金属支架术后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复查,根据患者年龄分为≥60岁的老年组及<60岁的非老年组,对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冠脉造影随访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89名患者共植入121个裸金属支架,非老年组53例患者植入71个。两组在病变类型、狭窄程度、残余狭窄、支架长度、直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分别有心力衰竭10例(11.2%)与1例(1.9%)(P<0.05)。冠脉造影发现,两组分别有47个及24个支架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别为38.8%及33.8%(P>0.05),再狭窄类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及非老年组中有新病变或病变进展者非别为22例(24.7)%及23例(43.4%)(P<0.05)。结论老年人成功冠脉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后,冠脉造影随访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与非老年人相似,但发生心力衰竭者明显高于非老年人。 赵迎 孙福成 林颖 季福绥 许锋 何青 杨玉珍 沈月莉 王树华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老年人 脑血管造影术中X射线机房内辐射剂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术中不同照射方向下X射线机房内辐射剂量场的分布情况。方法选用脑血管造影术程序,选取后前位、前后位、右前斜30°、左前斜30°、右侧位和左侧位6种照射方式,使用451B型空气电离室巡测仪对以散射模体为中心、半径为3m范围内的辐射场的剂量率分布进行测量。结果后前位及右侧位照射时主要操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最低,均为0.4mGy/h;左侧位照射时主要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最高,为1.54mGy/h;机架侧区域的辐射剂量水平最低,均小于10μGy/h。结论在脑血管造影术中,医护操作人员应尽可能选择剂量较低的后前位及右侧位照射方式投照,并合理选择工作位置,可明显降低受照剂量。 武大鹏 万玲 娄云 冯泽臣 王新明 侯磊 王宏芳 王树华 彭建亮 翟曙光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剂量率 辐射场 心血管造影辐射剂量与放射防护状况调查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调查心血管造影中有关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受照剂量以及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探测。结果 在28个监测点上辐射剂量相差甚大。结论 要加强介入诊治中的防护、降低受照剂量。 王树华 李雅春关键词:心血管造影 热释光剂量计 155例介入放射学受检者剂量调查 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 了解本市介入放射学诊疗程序中受检者的剂量, 加强介入诊疗的放射防护.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计元件(TLD)贴敷在受检者的体表处,测量并算出被照射区域及临近器官皮肤入射剂量,调查4家医院的心、脑及周围血管的9种155例介入放射诊疗手术.结果 平均剂量值超过1Gy/次的手术有:PTCA、肝动脉造影、全脑造影加装支架、下肢动脉造影.所观察的PTCA和全脊髓造影术中剂量大于1Gy的分别达20%和38%.3例PTCA剂量达10~12.9Gy/次,脑血管介入手术时眼晶体、甲状腺最大剂量分别达295mGy、595mGy;脊髓血管介入手术时性腺最大剂量达100mGy. 结论 对剂量大于2Gy的受检者皮肤损伤应观察、随访和治疗,手术中对重要器官进行防护,建立辐射危害告之制度、强化操作者放射防护的“剂量意识”. 李雅春 杜国生 马永忠 孔玉霞 王树华 王金龙 董利伟 胡灏关键词:介入放射学 受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