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
- 作品数:88 被引量:620H指数:16
-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对“突变级数法在边坡稳定综合评判中的应用”的讨论被引量:2
- 2009年
- 《岩土力学》2008年7期刊登了题为“突变级数法在边坡稳定综合评判中的应用”的文章,以下称之为原文。原文2.3节以尖点突变为例推导“归一公式”,尖点突变模型的势函数为
f(x)=x^4+ux^2+vx (1)
式中符号意义见文献[1]。
- 潘岳李爱武戚云松
- 关键词:尖点突变模型边坡稳定势函数原文
- 圆形硐室岩爆机制及其突变理论分析被引量:18
- 2006年
- 硐室岩爆机制是围岩中处于极限状态的塑性变形集中区承载能力下降时,其中完好岩体部分以弹性方式卸载,当后者释放的弹性能超过前者形变耗散的能量时便发生岩爆.以岩体等效应变为状态变量,建立了硐室岩爆的突变模型,给出岩爆释放地震能计算式.分析表明:岩爆发生条件与岩体的升降模量比及岩体裂隙发育程度有关;对于特定冲击倾向的岩体,存在相应的临界软化区深度,当满足岩爆发生条件,且软化区深度达到临界深度时会发生岩爆.
- 潘岳张勇于广明
- 关键词:圆形硐室岩爆折迭突变模型
- 资源开发引起的突水-塌陷型地质灾害动力学评价方法与综合防治技术
- 贺可强于广明李相然孙振波李清平刘军熙李庆倩王旭春王在泉张明义撒占友潘岳赵建锋路世豹孙林娜郭栋周印章冯利坡李兴姜文富
- (一)任务来源 1.山东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发展项目:山东省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项目编号:003150106;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滑塌型地质灾害的非线性动力学监控预测理论的研究”,项...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质灾害突水
- 扁拱跳跃屈曲的突变模型被引量:7
- 1999年
- 文中建立的正弦形扁拱跳跃屈曲突变模型可以清晰地阐明扁拱失稳的物理意义。给出拱失稳临界力、参量间的一些关系式及一个有兴趣的比较结果。
- 潘岳张天侠
- 关键词:突变模型
- 初次断裂期间超前工作面坚硬顶板挠度、弯矩和能量变化的解析解被引量:49
- 2012年
- 在覆岩均布力和增量压力共同作用且光滑连接的荷载形式作用下,将煤壁前方煤层和直接顶视为弹性地基,在工作面中部选取单位宽度的岩层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采空区与工作面前方坚硬顶板的超静定挠度微分方程组。在满足所有自然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的基础上,求得此微分方程组的精确解,导得初次断裂前、后煤壁前方的顶板挠度、弯矩和弯曲应变能量密度分布关系式。对30 MPa的顶板层位荷载和0.6~1.0 GPa的地基刚度,根据所提出的关系式,用Matlab软件的计算绘图形式,给出初次断裂前、后顶板挠度、弯矩、顶板超前断裂位置、弯曲应变能积聚与释放随地基刚度减小而增大的规律。得到顶板超前断裂位置在煤壁前方6.14~7.75 m处,从工作面煤壁到其前方20.45~22.90 m区域是顶板能量积聚集中区,该区域有相当于断裂后顶板弯曲应变能的10~13倍的弯曲应变能在顶板断裂期间释放。从几何上阐明2条顶板弯曲应变能量密度分布曲线之间的面积即为顶板断裂时释放的能量。通过调整所得到关系式的参数,可计算不同采深、不同岩性和岩层结构的工作面煤壁前方的顶板挠度、弯矩和弯曲应变能量密度关系,对冲击矿压防治、顶板管理和放顶有重要参考意义。
- 潘岳王志强李爱武
- 关键词:坚硬顶板挠曲线弯矩弯曲应变能震源
- 狭窄煤柱岩爆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将顶板视为中点有支承的弹性固结梁,将煤柱视为支座,形成了顶板-煤柱系统。在煤岩体本构关系中考虑应变梯度的影响,得到了煤柱的失稳判据,进而分析了煤柱岩爆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顶板的跨径、顶板的抗弯刚度、煤柱的尺寸、煤柱的脆性、煤岩材料的均匀性和矿物颗粒的大小是煤柱岩爆的重要影响因素。
- 赵志刚谭云亮潘岳王勇
- 关键词:应变梯度理论煤柱岩爆
- 岩样单轴压缩破裂问题势函数和平衡方程的讨论被引量:2
- 2008年
- 证明了在普通试验机上加载,机身形变um=f(u)/Km和力P作用端位移a=u+um=u+f(u)/Km都是岩样形变u的函数.据此,正确写出了以原点为起点试验机-岩样系统的势函数,正确求得岩样有大于零的微形变du(>0)而系统处于准静态时的平衡方程.由此平衡方程导得的系统动力失稳起始点j和终止点s的位置,可以返回到岩样荷载-形变曲线上,在这两点处的曲线斜率f′(uj),f′(us)相同,它们的绝对值等于机身刚度Km,由此得到的f′(uj)+Km=0即为岩样失稳的Cook刚度判据.以岩样形变u为变量,给出机身弹性应变能变化率曲线,用解析与几何方式阐明了岩样动力失稳瞬间试验机释放的应变能量值.
- 潘岳李爱武
- 关键词:势函数
- 关于“斜坡演化的燕尾突变模型研究”的讨论
- 2009年
- 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7期刊登了题为“斜坡演化的燕尾突变模型研究”的文章。笔者意欲在以下几点与原文作者商榷。
- 潘岳李爱武戚云松
- 关键词:突变模型岩土工程
- 对“基于突变理论的采空区重叠顶板稳定性强度折减法及应用”的讨论被引量:3
- 2011年
- 1引言
贵刊2010年第7期刊登了题为"基于突变理论的采空区重叠顶板稳定性强度折减法及应用"的文章(以下称为原文),原文通过累次折减重叠顶板强度折减系数F,由顶板的跨度、厚度及顶板岩石力学参数算得顶板中点竖向位移δ,得到重叠顶板中点位移序列曲线I(见图1),这里将其记为δ1(F)。
- 潘岳李爱武
- 关键词:顶板稳定性强度折减法突变理论采空区强度折减系数岩石力学参数
- 岩体系统动力失稳的总势能函数诠释被引量:7
- 2007年
- 定量阐述了在岩体系统准静态形变路径不同的位置处,系统有不同的总势能;岩体系统动力失稳释放的能量?Π与失稳起始点j、终止点s之间的能量关系为Πs=Πj+△Π,其中△Π<0;发现折迭突变模型势函数的微分是全微分,利用全微分的积分值与路径无关的性质,对在普通试验机上加载发生脆性破坏的岩样,在伺服试验机上通过油缸排油对外界输出能量,使岩样以渐进形式破裂的现象进行阐述。计算表明,油缸排油对外界输出的能量与岩样脆性破坏时系统以动力形式释放的能量相同;利用格林公式算得,系统平衡位置在折迭突变平衡路径上沿直线跳跃时释放的弹性能,等于直线与准静态平衡路径围成面积D的负值。分析表明,处于极限状态的岩体系统,不论是在准静态还是动力失稳的形变增大过程中,系统总势能总是向减小的方向发展。所得结果深化了对岩体动力失稳现象的认识、提高了量化描述水平。
- 潘岳纪彩虹李爱武
- 关键词:折迭突变模型全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