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佳佳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幼鼠
  • 3篇髓鞘
  • 3篇惊厥
  • 2篇有髓神经纤维
  • 2篇神经纤维
  • 2篇时程
  • 2篇胼胝
  • 2篇惊厥持续状态
  • 2篇海马
  • 2篇长时程增强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 1篇易患性
  • 1篇营养因子
  • 1篇幼年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熊佳佳
  • 5篇蒋莉
  • 4篇叶园珍
  • 4篇李听松
  • 4篇陈恒胜
  • 3篇孔敏
  • 3篇胡君
  • 2篇程莉
  • 1篇胡越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ltered hippocampal myelinated fiber integrity in a lithium-pilocarpine model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histopathologic and stereological investigation
叶园珍蒋莉李听松熊佳佳
幼鼠癫痫发生过程中胼胝体内髓鞘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幼鼠惊厥持续状态(SC)后癫痫发生过程中胼胝体内有髓神经纤维(MF)的变化.方法:选用21d SD幼鼠12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及实验组(n=74).实验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SC模型,...
叶园珍李听松蒋莉孔敏胡君熊佳佳程莉陈恒胜
关键词:惊厥持续状态癫痫发生有髓神经纤维
持续惊厥后幼年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及BDNF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幼年期大鼠长时程惊厥(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突触可塑性:突触超微结构和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变化,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
熊佳佳
关键词:长时程增强突触可塑性BDNF表达电镜观察
文献传递
幼鼠癫痫发生过程中胼胝体内髓鞘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幼鼠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后癫痫发生过程中胼胝体内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fibers,MF)的变化。方法选用21 d SD幼鼠12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及实验组(n=74)。实验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备SC模型,应用无线遥测脑电图记录SC后癫痫发生不同时期脑电图变化;Gallyas银染观察胼胝体MF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胼胝体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含量变化;透射电镜观察MF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SC后不同时期脑电图的表现符合癫痫发生各阶段的变化;幼鼠SC后癫痫发生的慢性早期及慢性期胼胝体厚度明显变薄;与同龄对照组相比,幼鼠胼胝体内的MBP表达于SC后急性期即开始下降(P<0.05),且潜伏期、慢性早期、慢性期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透射电镜可见大鼠SC后急性期胼胝体内MF开始出现分层、肿胀,慢性早期及慢性期还可见空泡化。结论幼鼠SC所致胼胝体内MF的损伤贯穿于SC后癫痫发生整个过程。
李听松叶园珍蒋莉陈恒胜熊佳佳孔敏胡君
关键词:幼鼠惊厥持续状态有髓神经纤维胼胝体
持续惊厥后幼年大鼠海马电生理学变化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幼年期大鼠长时程惊厥(status convulsion,SC)后海马电生理学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变化,探索两者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生后21 d Wistar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只。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制造SC模型;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造模后1、7、14、21 d膜片钳技术检测海马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s,fEPSP)斜率与波幅的变化,比较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造模后12 h、1 d、3、7、14、21 d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区BDNF表达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其表达情况。结果:(1)SC后7 d,实验组fEPSP斜率为(162.30±28.50)%高于对照组(124.01±26.46)%(P<0.05);SC后14 d实验组和对照组fEPSP斜率分别为(83.06±8.32)%和(121.64±23.12)%,波幅分别为(100.54±16.03)%和(135.65±35.85)%,实验组较对照组斜率及波幅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织检查发现SC后大鼠海马CA1,CA3区BDNF阳性着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实验组在SC后12 h、1 d、3、7 d较正常组有增多趋势,14 d及21 d组无明显差别。(3)Western blot测定BDNF表达情况,SC后12 h、1 d、3、7 d分别为:1.08±0.10、1.39±0.08、0.85±0.04、0.53±0.06,对照组分别为:0.39±0.16、0.37±0.03、0.39±0.02、0.37±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幼年大鼠SC后fEPSP斜率在SC后7 d较正常组增高;在SC后14 d fEPSP斜率及波幅较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明显降低。提示SC后急性期LTP增高,潜伏期LTP降低。(2)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提示BDNF表达受SC刺激影响,在SC后急性期表达明显增多。(3)BDNF在LTP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熊佳佳蒋莉陈恒胜胡越
关键词:长时程增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幼鼠不同程度脱髓鞘后惊厥易患性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索幼年SD大鼠不同程度脱髓鞘对惊厥易患性的影响。方法选用21d幼鼠181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2周(n=41)及4周(n=45),实验组给予含0.6%铜宗的饲料分别喂养2周(n=48)及4周(n=47)制备脱髓鞘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对脱髓鞘模型进行鉴定;利用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惊厥发作,记录其出现惊厥的时间;膜片钳记录自无镁人工脑脊液(ACSF)诱导后海马脑片自发放电的潜伏期;利用视频-脑电图检测大鼠行为及其脑电图的改变;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铜宗可导致海马及其胼胝体内髓鞘脱失,且铜宗4周组大鼠髓鞘脱失程度明显重于铜宗2周组。铜宗4周组大鼠经匹罗卡品诱发惊厥的潜伏期[(13.33±3.46)min]较其同龄对照组[(19.66±4.33)min]明显缩短(t=4.62,P〈0.01);膜片钳测定结果发现,铜宗2周组大鼠自发放电潜伏期[(35.00±5.03)min]与同龄对照组[(49.86±10.65)min]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5);铜宗4周组与其同龄对照组相比,大鼠自发放电的潜伏期(min)亦明显缩短[19.29±3.95与51.86±10.79,t=7.50,P〈0.01],且较铜宗2周组缩短更为明显(t=6.50,P〈0.01);通过视频及脑电图联合检测发现,7/11的铜宗2周组大鼠脑电图出现了癫痫样放电,铜宗4周组出现异常脑电图阳性率达10/10,同龄对照组脑电图均无异常;铜宗2周及4周组海马神经元TUNEL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年大鼠脱髓鞘后,惊厥易患性明显增加,且脱髓鞘程度越重,惊厥潜伏期缩短更为明显,提示髓鞘的病变有可能是导致癫
叶园珍蒋莉李听松陈恒胜熊佳佳孔敏胡君程莉
关键词:脱髓鞘疾病疾病易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