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艳华

作品数:114 被引量:1,07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3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粤港
  • 17篇城市
  • 16篇港澳
  • 14篇粤港澳
  • 14篇制造业
  • 12篇实证
  • 9篇珠三角
  • 8篇实证研究
  • 7篇集群
  • 7篇CEPA
  • 7篇城市群
  • 6篇区域经济
  • 6篇服务业
  • 5篇实证分析
  • 5篇试验区
  • 5篇企业
  • 5篇产业结构
  • 5篇一带一路
  • 4篇要素生产率
  • 4篇引力模型

机构

  • 110篇中山大学
  • 5篇广东金融学院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常州大学
  • 2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吉林省社会科...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10篇毛艳华
  • 5篇蔡敏容
  • 5篇胡斌
  • 4篇李敬子
  • 3篇钟世川
  • 3篇易中俊
  • 3篇杨本建
  • 2篇李兆麟
  • 2篇杨思维
  • 1篇孟广文
  • 1篇张学良
  • 1篇李国学
  • 1篇张佳睿
  • 1篇陈建军
  • 1篇罗园
  • 1篇张宏燕
  • 1篇杨林
  • 1篇杨爱平
  • 1篇谢凯
  • 1篇姚华松

传媒

  • 11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南方经济
  • 4篇港澳研究
  • 3篇广东社会科学
  • 3篇珠江经济
  • 3篇学术研究
  • 3篇经济学家
  • 3篇城市问题
  • 3篇城市观察
  • 2篇人民论坛
  • 2篇现代经济探讨
  • 2篇国际贸易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财经研究
  • 2篇暨南学报(哲...
  • 2篇广东经济
  • 2篇现代管理科学
  • 2篇当代港澳研究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年份

  • 6篇2024
  • 9篇2023
  • 11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业集群效应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广东省制造业集群的调研被引量:1
2024年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广东省关于“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及问卷数据,检验了产业集群归属是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同时探究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征、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以及企业技术特征等不同情境下产业集群效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有利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并提高数字化转型成效,且集群内的企业主攻生产制造环节更能充分发挥效能。产业集群的效应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征、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以及企业技术特征三个方面体现出异质性,更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薄弱、中小民营和“专精特新”等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机制分析表明,产业集群通过共享技术研发、培训服务、同源供应商和订单分配等途径推动数字化转型,反映出集群的知识溢出、资源共享和交易匹配等三大效益机制。该研究以一手调研数据拓展了现有文献中对产业集群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测度方法;以机制分析揭示产业集群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和阶段差异,印证并深化产业集群理论。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推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效途径。
毛艳华邱雪情荣健欣
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溢出资源共享交易匹配
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横向府际协同治理路径研究——以港珠澳大桥为例
2024年
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是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和促进区域一体化、融合互动的重要载体,然而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面临“一国两制”下制度异质性、利益主体多元化、成本收益难以平衡等诸多横向府际冲突问题,影响不同主体的参与实践。为更好地构建多元协同关系,促进各主体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协同治理,文章以港珠澳大桥为例,结合协同治理模型(SFIC模型)对港珠澳大桥的协同治理路径(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创新表现、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利益认知、平台建设、全周期管理、制度发展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横向府际协同治理的路径,以有效提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网络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陈朋亲毛艳华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
新时代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被引量:6
2022年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实践和成就背后的发展逻辑需要有新发展理念进行解释和总结。西方学者曾经提供了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念,例如中心地理理论、增长极理论、集聚扩散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等,但这些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成就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个维度阐述了我国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和刻画了新时代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态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尊重城市群发展客观规律,立足我国城市化的特色优势,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有利于强化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毛艳华信超辉
关键词:城市群内在逻辑体制机制创新
新时期中国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对策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举措之一,金融改革创新也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重要领域之一。五年多来,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已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和创新成绩,但随着“试验”步伐的不断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也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新时期,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立法,完善金融改革创新法律保障体系;继续提升政府政务服务效率,确保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顺畅开展;不断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扩大金融改革创新辐射效应;加快完善金融综合监管体系,加大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力度已成为我国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探索开放创新的必行之举。
任春杨毛艳华
关键词:金融改革创新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国外典型跨境合作区治理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一国两制”下跨境治理的新实践,具有“两制”的刚性约束,决定了国外理论和经验难以拿来就用,但上莱茵、奥瑞桑德、柏林—勃兰登堡三个典型跨境合作区在跨区域协同治理制度建构方面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三个国际典型跨境合作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跨境治理的共性,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其差异。三个国际典型跨境合作区在组织协同、制度协同、利益协同等方面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具有借鉴价值,即:建立健全法律协调机制;明确治理主体权责关系,充分吸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资源整合,促进社会民生共融衔接;以产业合作为导向,构建制度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快落实合作区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政策,推进合作区决策程序科学化、合理化。
陈朋亲毛艳华
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技术创新方向和资源配置效应的视角被引量:15
2021年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和UIBE-GVC数据库,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通过技术创新方向和资源配置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国家的技术创新均呈现资本偏向特征;价值链嵌入方式具有异质性,发达国家具有前向参与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向参与优势;无论在何种嵌入方式下,技术创新方向与资源配置均可提升生产率。分国家看,OECD国家以前向简单参与发挥技术创新效应,以后向简单参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从而提升生产率;而发展中国家以后向简单参与发挥模仿创新效应,以前向参与发挥资源配置效应,从而提升生产率。因此,在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下,各国加强生产合作,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和最大限度享受价值链嵌入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生产率持续提升。
钟世川梁经伟毛艳华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转型发展的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早在1980年8月,深圳、珠海和汕头在全国率先被列为经济特区,在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中广东省占三个,1984年5月,广州和湛江又分别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毛艳华
关键词: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新疆南天山东段红山韧性剪切带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毛艳华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作了阐述,为“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路向和实践指南。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党中央深刻总结港澳回归祖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基本制度、制度设计和制度内容三个层次明确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坚持落实“爱国者治理”、坚持保持港澳的独特地位和优势等总体原则;从顶层设计与治理过程中建构推进“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促进“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全过程。迈入“一国两制”事业新阶段,应着重从重塑区议会“非政权性区域组织”制度功能、完善和优化官僚系统与国家的情感链接、强化管治队伍治理能力和加快管治效能建设方面提升特别行政区政府治理能力,使“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陈朋亲毛艳华
全球生产网络是否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4
2022年
全球生产网络是现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特征,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经济体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利用2000—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世界银行数据,在测算各国全球生产网络节点中心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全球生产网络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生产网络的节点中心度、资本强度和贸易强度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资本化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高强度节点与低强度节点国家,处于中间层次的国家更能发挥FDI带来的增长效应;相较于轮轴国家,与其他国家连接较少的辐条国家更能发挥贸易带来的增长效应;另外,以轮轴国家为核心的子群,更具FDI增强效应。因此,对于广大发展中经济体而言,一方面应积极参与全球生产分工,提升自身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心度,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和资本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应积极融入以轮轴国家为核心的子群,通过集聚效应发挥FDI的作用,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梁经伟钟世川毛艳华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全要素生产率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