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娥
- 作品数:23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美国品格教育复兴对我国德育的启示被引量:1
- 2011年
-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品格教育运动。美国品格教育是目前美国进行道德教育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形式,因此,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品格教育的复兴是针对美国现代道德教育的困境和解决青少年道德问题而产生的,而我国也出现了和美国类似的道德问题,表现为青少年道德滑坡现象极其严重,
- 王晓娥
- 关键词:品格教育现代道德教育青少年道德德育教育运动
- 后乡土社会视域下陕南乡村社会治理与发展路径优化思考
- 2019年
- 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经历了重大的变迁与发展,中国乡村社会由此进入后乡土社会时代,在对后乡土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相关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村干部综合素质以及村民自身等三个维度分析了后乡土社会时代陕南地区在乡村社会治理与发展领域出现的关键问题,并以独特的视角对当前陕南地区乡村社会治理与发展的路径给出了具有实效性的见解与思考。
- 王晓娥陈莉
- 关键词:后乡土社会社会治理
- 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信仰危机及出路思考被引量:2
- 2013年
- 大学生信仰危机是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迷茫、缺乏信仰、价值混乱等是大学生信仰危机最为突出的问题。鉴于此,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文化的视野下影响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大学生如何走出精神信仰危机困境做出了一定的思考。
- 王晓娥
- 关键词:传统文化信仰危机
- 大学生信仰危机现状及解决思路
- 2013年
- 信仰危机是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身上也出现类似问题,处在多元文化时代的大学生迷茫、困惑、价值观混乱、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主客观环境给出了一定的解决思路。
- 王晓娥
-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危机
- 美国品格教育历史发展及其缘由探究
- 2011年
- 本文分析了美国传统品格教育兴盛时期、道德教育荒凉时期、道德相对主义、多元主义道德教育时期、新品格教育时期的背景、特征和兴衰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深刻挖掘了各个不同时期之所以兴衰发展的缘由。
- 王晓娥
- 关键词:品格教育历史发展缘由
- 中美比较视野下我国家庭教育误区及策略被引量:1
- 2011年
- 深入地探讨和分析美国家庭教育倡导的先进理念及其成功实践,通过比较有针对性地剖析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在对美国家庭教育的借鉴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地走出我国家庭教育误区的若干策略。
- 李庆明王晓娥
- 关键词:家庭教育
- 大思政视野下地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教学实践体系创新探究被引量:6
- 2020年
- 高校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关键渠道和主阵地,事关大学生能否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能否顺利实现。长期以来地方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存在短板的顽疾始终得不到根治,其关键症结在于:一方面地方高校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根深蒂固;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尚未完全形成与高校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大思政视野与格局。因此,要破解地方高校思政课一系列突出问题的核心,需要具备大思政视野的视野与格局,创新性探索与构建地方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教学实践体系与机制。
- 王晓娥陈莉
-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 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发展的内源动力机制探究被引量:5
- 2017年
- 近年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外源动力的政府力量在长期推行中,其作用效力不断弱化,并造成了少数民族农牧民的弱势心态和依赖心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外部政府扶持力量主导下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要想充分激发少数民族农村社会的发展动力,就必须转变思维,将外在政策动力同激发内源动力结合起来,使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发展从政府行为转变为自发自主行为。
- 王晓娥
- 关键词:动力要素内源动力
- 陕南关中农村教育现状比较
- 2012年
- 通过对汉中农村教育的实地调研,着重从当地农村父母思想观念落后,外出打工低龄化倾向,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三个方面分析了陕南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在此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分析造成其落后的深层次原因,以期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 王晓娥
- 关键词:农村教育
- 新时期乡村留守妇女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思考被引量:2
- 2020年
- 十九大的召开,我国社会由此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乡村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乡村与乡村之间的发展依然不平衡,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断增加。乡村问题的解决与振兴从本质上必须回归到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是当前中国乡村的主要群体和组成结构,在留守的这三类群体当中,留守妇女是当前乡村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有效发动乡村留守妇女,采取有效途径实现乡村留守妇女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期实现乡村的强劲振兴。
- 王晓娥陈莉
- 关键词:留守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