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宇 作品数:36 被引量:102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微小RNA-630靶向调控APC膜募集蛋白2/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侵袭转移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630对膀胱尿路上皮癌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APC膜募集蛋白(Amer2)为miR-630下游靶基因。构建含miR-630结合位点的Amer2基因3’端非编码区(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miR-630与Amer2的3’UTR相互作用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miR-630模拟物(mimics)和抑制剂(inhibitor)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在体外瞬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EJ,转染72 h后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Amer2、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H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mer2、GEF-H1蛋白的表达变化;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体外侵袭实验反映细胞增殖、转移潜能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转染miR-630 mimics后,Amer2荧光海肾素酶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85±1.624比22.182±1.354,t=-6.885,P<0.05);转染miR-630 mimics后,膀胱癌细胞株EJ中Amer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1.786±4.123比8.327±3.863,t=5.7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EF-H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886±5.422比13.565±4.476,t=5.4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miR-630 inhibitor后,体外实验表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活性[(42.320±4.183)%比(35.528±5.433)%,t=5.825]和侵袭能力[(49.180±5.677)%比(40.422±6.266)%,t=7.377,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63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Amer2/GEF-H1通路增强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 王智宇 于栓宝 朱照伟 闫泽晨 张雪培关键词:微小RNA 微小RNA-10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移行上皮癌(BTCC)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107的表达水平,探讨miR-107调控通路与BT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BTCC手术切除标本56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miR-107、let-7、Dicer、Ras/高迁移率族蛋白A2 (HMGA2)、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1(ZEB1)/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2(ZEB2)的表达,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 miR-107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14.983±6.215比9.124±5.595),其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高于非浸润性,并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有关(15.183±6.035比11.728±5.472,14.663±5.215比10.983±5.674,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let-7下游调控因子Ras/HMGA2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89.3%比23.2%,80.3%比28.6%,P<0.05);let-7、Dicer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P<0.05);(2) miR-107与let-7、Dicer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107与BTCC临床分期相关,可能通过调控let-7、Dicer通路,从而介导膀胱癌发生、发展. 王智宇 顾朝辉 杨锦建 朱朝晖 曾甫清 魏金星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茉莉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茉莉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并比较茉莉酸甲酯、顺式茉莉酮、茉莉酸作用强度差异。方法1~10mmol/L茉莉酸甲酯、顺式茉莉酮、茉莉酸分别处理SK-N-SH细胞后,N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PI单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O/EB荧光染色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各浓度茉莉素作用后,SK-N—SH细胞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生长抑制,其中茉莉酸甲酯作用最强,1~10mmol/L茉莉酸甲酯作用24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2.74~88.67)%,IC50为1.44mmol/L;2.5mmol/L茉莉酸甲酯、顺式茉莉酮、茉莉酸作用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分别降低87.00%、78.66%、39.00%,细胞周期示S期细胞比率显著增高,G0/G1期细胞比率下降,部分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1.5~2.5mmol/L茉莉酸甲酯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为(23.77—36,43)%。结论茉莉素能通过减弱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等机制抑制人神经母细恩情瘤细胞株的生长活性。 蒋国松 童强松 曾甫清 郑丽端 蔡嘉斌 刘媛 顾朝辉 王智宇关键词:茉莉素 神经母细胞瘤 增殖 细胞周期 脱噬作用 GP13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顺铂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糖蛋白-130(GP13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顺铂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GP130表达水平。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GP130(siRNA-GP130组)、siRNA-NC(siRNA-NC组)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不进行转染操作)。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GP130 mRNA和蛋白水平。MM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含顺铂的培养基培养膀胱癌T24细胞测定比较三组的顺铂半数有效浓度(IC50)。结果膀胱癌组织GP130阳性表达率高于其癌旁组织(87.50%vs.46.88%,P<0.05)。siRNA-GP130组GP130 mRNA和蛋白水平、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顺铂IC50[(0.137±0.052)、(0.125±0.048)、(42.51±6.65)个、(56.74±7.96)个、(0.66±0.05)μmol/L]均低于siRNA-NC组[(0.865±0.098)、(0.859±0.115)、(98.26±9.87)个、(106.85±12.15)个、(1.35±0.17)μmol/L]和空白对照组[(0.870±0.109)、(0.862±0.106)、(95.78±10.74)个、(103.95±10.78)个、(1.31±0.16)μmol/L],而其(45.65±5.65)%细胞增殖抑制率则均高于siRNA-NC组(0.77±0.07)%和空白对照组(0.64±0.05%,P<0.05)。siRNA-NC组和空白对照组的GP130 mRNA和蛋白水平、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顺铂IC50、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130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升高,且与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顺铂敏感性均相关,可能作为膀胱癌治疗靶点之一。 张欣雨 王智宇 赵文元 马保录 陶涛关键词:膀胱癌 细胞增殖 迁移 顺铂敏感性 保守类素化相关蛋白同源蛋白3介导拟素化通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 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的蛋白8(NEDD8)、保守类素化相关蛋白同源蛋白3(DCNL3)和泛素结合酶E2M(UBE2M)的表达水平,并观察DCNL3对骨架蛋白Cullin1和Cullin3拟素化修饰的调控作用,探讨DCNL3介导拟素化通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59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NEDD8,DCNL3和UBE2M的表达;使用过表达/沉默DCNL3基因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株T24中骨架蛋白Cullin1和Cullin3的拟素化水平.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DCNL3、UBE2M和NEDD8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0.613±0.167比0.985±0.205、1.223±0.558比1.874±0.245、1.639±0.212 比 2.187±0.335,t=1.933、2.142、2.0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在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高于非肌层浸润性(0.738±0.188比1.245±0.155、1.566±0.385 比 2.532±0.466、1.933±0.485 比 2.748±0.515,t=2.106、2.767、2.3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高表达DCNL3能够促进底物蛋白Cullin1[(78.55±6.34)%比(35.15±5.32)%,t=26.22,P<0.05]和 Cullin3[(66.82±5.66)%比(22.52±4.66)%,t=22.05,P<0.05]的拟素化水平.结论 DCNL3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并可能通过调控底物骨架蛋白Cullin1和Cullin3拟素化水平,促进膀胱癌进展. 薛世龙 刘骅 李冠儒 王宁 顾朝辉 张雪培 王智宇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 小干扰RNA特异性沉默泛素特异肽酶22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2011年 目的:研究小RNA干扰泛素特异肽酶22(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22,USP22)基因表达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USP22基因的3条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及阴性siRNA,并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然后用脂质体Translipid转染EJ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EJ细胞中USP2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FCM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3条针对USP22基因的特异性siRNA均能抑制USP22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中USP22-siRNA-1的沉默效率最高。转染USP22-siRNA-148h后,EJ细胞中USP2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调65%和80%,而且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结论:USP22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沉默USP22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膀胱癌EJ细胞增殖。推测USP22基因可能成为治疗膀胱癌的一个新靶点。 吕磊 曾甫清 唐冬 王智宇 蒋国松 肖行远关键词:膀胱肿瘤 细胞周期 基于新型血小板指数评分构建预测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基于新型血小板指数评分构建预测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行治疗的27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NMIB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血小板计数(PLT)>266×10^(9)/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4.7 f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11.7 fL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低于对应组患者(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 cm)、T分期(T1)、淋巴血管侵犯(是)、PnI(≤50.47)和PPM-PIS独立增加NMIBC患者复发风险(P<0.05)。在40.5个月、61.8个月及70.6个月时间点,nomogram模型的临床收益显著优于PPM-PIS和肿瘤直径+T分期+淋巴血管侵犯+预后营养指数(PnI)。结论该nomogram模型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术后补充治疗及制定个体化随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张欣雨 王智宇 赵文元 马保录 陶涛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血小板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NOMOGRAM 基于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GDF3在睾丸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3年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研究GDF3在睾丸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联合TCGA及GTEx数据库,通过差异分析和泛癌分析确定目标基因GDF3,通过UALCAN数据库分析睾丸癌中GDF3的临床相关性。基于R语言程序包“org.Hs.eg.db”,“clusterProfiler”,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研究GDF3在睾丸癌中潜在的功能。通过TISIDB数据库研究睾丸癌中GDF3与免疫趋化因子、免疫抑制剂的相关性。结果:GDF3在睾丸癌中显著高表达(P<0.001),且与临床分级(P<0.05)、肿瘤分型(P<0.001)密切相关。免疫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DF3与免疫趋化因子CCL26(rho=0.599,P<0.001)、CCL7(rho=0.525,P<0.001)、免疫抑制剂ADORA2A(rho=0.723,P<0.001)、PVRL2(rho=0.585,P<0.001)密切相关。结论:GDF3与睾丸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 闫泽晨 刘统虎 于栓宝 詹永豪 王智宇 王智宇 朱照伟 商学军 张雪培关键词:睾丸癌 生物信息学 免疫微环境 膀胱癌中Twist蛋白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上皮-间质转化因子Twist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来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45例膀胱癌组织和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wist蛋白、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 45例膀胱癌组织和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Twist阳性率分别为26.66%和0,随着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Twist的表达率逐渐升高.且Twist在有淋巴转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Twist的表达与E-钙黏蛋白和N-钙黏蛋白的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Twist蛋白的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有重要影响,可为膀胱癌侵袭转移的研究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张学能 李叶红 邢诗安 朱朝辉 王智宇 吕磊 何远桥 刘朝 祝建芳关键词:膀胱癌 TWIST蛋白 影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险因素,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46例患者分为2组:血流动力学稳定组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比较分析患者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肿瘤长径、手术方式、术前α受体阻滞剂应用、儿茶酚胺检测、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等因素与术中血压波动的关系。结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组和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术前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年龄、肿瘤长径、手术方式、术前服用α受体阻滞剂、术前儿茶酚胺检测结果、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ASA高危分级和未服用α受体阻滞剂是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83,95%CI=1.356~17.123,P=0.027;OR=4.554,95%CI=1.238~16.885,P=0.034)。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ASA高危分级和未服用α受体阻滞剂是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可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建议术前服用α受体阻滞剂扩容治疗。 张欣雨 王智宇关键词: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血流动力学 Α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