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智学

作品数:25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土壤
  • 6篇秸秆
  • 4篇解磷
  • 4篇番茄
  • 4篇腐熟
  • 4篇腐熟剂
  • 3篇单胞菌
  • 3篇纤维素
  • 3篇纤维素酶
  • 3篇线虫
  • 3篇解磷菌
  • 3篇假单胞菌
  • 3篇根结线虫
  • 2篇定殖
  • 2篇定殖能力
  • 2篇养分
  • 2篇邮编
  • 2篇有机物料
  • 2篇有机物料腐熟...
  • 2篇溶磷

机构

  • 25篇辽宁省微生物...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朝阳县农业技...

作者

  • 25篇王智学
  • 15篇吴红艳
  • 15篇于淼
  • 12篇冯健
  • 8篇郭玲玲
  • 6篇陈飞
  • 6篇高晓梅
  • 6篇刘晓辉
  • 5篇李杨
  • 5篇方新
  • 5篇孙玉禄
  • 5篇池景良
  • 5篇敖静
  • 3篇冯敏
  • 2篇修翠娟
  • 2篇李新
  • 1篇李莉
  • 1篇柴林山
  • 1篇陈杰
  • 1篇张鹏

传媒

  • 5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番茄灰霉病优良菌株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2
2012年
从番茄种植大棚根际土壤和发病植株组织中分离筛选出1株抗灰霉菌能力较强细菌菌株,编号为TS30,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其抑菌活性大小(R2/R1)为3.64,该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和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因此选其作为深入研究对象。通过形态结构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命名为荧光假单胞菌TS30(Pseudomonas fluorescens TS30)。另外,对其生长曲线及不同培养时间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生菌体和抗菌物质的最适培养时间分别为48 h和72 h。菌株TS30在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张鹏李莉王智学王萍李晓旭柴林山孙丽梅
关键词:根际土壤抑菌活性生物防治
有机物料腐熟剂中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的验证被引量:3
2011年
验证有机物料腐熟剂中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为本品活力测定方法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DNS显色,对测定方法进行线性关系、准确度(加样回收率)、精密度、重复性等进行验证。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9%,RSD%=0.513 3%(n=9)小于2%。精密度和重复性均符合要求。本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作为有机物料腐熟剂中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吴红艳王智学陈飞郭玲玲修翠娟
关键词:有机物料腐熟剂纤维素酶
食用菌发酵液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效果被引量:6
2008年
几种食用菌室内试验表明,几乎每一种食用菌发酵液都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杏鲍菇对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最明显,其发酵液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校正致死率为26.3%,自然土中25天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校正致死率为73.5%,室内栽培试验防效为95.5%,与平菇相比杏鲍菇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王智学方新冯健
关键词:食用菌杏鲍菇根结线虫
一株解磷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解磷菌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解磷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silesiensis)C21,于2023年3月9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
于淼冯健郭玲玲吴红艳胡琴琴李赞王智学
一株不吸水链霉菌的诱变育种及前体对产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一株不吸水链霉菌的诱变育种及前体对产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iCl对菌种诱变并不起作用,适当添加正丙醇能大幅度提高效价,Mn2+对产素没有影响,Cu2+对产素有很大影响,pH值下调数量对产素有明显影响。
王智学冯健方新于淼蔡锐
关键词:诱变育种前体
秸秆腐熟剂生产菌种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2022年
为提高秸秆腐熟剂生产菌种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的纤维素酶活性,先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确定发酵因素,再采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固体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发酵温度30℃、水料质量比0.65、发酵时间3 d、装袋量200 g/600 g,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性为42.15 U/g。通过发酵条件优化,提高了该菌株的纤维素酶活性,符合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要求,此菌株可以作为秸秆腐熟剂生产菌种,为秸秆腐熟剂菌种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刘晓辉敖静高晓梅李杨孙玉禄王智学
关键词:发酵条件固态发酵纤维素酶
秸秆还田量对半干旱区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被引量:4
2024年
为探究秸秆还田量对辽西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褐土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于不同剖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于2020年3月中旬进行秸秆还田,共设置4个秸秆施用量(0、5 000、10 000、20 000 kg/hm^(2)),于2022年秋收后采集土壤样品,对褐土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组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占比主要集中于<0.250 mm粒径。与CK相比较,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0.25 mm)与水稳性团聚体MWD(平均重量直径),且随着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秸秆还田使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10 cm剖面,与CK相比较,3个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30 cm剖面,仅>0.250~2.00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升显著。与CK相比较,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10 cm剖面与30 cm剖面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其中以S2处理增幅最高。可见,秸秆还田能有效提升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利于增加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对于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刘晖吴红艳冯建王智学胡琴琴于淼
关键词:团聚体颗粒有机碳有机碳组分
秸秆还田量对旱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探讨常规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玉米耕地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阐明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为科学利用秸秆还田进行土壤微生态环境调节提供理论支持。试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三个秸秆还田量0.5kg/m^(2)(BLC)、1.0kg/m^(2)(QLC)、1.5kg/m^(2)(GLC)进行深埋还田处理。在玉米收获期取耕层土壤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化学分析方法对细菌多样性、土壤养分等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秸秆还田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BLC、QLC、GLC分别较CK增加了13.48%、23.42%、25.45%。土壤养分与秸秆还田量符合一元三次方程关系,拟合度R^(2)均大于0.99。土壤中独有OTU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提高,GLC比CK、BLC、QLC分别提高160.78%、40.00%、64.19%。BLC提升了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QLC、GLC则起相反的作用。NMDS分析表明,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显著,不同秸秆量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门水平上丰度前10的菌群门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秸秆还田驱动改变了旱地玉米耕地土壤养分及微生态,不同还田量对土壤理化和微生物不同指标的贡献不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于淼高晓梅刘晓辉王智学
关键词:养分细菌多样性
有机物料腐熟剂稳定性及水分对其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DNS显色法测定样品的纤维素酶活力,平板计数法测定有效活菌数,恒重法测定产品水分,考察有机物料腐熟剂的稳定性及水分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同一工艺3个批次样品进行了6个月的监测,纤维素酶活力均在1000U/g以上,有效活菌数均在7.0亿cfu/g以上,均高于国家标准。此产品质量稳定,样品在水分为10%~15%时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小。
吴红艳王智学陈飞郭玲玲
关键词:有机物料腐熟剂稳定性水分
土壤中解钾菌K02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被引量:10
2020年
解钾微生物是能够在土壤或纯培养条件下,将含钾矿物如长石、云母等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矿物态钾分解,并产生水溶性钾的微生物。利用以钾长石粉为唯一钾源的硅酸盐细菌选择性培养基,采用梯度稀释分离法平板划线对番茄土壤中的钾细菌进行筛选。利用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钾细菌培养液中可溶性钾的含量,筛选高效解钾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GenBank比对,同时利用clustalx和MEGA 4.0等相关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解钾能力最强的菌株K02进行鉴定,初步鉴定该解钾菌为胶质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K02菌株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菌株K02最佳培养基组分以解钾复筛培养基为基础,其碳源、氮源及无机盐以可溶性淀粉1%、酵母膏0.2%、K2HPO40.05%为最佳;菌株K02最佳发酵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8 h,培养基装量为50 mL/250 mL,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接菌量为5%,这一结果为解钾菌肥的研制和生产提供参考。
吴红艳于淼冯健王智学冯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