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国
- 作品数:285 被引量:1,139H指数:16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骨料类型及粒径对拋填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2020年
- 将拋填骨料工艺用于制备再生混凝土,以拋填天然骨料混凝土为对照,由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体积稳定性及抗渗性对拋填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最佳拋填率时,拋填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提高7.4%~15%,并且拋填再生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提高21.1%。而且拋填再生骨料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及抗渗性均有提高。尽管拋填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不如拋填天然骨料混凝土,但相比常规的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拋填骨料工艺提供了一种制备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方法,更能实现再生骨料的资源化利用。
- 吴家乐孙江涛许鸽龙王习文李明海沈卫国
- 关键词:再生骨料力学性能渗透性
- 工艺砂浆的材料设计与应用
- 本文运用最紧密堆积理论对高强耐磨材料的集料进行配比设计,通过提高超高强砂浆的集料堆叠密实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性、强度与耐磨性.通过对胶凝材料组成设计、外加剂的优选降低水固比;通过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复配以及增强材料的使用改善材料...
- 沈卫国吕振杰龚秀美吉晓莉华峻辉张文祥
- 关键词:胶凝材料配合比设计工作性强度分析耐磨性
- 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配制及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通过结合工程实际,配制不同强度机制砂混凝土,利用固定水灰比、固定坍落度、高水灰比和大坍落度等手段全面地探讨不同强度混凝土的最优砂率分布;在单位用水量相同,最优砂率时强度与水灰比相关性较好。
- 董瑞薛长武贾庆荣沈卫国
- 关键词:机制砂水灰比
- 广东省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研究
- 兰青沈卫国谢兼量孙江涛王桂明林洲麦伟雄邱杰汉刘冰赵青林李萌陈跃先欧洪超曹亮宏卢自立吴定略陈敏黄沅王孟霞兰金陵
- 课题来源和背景: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2年交通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公路工程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研究"(科技-2012-03-006)。技术原理:该课题通过文献分析、试验研究和已有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制订出《广东省公路工...
- 关键词:
- 关键词:公路工程
- 粒料土稳定专用水泥
- 一种具有凝结时间长和微膨胀性的粒料土稳定专用水泥,该水泥由重量20%~25%硅酸盐水泥熟料,65%~70%的粒化高炉矿渣(可用重量8%~10%的石灰石代替矿渣),8%~14%石膏配成的重量100%的混合料和外加混合料重量...
- 周明凯沈卫国
- 文献传递
- 抛填骨料混凝土专利技术推广应用
- 沈卫国
- (外抛集料或石料混凝土,专利号:02147740.X;抛填骨料路面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专利号:200810196864.X)针对常规混凝土中浆体富余过多,粗集料不足的“骨料悬浮型混凝土”结构,发明了一种名为抛填骨料法的混凝...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 粗集料嵌锁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英文)被引量:14
- 2007年
- 为了保证塑性混凝土的必要的工作性和均匀性,通常的新拌混凝土的粗集料体积分数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尽管集料间也有少量嵌锁,粗集料大体上悬浮在砂浆之中。采用作者发明的抛填骨料混凝土工艺即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均匀抛入一定体积率的粗集料,仅用440kg/m3胶凝材料制备了抗压强度为94MPa的混凝土。研究表明:抛填骨料工艺能制备骨料之间相互嵌锁的混凝土,随着抛填骨料对初始混凝土的体积置换率10%到20%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在体积置换率20%时达到最大,随后有所降低;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和干缩系数随着置换率的增加而降低。抛填集料对混凝土的取代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而且改善了混凝土的其他性能。
- 沈卫国
- 关键词:粗集料
- 赤泥在建筑材料方面的综合利用被引量:12
- 2012年
- 该文综述了赤泥的形成以及赤泥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并对赤泥在水泥基材料中的综合应用:水泥生料和混合材、生产碱激发水泥、混凝土掺合料以及路面基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报道,也总结了其在陶瓷、微晶玻璃中的应用研究的进展情况。
- 马洪坤于奇正钟景波陈跃先沈卫国陈敏
- 关键词:赤泥综合利用建筑材料
- 改性生石灰粉的研制与试验路工程的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研制出一种改性生石灰 ,其稳定土是一种早强的石灰土 ,并有较高的后期强度。
- 周明凯沈卫国赵青林
- 关键词:公路试验路生石灰
- 半刚性路面基层材料强度标准探讨被引量:1
- 2010年
- 基层是沥青路面主要的承重层,其强度标准是路面结构层设计的关键。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CBR值往往是不成正比的,CBR值反映的是基层材料在有侧限情况下的承载比。目前,我国对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中只采用7 d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反映路面基层实际的承载力,CBR值的应用将对正确选择原材料和水泥掺量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 张大亮潘洪强张郭俊吴鹏沈卫国陈伟
- 关键词:CBR值无侧限抗压强度配合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