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中国经济学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产业转移
  • 2篇制造业
  • 2篇区域间
  • 2篇经济增长
  • 2篇集群
  • 2篇比较优势
  • 2篇产业集群
  • 2篇产业政策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市场公平
  • 1篇市场公平竞争
  • 1篇市场化
  • 1篇碳减排
  • 1篇投入产出表
  • 1篇区域产业结构
  • 1篇区域产业结构...
  • 1篇区域间投入产...
  • 1篇主导产业
  • 1篇主导产业选择
  • 1篇自组织

机构

  • 12篇国家发展和改...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2篇王云平
  • 2篇盛朝迅
  • 2篇刘红光
  • 2篇李淑华
  • 1篇童书玮
  • 1篇刘艳清
  • 1篇葛岳静
  • 1篇黄汉权
  • 1篇王昌林
  • 1篇邱灵
  • 1篇梁育填
  • 1篇刘志坚
  • 1篇任继球
  • 1篇张芸
  • 1篇王岳平
  • 1篇季璐
  • 1篇洪群联
  • 1篇李浩华
  • 1篇周才裕
  • 1篇王亚平

传媒

  • 2篇当代财经
  • 2篇改革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特区经济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发展观察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期产业政策转型的思考被引量:9
2016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以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为重点的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过多地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选择,甚至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做法存在明显弊端,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过度投资,带来资源配置扭曲、产能过剩加剧、市场公平竞争受损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产业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策制定主体的多元化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盛朝迅黄汉权王云平
关键词:产业政策主导产业选择市场公平竞争产能过剩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通过1995~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有显著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现负相关,而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呈正相关。随着我国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和消费市场的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着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未来,我国将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生产环节将由"低端的加工"向"研发和市场两端"外移,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要根据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引导。
梁育填王云平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比较优势
云南省工业未来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
王岳平王亚平刘艳清王云平李淑华葛岳静童书玮张芸刘志坚周才裕
该项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产业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相结合,实地调研、理论研究与专家咨询相结合,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应用研究相结合;在较好把握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市场...
关键词:
中国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总体特征与趋势被引量:14
2014年
在总结我国产业跨区域转移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2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主要以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为主,西部地区虽然承接了大量的资源开采型产业,但其投资的加快也引起了中东部地区相关制造业的增长,即间接隐性产业转出。未来,具有资源指向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制造环节以及部分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将会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具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或生产环节将会进一步在东部地区集中。
刘红光李浩华王云平
关键词:产业转移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产业转移视野的结构调整:市场与政府界别被引量:9
2008年
在新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国际产业仍然出于比较优势的动因向我国转移;我国国内区域产业转移则是"大梯度、小梯度"并存,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三种产业同时存在转移,但各转移的地区重点存在差异。现阶段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作用机制是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是竞争优势。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产业有效转移,特别要厘清市场与政府的界别,选择好重点区域作为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点。
王云平
关键词: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发展动力、风险及防范被引量:20
2006年
产业集群能够从分享外部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创新三个方面为企业提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通过自组织强化不断发展。产业集群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风险,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和风险防范中应该起到积极作用。
王云平
关键词:自组织
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的有关观点综述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者对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转移模式和类型进行了归纳。科学研究产业跨区域转移的规模、方向和效果是当前学术界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对产业跨区域转移的动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动因包括基于产业分工视角的比较优势动因和基于新地理经济学的产业集聚动因等,还对产业转移(企业迁移)的区位选择和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推动产业跨区域有序健康转移,研究者从动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从解决产业转移中的问题出发两个角度提出思路和对策措施,并对政府和市场在产业转移中该发挥何种作用做了相应的研究。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产业转移的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二是产业转移的内涵、测度和效果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三是我国产业跨区域转移的动因、思路和对策需要进一步梳理和完善。
王云平
关键词:产业转移影响因素
“双碳”目标下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基于市场化体系构建的角度
2024年
随着技术和发展观念的进步,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发达国家以推动先进制造、绿色制造和能源转型等方式构建成熟市场交易体系,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的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我国围绕推进绿色制造示范、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已经基本构建了示范型绿色制造体系,制造业减碳效果明显,碳市场建设体系已迈出重要一步。我国绿色制造市场化体系构建面临四大困境:一是对绿色制造带来的市场价值认知存在偏差,认为绿色制造是一项“中看不中用”的赔钱买卖,重存量改造、轻增量发展;二是绿色制造的市场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节能交易、用能权交易等市场化手段推进绿色制造的机制不完善;三是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成本偏高,消费端拉动作用不足;四是参与绿色国际标准修订程度不高、引领绿色制造国际趋势的领军企业偏少。为增强我国绿色制造的市场激励,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制造支持政策体系,实施门槛化、达标即入政策,完善绿色制造全产业链政策体系;完善绿色制造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和绿色制造价值标准及评价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和各地碳交易市场一体化建设;同步推进绿色制造供给端和消费端降本增效;推进我国绿色制造标准的国际对接,深化绿色制造国际交流合作。
王云平蒋安玲
关键词:制造业绿色制造碳减排
新时代我国产业政策转型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面对历史与未来、国际与国内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为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我国产业政策转型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必须加快由差异化、选择性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变,从偏重替代市场、限制竞争的产业政策向以竞争政策为基础、更能发挥创新作用和增进有效市场的产业政策转变,从政策的功能定位、取向、立足点、实施机制、支持方式等方面加快产业政策全方位转型。为此,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和配套措施,构建产业政策全流程治理机制,强化产业政策实施制度保障,提高产业政策实施法治化水平。
费洪平洪群联邱灵王云平盛朝迅李淑华王海成任继球
关键词:产业政策法律体系
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被引量:100
2014年
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0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验证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即低端产业正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高端产业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我们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也存在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向京津冀鲁等地区转移。通过对不同类型产业区域间转移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原料指向型、成本驱动型、投资拉动型、集聚依赖型四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并总结出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梯度模式。
刘红光王云平季璐
关键词:产业转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