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维超

作品数:91 被引量:447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幼苗
  • 17篇胁迫
  • 14篇施肥
  • 13篇幼苗生长
  • 13篇苗生长
  • 12篇红锥
  • 10篇土壤
  • 9篇植物
  • 8篇生理
  • 8篇生理特性
  • 7篇生理指标
  • 7篇配方施肥
  • 6篇氮磷钾
  • 6篇调节剂
  • 6篇养分
  • 6篇叶绿
  • 6篇叶绿素
  • 6篇生长调节剂
  • 6篇生理响应
  • 6篇物量

机构

  • 87篇广西大学
  • 16篇广西林业科学...
  • 6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国家林业局
  • 2篇南宁职业技术...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共广西区委...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广西生态工程...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中国林科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交科集团...

作者

  • 90篇滕维超
  • 46篇王凌晖
  • 15篇谭长强
  • 10篇王艺锦
  • 9篇黄大安
  • 7篇申文辉
  • 6篇韦洁
  • 6篇侯文娟
  • 5篇李茹
  • 4篇曹福亮
  • 4篇陈鑫
  • 3篇刘秀
  • 3篇周维
  • 3篇尹婷
  • 2篇韦艳梅
  • 2篇施福军
  • 2篇刘少轩
  • 2篇罗文姬
  • 1篇汪贵斌
  • 1篇魏国余

传媒

  • 28篇广西林业科学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3篇热带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科学学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14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12篇2020
  • 11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肥耦合对金花茶幼苗生长响应及综合评价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以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幼苗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金花茶幼苗对水肥耦合的生长响应,旨在找出金花茶幼苗生长最为优良的水肥条件,为金花茶幼苗的栽培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12月间,金花茶幼苗株高、地径长势最佳,且根冠比最高的水肥条件为土壤含水量13.80%,单株施肥量氮(N)5.43g、磷(P2O5)2.40g;生物量最大的水肥条件为土壤含水量13.80%,单株施肥量氮(N)10.87g、磷(P2O5)2.40g。主效应及耦合效应分析表明,水、氮、磷三因素对金花茶幼苗株高与地径相对增长量的影响极显著,而对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水氮交互对株高相对增长量影响极显著;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金花茶幼苗各生长指标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苗木综合评价得出,最适宜金花茶幼苗生长的水肥条件为土壤含水量13.80%,单株施肥量氮(N)10.87g、磷(P2O5)2.40g。
蒋峰亢亚超韦洁李茹王凌晖滕维超
关键词:金花茶水肥耦合栽培生物量
配方施肥对红锥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以2014年种植的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林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配比处理对红锥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寻求红锥林地合理施肥配方,为改善其土壤肥力状况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配方施肥对红锥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与不施肥CK相比,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养分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6(单株施N、P2O5、K2O分别为87.5、243.8、25.0 g)处理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6处理对土壤肥力的促进作用最大,是本试验条件下改善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的最佳配方。
潘陆荣廖曦亢亚超王凌晖滕维超
关键词:红锥配方施肥林地土壤肥力
大花紫薇幼苗光合、荧光特性对光照的响应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遮光处理模拟不同的生境光强(全光照100%NS、1层遮光42.1%NS、2层遮光14.3%NS和3层遮光3.6%NS),测定不同光照水平下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L.)Pers.]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光照水平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14.3%NS光照条件下达最大值,100%NS条件下叶绿素a/b值最大,是14.3%NS条件下的1.7倍;3个遮光处理的大花紫薇幼苗光响应曲线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42.1%NS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最高,100%NS次之,3.6%NS的最低,100%NS的幼苗在光合有效辐射>1 000μmol/(m^2·s)时净光合速率出现明显下降。42.1%NS条件下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相对较低;3.6%NS的所有光合指标均最低;100%NS条件下,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最高。100%NS的幼苗荧光参数与遮光处理相比,初始荧光显著升高,3.6%NS的可变荧光、最大荧光、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与其他条件下相比显著降低,42.1%NS和14.3%NS条件下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差不大,也都比100%NS、3.6%NS适宜;表明50%左右的光照条件对幼苗更适宜。
周袁慧子王艺锦潘会彪王凌晖滕维超周维
关键词:光照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
宫粉梅花性状的关联分析
2024年
为研究宫粉梅花期整体观赏特性及花性状间相互影响程度,并为宫粉梅花期科学管理和性状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以宫粉梅为试验材料,采用线性拟合、指标变异情况、R型聚类、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对宫粉梅花性状进行研究。对宫粉梅12种开花性状进行调查与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宫粉梅花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花瓣长与花瓣宽拟合效果最好(R^(2)=0.53,Pearson’s r=0.73),开花性状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未开花数、总花朵数、花瓣宽和花梗长可作为判断花性状特征的参考指标,各项花性状间普遍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能协同调控开花特征。
欧阳子龙贾湘璐李超群尹婷辉任路明龚理徐婷滕维超韦妙琴
关键词:表型关联性分析
不同基质对红海榄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目的为筛选出适宜红海榄幼苗生长的基质,提高栽培效率和幼苗的环境适应能力。本研究设置沙、沙:泥(7:3)、沙:泥(3:7)、泥4种不同基质配比,测定红海榄幼苗在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沙:泥(7:3)处理的红海榄幼苗具有较高的生长指标、根系指标、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活性氧清除能力,有利于生长发育。随着泥比例增加,红海榄幼苗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下降。沙的养分含量较泥低,生长后期应密切注重养分的需求程度,及时补充养分输入。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显示,沙:泥(7:3)基质处理是红海榄的最佳育苗基质。
贾湘璐欧阳子龙刘佳哲樊东函滕维超石景忠刘秀
关键词:红海榄基质根系形态生理指标
NO对酸铝胁迫下香樟根系形态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以盆栽香樟幼苗为试验材料,探究酸铝胁迫下施加外源NO[硝普钠(SNP)作为供体]对香樟幼苗根系形态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施加外源NO的情况下,随着铝浓度的增加香樟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产量(F_m)、可变荧光(F_v)、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均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而根系的生物量、根总长、根尖数则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且普遍低于对照(CK)。2)在铝浓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SNP浓度的增加,香樟根系的各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荧光各参数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地上生物量指标以及叶绿素荧光的4个指标参数均在SNP=0.1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而根系的各形态指标则在SNP=0.05mmol·L^(-1)时达到最大值,并且均显著(P<0.05)高于CK。3)在没有酸铝胁迫的情况下,施加少量的SNP可以促进香樟幼苗根系的生长,当浓度超过0.1mmol·L^(-1)时表现出抑制作用。4)结合香樟幼苗的生长指标进行苗木质量指数(QI)分析,可知在铝浓度和SNP浓度梯度分别为0.2mmol·L^(-1)及0.05mmol·L^(-1)下最有利于香樟幼苗的生长。综上所述,酸铝胁迫对于香樟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的特性所表现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根系形态的各指标,香樟幼苗不同部位的耐铝性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SNP的加入对酸铝胁迫下的香樟幼苗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并且浓度在0.05~0.1mmol·L^(-1)之间缓解作用最大。
李茹韦洁李桃祯胡厚臻陈鑫王艺锦王凌晖滕维超
关键词:香樟NO铝胁迫叶绿素荧光
生长调节剂对红海榄幼苗生长及营养物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究生长调节剂对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幼苗生长及营养物质的影响,以红海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选择6-BA、NAA、GA_(3)和IAA 4种生长调节剂,各设置3个浓度,测定不同处理下红海榄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形态、生物量、根系指标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生长调节剂处理总体上提高了红海榄幼苗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及根系指标;除NAA 100和150 mg/L处理降低叶长外,其他生长调节剂处理总体上可提高叶片形态指标;各处理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种植时间波动变化,各生长调节剂处理总体上可提高两种营养物质的含量。4种生长调节剂分别以6-BA 400 mg/L、NAA 50 mg/L、GA_(3)100 mg/L和IAA 150 mg/L效果较佳;其中,GA_(3)100 mg/L处理效果最好。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红海榄幼苗生长及营养物质含量均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贾湘璐刘秀欧阳子龙刘佳哲樊东函滕维超
关键词:生长调节剂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红海榄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前人对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如不合理的营林措施、连栽、纯林等;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防治研究,如调整林分结构、营造混交林、改善现有营林制度等,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新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吴国欣滕维超梁惠萍
关键词:人工林地力衰退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其日常养护管理和扩大在广西的引种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年生黄花风铃木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培养基质相对含水量100%、80%、60%和40%处理下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分析其对不同土壤水分含量的适应能力。【结果】随着培养基质水分含量的减少,黄花风铃木幼苗的株高增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地径增量、总根长、根尖数、地下部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土壤相对含水量60%处理下幼苗的株高增量、地径增量、根尖数、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单株生物量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土壤相对含水量100%处理(P<0.05,下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风铃木幼苗的株高增量、单株生物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间及地径增量、总根长、根尖数和地下部生物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1,下同);地上部生物量及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培养基质不同水分含量对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时株高增量、地上部生物量及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最佳,MDA含量最低,最适宜黄花风铃木幼苗生长发育。
张博宇胡秋月邱峙嵩艾紫嫣杨楠滕维超
关键词:幼苗相对含水量生理指标
外源NO处理对四种桉树幼苗铝胁迫抗性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外源一氧化氮(NO)对铝胁迫下桉树幼苗耐铝性的影响,该研究以4种3月生桉树幼苗(巨桉、尾叶桉、圆角桉、尾巨桉)为对象,将硝普钠(SNP)作为外源NO供体,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O(0、50、100、200、400、800μmol·L^(-1))对120 mg·L^(-1)铝胁迫条件下桉树幼苗的ROS、抗氧化酶活性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并比较4种桉树在NO处理下的耐铝性差异。结果表明:(1)铝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外源NO (50μmol·L^(-1)≤NO≤200μmol·L^(-1)),可促使4种桉树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清除体内的ROS和降低MDA的积累,提高抗铝性,但在高浓度的NO(≥800μmol·L^(-1))处理下桉树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表现出胁迫反应。(2)NO对于敏感型桉树的耐铝性有较强的提升作用,对耐受型桉树的耐铝性提升不明显,在NO的作用下4种桉树的抗铝性最终趋于一致。(3)SOD、MDA、CAT、O_(2)^(-)、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这些指标可作为评判桉树耐铝性强弱的关键指标。该研究结果为桉树耐铝种质资源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为深入了解NO调控桉树种间耐铝性差异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刘冰郭荣琨石茂鑫罗义山蒋丰璟滕维超
关键词:桉树铝胁迫生理指标耐铝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