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一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血清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三阴
  • 4篇腺癌
  • 3篇肿瘤标志
  • 3篇肿瘤标志物
  • 3篇胃癌
  • 3篇标志物
  • 2篇蛋白
  • 2篇新辅助化疗
  • 2篇血清维生素
  • 2篇血清维生素D
  • 2篇血栓
  • 2篇叶酸
  • 2篇溶栓
  • 2篇三阴乳腺癌
  • 2篇维生素D
  • 2篇胃癌患者

机构

  • 12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唐山市丰润区...

作者

  • 12篇王一
  • 7篇宋扬
  • 7篇廖宏伟
  • 4篇李世龙
  • 1篇孙继兴
  • 1篇李会平
  • 1篇常瑜
  • 1篇周颖
  • 1篇杜文彬

传媒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山东医药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防治体会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于放化疗期间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0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其中2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全部成功,无肺栓塞发生;16例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溶栓过程中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39例患者中痊愈19例,有效13例,无效7例。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时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及时检测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确能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效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廖宏伟王一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溶栓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过程中血清维生素D、维生素B_(12)、叶酸水平变化与化疗效果的关系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过程中血清维生素D、维生素B_(12)、叶酸(FA)水平变化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进行新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235例,新辅助化疗共4~6个周期,在最后1个周期化疗结束2~3周后进行手术,根据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p CR组(病理完全缓解)82例和RD组(残留癌)153例。患者每次化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_(12)、FA。以化疗前维生素D、维生素B_(12)、FA的P75界值水平作为标准,定义4次化疗后维生素D、维生素B_(12)、FA水平
王一廖宏伟宋扬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维生素B12叶酸新辅助化疗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效果
2021年
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诊断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随机选择65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Ⅰ组,6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实验Ⅱ组,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实验Ⅲ组,对比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结果。结果:实验Ⅰ组胃癌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实验Ⅱ、Ⅲ组,(P<0.05);实验Ⅰ组单项肿瘤标志物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实验Ⅱ、Ⅲ组,且实验Ⅰ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P<0.05);实验Ⅰ组胃癌患者中Ⅲ-Ⅳ期胃癌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高于Ⅰ-Ⅱ期胃癌患者,(P<0.05)结论: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可有效提升胃癌诊断正确率,提倡应用。
宋扬李世龙王一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胃癌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其对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2022年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8例AMI患者纳入AM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2例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外周血H-FABP、Gal3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AMI患者外周血H-FABP、Gal3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MI患者外周血H-FABP、Gal3水平对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AMI组患者外周血H-FABP、Gal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外周血Gal3、H-FAB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51、0.458,P<0.05)。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6.5%(2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脉病变数目、发病至入院时间、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Gensini积分、H-FABP、Gal3为AMI患者不良预后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cTnI、三支病变、H-FABP、Gal3为AMI患者不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H-FABP联合Gal3评估AMI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H-FABP、Gal3单独检测(Z=2.194、2.626,P=0.028、0.009),敏感度和特异度亦高于H-FABP、Gal3单独检测。结论 AMI患者外周血H-FABP、Gal3水平较高。H-FABP、Gal3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可提升预后的评估价值。
宋扬李世龙王一廖宏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2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采用动脉血管造影,尿激酶动脉内灌注,辅以机械疏通,必要时保留导管连续静滴,后改用药物溶栓治疗,将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后18例治愈,8例好转,2例肢体坏死。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动脉内持续药物灌注及导丝机械疏通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廖宏伟杜文彬王一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栓
增强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胃癌的诊断效果
2021年
分析在对胃癌患者展开诊断工作的过程中将增强CT扫描与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进行联合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0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100例展开分析,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单纯的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为对照组,另一组则应用增强CT扫描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0%,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检查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31%和91.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3%和84.00%,实验组检查效果更好,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癌患者展开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将增强CT扫描与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进行联合使用,其临床效果显著,可保证检测准确性,对胃癌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宋扬李世龙王一
关键词:增强CT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测胃癌患者
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FGF23、Klotho与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骨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itamin D⁃binding protein,VDB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和Klotho蛋白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5例来自本院2019⁃08⁃01至2021⁃08⁃01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方式诊断是否发生骨转移,将患者分为骨转移组36例,非骨转移组5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集患者外周血样本,通过ELISA对血清中VDBP、FGF23和Klotho进行定量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指标间的关联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VDBP、FGF23和Klotho水平预测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价值。结果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乳腺癌病理分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和非骨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DBP、FGF23及Klotho的水平依次为:(80.35±29.34)和(115.18±48.69)ng/mL、(658.35±201.19)和(405.36±154.42)pg/mL以及(155.82±40.29)和(229.35±72.4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DBP水平与乳腺癌病理分级相关(P<0.05);FGF23和Klotho水平与病理分级、是否骨痛以及转移部位有关(P<0.05)。VDBP、FGF23和Klotho水平均为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VDBP、FGF23及Klotho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33、0.806、0.761,最佳截断值为:81.56 ng/mL、573.501 pg/mL和201.193 pg/mL;3个指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高于单一指标诊断的曲线下面积。结论血清VDBP、FGF23及Klotho水平可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参考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王一廖宏伟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维生素D结合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KLOTHO
血清VitD、FA水平与三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D(VitD)、叶酸(FA)水平与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以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病理结果为残留癌(RD)的235例患者观察组,以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 CR)的235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特征、瘤体大小、TNM分期、淋巴结、组织Ki-67表达和基底标志情况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VitD、FA水平;用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等分析血清VitD、FA水平与三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VitD和F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瘤体为T3/4、Ki-67为低表达、基底标志标记为阳性、VitD和FA具有显著降低趋势的人数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年龄水平、TNM分期和淋巴结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瘤体为T3/4(OR=4.122,95%CI:2.768~7.502)、组织Ki-67低表达(OR=4.193,95%CI:1.967~8.880)、基底阳性(OR=3.459,95%CI:1.884~80.30)、VitD(OR=2.689,95%CI:1.656~4.306)和FA(OR=2.005,95%CI:1.470~3.436)有降低趋势与新辅助化疗效果不佳有关;ROC分析显示血清VitD预测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不佳的灵敏度0.782、特异度0.899;FA预测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不佳的灵敏度0.775、特异度0.862;两者联合预测敏感性为0.856,特异性0.908。结论血清VitD、FA水平降低可增加TNBC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不佳风险,二者水平降低可作为预测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有效的指标。
王一廖宏伟宋扬
关键词:维生素D叶酸
恶性肿瘤患者尿液中可溶性尿激酶受体和胱抑素C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尿液中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和胱抑素C(Cystatin C)水平及与治疗的关系。方法 suPAR采用ELISA法检测。Cystatin C应用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PENIA)检测,使用德灵BNII特定蛋白分析仪;对照组为82例健康成人,病例组为93例恶性肿瘤患者,比较2组尿液中suPAR和Cystatin C的检测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尿液中suPAR和Cystatin C水平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学意义(P<0.01)。结论与健康对照成人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尿液中suPAR和Cystatin C水平增高,且与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有关。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尿液中suPAR和Cystatin C水平有可能成为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指标,对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孙继兴王一李会平
关键词:恶性肿瘤可溶性尿激酶受体胱抑素C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的意义
2021年
探究在胃癌诊断工作中将PET/CT与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使用的是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展开相关研究工作,工作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研究人员选择我院进行诊断的胃癌患者,人数为150例,均在病理诊断下确诊为胃癌,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给予PET/CT诊断,肿瘤标志物诊断和联合诊断,分别命名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对三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甲组与乙组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58.00%和60.00%,差异较小,P>0.05,丙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0.00%,均与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丙组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更高,P<0.05,丙组的检查效果更好。结论:临床在针对胃癌患者展开治疗工作的过程那种将PET/CT诊断与肿瘤标志物诊断方法进行联合使用时,其诊断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宋扬李世龙王一
关键词:PET/CT诊断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患者准确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