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月琴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弥散
  • 2篇肿瘤
  • 2篇弥散加权
  • 2篇弥散加权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1篇第四脑室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张量成像
  • 1篇质子磁共振
  • 1篇质子磁共振波...
  • 1篇中孔
  • 1篇四脑室
  • 1篇脓肿
  • 1篇皮质
  • 1篇氢质子磁共振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作者

  • 7篇王月琴
  • 6篇杨天和
  • 6篇林建忠
  • 5篇康泰山
  • 4篇李晓清
  • 2篇曾强
  • 2篇王金岸
  • 2篇王建腾
  • 2篇林玉琳
  • 2篇郑慈娜
  • 1篇陈志伟
  • 1篇张盛春
  • 1篇王馨
  • 1篇卢建华
  • 1篇陈忠
  • 1篇王勇
  • 1篇田新华
  • 1篇王捷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联合应用DWI及^1H-MRS技术对脑脓肿及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附14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DWI及MRS技术对脑脓肿及脑转移瘤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脓肿6例,脑转移瘤8例,行DWI及1H-MRS扫描,分析、比较脑脓肿及脑转移瘤在此两种扫描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脑脓肿在DWI上呈高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7例环形脑转移瘤表现为低信号,1例表现为高信号;1H-MRS扫描发现:4脑脓肿中出现AA峰,其中2例出现Ac峰,8例脑转移瘤均不出现AA峰或Ac峰。结论联合应用DWI及1H-MRS扫描能提高对脑脓肿及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王金岸李晓清林建忠杨天和王月琴康泰山
关键词:脑脓肿脑转移瘤弥散加权成像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肿瘤转移的诊断意义初探被引量:17
2009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临床上晚期肿瘤病例的增多,为了解治疗前、后全身转移瘤的大小及数量变化的实际情况,以往多采用分部位进行CT和(或)MR扫描,少部分有条件的患者采用PET检查,但这些方法可能存在过多地暴露于射线、检查时间过长及经济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我们探讨磁共振的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方法对肿瘤及转移灶的检出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8例临床已发现原发肿瘤及多个转移灶或发现多个肿瘤病灶,但原发灶不明确的患者进行WBDWI检查,其中男性4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1岁。68例均与CT和(或)MRI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其中17例与PET的检查结果相比较。对病灶的检出率,以病灶长径大小分为:<1cm,≥1~<2cm,≥2~<3cm及≥3cm以上4组进行计数分析,同时,对不同部位间的病灶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WBDWI对4组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30%、78%、96%及100%。在各个部位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中以骨骼最高。对位于肺部小于1cm的病灶和位于颈部、盆腔小于2cm的淋巴结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结论:WBDWI对大范围的肿瘤病灶筛查是安全、简便、有效和经济的检查新方法。随着技术参数的进一步完善,WBDWI在发现和诊断全身多发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因此,本技术有望作为一种新的、效果好于PET的全身检查技术。
杨天和林建忠王馨王月琴陈忠卢建华陈志伟张盛春
关键词:全身弥散肿瘤磁共振成像
MRI观察极高海拔攀登者大脑皮质结构改变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MRI观察短暂极高海拔探险所致大脑皮质结构改变。方法对28名健康青年在极高海拔登山前、后及1个月后随访进行常规T2W及全脑高分辨率三维T1W结构成像扫描,观察显著改变的脑区面积及其厚度,并应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登山前、后及1个月T2WI均未发现异常;左、右侧大脑半球皮层总萎缩面积(平均萎缩率)分别为(3795.14±35.23)mm2[(9.33±3.19)%]和(2175.42±26.15)mm2[(6.49±2.76)%];左侧舌回皮层萎缩率与进入极高海拔持续时间呈弱相关,其余脑区则呈显著相关。结论攀登极高海拔可引起大脑皮质萎缩,以优势半球明显,主要见于前额叶。
林建忠杨天和郑慈娜康泰山李晓清曾强王月琴林玉琳王建腾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大脑皮质
第4脑室正中孔周围肿瘤的MR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第4脑室正中孔周围肿瘤的MR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第四脑室正中孔周围发生的肿瘤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行横断、冠状及矢状面SE序列扫描,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室管膜瘤5例,髓母细胞瘤3例,脑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定位诊断12例均正确,定性诊断10例正确。结论常规MR检查方法中矢状位成像对第4脑室正中孔周围肿瘤的定位诊断意义较大,结合临床及其他影像表现对其定性诊断有一定帮助。
王金岸王勇林建忠杨天和王月琴康泰山王捷
关键词:第四脑室脑肿瘤磁共振成像
探索高原登山的脑结构改变
2013年
目的 探讨一次短暂高原登山引起的脑结构改变.方法 对15名厦门大学学生登山队员[男9名,女6名,19~23岁,平均(21.0±1.1)岁]分别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前、后进行常规T2W及高分辨率全脑3DT1W结构成像;应用SIENA软件分别对登山前、后高分辨率3DT1W结构像进行全脑灰质、白质分割,计算体积萎缩百分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全脑进行基于体素的纵向脑萎缩评价,获取显著萎缩脑区.结果 视觉观察,登山前、后所有登山队员常规T2WI均未发现异常,但脑灰质及白质体积均有明显减少,脑灰质萎缩百分率为(2.70±1.43)%,白质萎缩百分率为(1.43±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体素的全脑统计分析发现,萎缩脑区包括左侧额叶、胼胝体压部、双侧颞极、双侧枕叶距状沟周围及双侧小脑半球,以优势半球受损明显.结论 高原登山运动可引起脑白质和灰质萎缩,且灰质萎缩更明显.
林建忠杨天和郑慈娜康泰山李晓清曾强王月琴林玉琳王建腾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灰质白质
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对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对诊断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抽选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3.0T磁共振小肠成像检查,以肠镜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信号特征以及影像学特征,统计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在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中的特异度、灵敏度、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肠镜病理检查,90例患者有71例确诊为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经3.0T磁共振小肠成像检查,其图像表现主要为回肠肠壁异常强化、增厚(超过4 mm),且呈现多发阶段性;信号有所升高,呈现不均匀状态,形态固定,呈三壁征;肠腔为扩张或狭窄现象,有少部分的肠段系膜僵化,浆膜面毛糙,改变为假憩室样,还会出现瘘管、穿透性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典型的“梳状征”。磁共振平扫、增强中,不同时相的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病灶信号强度、肠腔与肠壁的改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T磁共振小肠成像诊断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的灵敏度为98.59%,特异度为94.74%,诊断符合率为97.78%。结论:在3.0T磁共振小肠成像影像图中,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具有比较显著的特征,能提升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效果。
王月琴
关键词:活动期小肠克罗恩病影像学特征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和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DTT)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价值。方法对14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及1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DTI及DTT检查,测量全部受检者胼胝体及脑干的ADC值和FA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TI显示DAI患者除胼胝体膝部外的其他测量区域FA值均明显减低(P<0.01)。ADC值可早期发现DAI的脑部损伤水肿区,但量值随发病时间变化较大;DTT结合弥散张量椭球体图可很好显示感兴趣区白质纤维束,在某种程度上更直观地显示脑白质受损范围。结论DTI联合DTT是目前在活体中诊断与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最敏感、准确的检查方法,并可用于动态观察神经纤维的临床转归过程,提示患者预后。
杨天和林建忠田新华李晓清王月琴康泰山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