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
- 作品数:47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社会学更多>>
- 社会戾气的文化解读被引量:13
- 2011年
- 戾气,或日暴戾之气。这种遇事即爱使狠斗勇、取径极端的心理或风气,会以多种暴力形式体现出来,如话语暴力、行动暴力以及其他各种隐性的暴力与强迫。
- 熊培云
- 关键词:文化解读社会暴力
- 主持人语
- 2011年
- 在日本临终关怀医生大津秀一所列出的“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里,有一件是“没有回故乡”。近年来,社会上有关“故乡沦陷”的讨论日益增多。星星落下的地方是故乡,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故乡渐渐成为一个回不去的地方。除了物质上最不乐见的持续破坏与荒芜,同样包括乡土中国在文化或者精神上的陷落。
- 熊培云
- 关键词:社会关注临终关怀乡土中国故乡
- 回不去故乡?被引量:2
- 2011年
- 熊培云:近年来,社会上有关"故乡沦陷"的讨论日益增多。星星落下的地方是故乡,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故乡渐渐成为一个回不去的地方。除了物质上最不乐见的持续破坏与荒芜,同样包括乡土中国在文化或者精神上的陷落。
- 熊培云
- 关键词:散文文学
- 南非“和解三部曲”
- 2014年
- 每个国家在其转型过程中都会有些灵魂式的人物,南非无疑是幸运的代表。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图图大主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和萨克斯大法官的《断臂上的花朵》,在此我们姑且称之为转型期南非的"和解三部曲",通过这三本书以及每位作者的人生,读者可以清晰地回顾转型期的南非社会如何走向宽恕与和解。一。
- 熊培云
- 关键词:和解曼德拉大法官萨克斯
- 写作的轻与重
- 2013年
- 不知轻重
写者需要思考:一方面我们需要写一些当务之急的东西,现在的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什么事情我们需要解决.需要去努力.另一方面.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说只有推进社会变革这一件事.还有一些永恒的东西可以写.比如说写爱情,写吃的,还有其他的东西。
- 熊培云梁文道
- 关键词:高校高等教育大学生
- 敬畏大自然可不可以反科学?
- 2005年
- 印度洋海啸引发近日国内一场驴唇不对马嘴的争论始作俑者是以反"伪科学"著称的何作庥院士.何院士"大自然不需要敬畏"的高论甫出,立刻引发一些环保人士前来笔战.而以何为首的"科学派"毫不示弱,出手阔绰地给环保主义者送上"反科学"或"无知"的高帽子.甚至有"科学卫道士"跑到纸帽子顶上练毛笔字,"敬畏大自然岂止是反科学,简直是反人类"!
- 熊培云
- 关键词:环境教育印度洋海啸人地关系
- 寻找替罪羊被引量:1
- 2011年
- 因为人类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不仅有你死我活,还有共生共存;不仅有替罪,还有担当;不仅有暴力,还有权利;不仅有报复,还有和解;不仅有刑场上冷眼狂欢的看客,还有冷静思虑的旁观者。
- 熊培云
- 关键词:替罪羊旁观者看客狂欢
- 重返故乡
- 2012年
- "先生、先生,你为什么要回家去?/世上有的是荣华,有的是智慧。/你不知道故乡有一个可爱的湖,/常年总有半边青天浸在湖里,/湖边上有兔儿在黄昏里觅粮食,/还有见了兔儿不要追的狗子,/我要看如今还有没这种事。"诗人闻一多80多年前写下的《故乡》让今天离开乡村、走进城市的很多人仍倍感亲切。远在农村的故乡,是很多人割舍不下而又忧虑重重的地方。幸运的是,很多人已经开始用行动来重建故乡,扎根基层,建设乡村。同时,国家近年努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实施多项惠民政策,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这些都是积极改变乡村在城市发展挤压下日益"荒凉衰败"的措施。知名青年作家、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给我们理解乡村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
- 熊培云
- 关键词:故乡新农村建设城市发展乡村闻一多
- 人类尚未形成——《西风东土》自序
- 2016年
- 2014年6月,我赴东京大学做客座研究员,几个月后,便有了这部日记体访学笔记。它详细地记录了我日本旅居期间的所见与所思。这是我在写作上的又一次尝试。我曾经说过,寻找一种适合我自己的表达方式,是比拓展我的言论自由更严肃的事情。
- 熊培云
- 关键词:自序言论自由研究员日记体
- 建一座乡村的图书馆
- 2010年
- 我在大学开了一门电影课,给学生们介绍一些好的电影。比如有一次我向他们推荐了《背马鞍的男孩》。这是部2008年上映的伊朗电影,导演是我非常喜欢的萨米拉·马克马巴夫。电影用隐喻的线条勾勒出了人的异化:一个天天背着富家小孩上学的穷少年,为了“一天一美元”的报酬,在这个富家小孩的驯化下,变成了“两条腿的马”,不但背上了马鞍,而且被钉上了马掌,甚至住进了马厩。
- 熊培云
- 关键词:乡村男孩电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