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鸿雁

作品数:58 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神经病
  • 10篇病理
  • 9篇综合征
  • 8篇基因
  • 6篇突变
  • 6篇家系
  • 6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电生理
  • 5篇周围神经
  • 4篇血管
  • 4篇周围神经病
  • 4篇病理特点
  • 3篇蛋白
  • 3篇受体
  • 3篇帕金森
  • 3篇重症
  • 3篇轴索
  • 3篇脑炎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7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北京三博脑科...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作者

  • 58篇毕鸿雁
  • 26篇袁云
  • 20篇李继梅
  • 16篇姚生
  • 16篇赵亚明
  • 14篇张拥波
  • 13篇赵伟秦
  • 10篇脱厚珍
  • 9篇郑日亮
  • 9篇王朝霞
  • 9篇张巍
  • 8篇吕鹤
  • 6篇王佳伟
  • 5篇许春伶
  • 5篇董明睿
  • 4篇赵媛
  • 4篇栾兴华
  • 3篇易立
  • 3篇石昕
  • 3篇刘晓静

传媒

  • 10篇临床和实验医...
  • 8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中国神经免疫...
  • 5篇北京医学
  • 4篇第九次全国神...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第一届华北地...
  • 1篇2014北京...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4篇2006
  • 4篇200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106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
康智敏赵伟秦李继梅毕鸿雁
双侧纹状体坏死家系遗传基因研究
2013年
目的报道一个双侧纹状体坏死家系的临床特征以及基因学改变特点。方法于中国西北偏远地区收集一个双侧纹状体坏死家系,家系分析显示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能性大。该家系3例患者5~7岁发病,隐袭起病,症状缓慢进展,表现全身肌张力障碍,至20岁左右几乎不能下地,呈扭转痉挛状态。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双侧壳核病变。对该家系进行了NUP62、SLC19A3、SLC25A19、PANK2基因测序以及线粒体基因全长测序。结果该家系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表现与目前已知基因的临床表型有一定的差异。PANK2、SLC25A19、SLC19A3基因序列分析均未发现基因突变;NUP62基因发现cDNA337G-A杂合突变(pG113S突变),3个患者以及其正常的妹妹和患者父亲、奶奶携带该突变。线粒体基因全长测序发现43个已经报道的变异。结论该家系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个杂合突变不能解释其表现,且正常个体也携带该突变。因此该家系从临床表型和基因学检查提示有可能为一种新的疾病类型。
毕鸿雁王洋赵亚明段洪连赵伟秦张拥波王佳伟李继梅
关键词:家系基因突变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七例临床及病理特点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诊断规律。方法收集7例于2001年至2005年就诊并明确诊断为 sIBM 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发病年龄为41~75岁,平均57.4岁,病程2~10年,平均5.4年。全部患者均有股四头肌无力和萎缩,4例出现肢体远端无力,1例出现延髓部和颈部无力。其中伴随高血压和腔隙性脑梗死者2例,伴随脑出血、周围神经病和糖尿病各1例。7例患者均进行了肌肉活体组织检查标本的组织学、酶组织化学染色,5例进行电镜检查,3例进行了 tau 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7例患者肌酶均升高,但未超过正常上限8倍。肌电图检查示5例呈肌源性损害,2例呈神经源性损害。所有患者的骨骼肌病理改变主要是肌内衣炎细胞浸润、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和镶边空泡(出现率2%~10%),5例出现不整红边纤维,3例有细胞色素 C 氧化酶染色阴性肌纤维。5例进行电镜检查者均存在管丝包涵体。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者均显示肌纤维内 tau 蛋白沉积。结论 sIBM 以股四头肌损害最明显,常合并其他老年性疾病。肌纤维内出现 tau 蛋白也可以作为该病诊断标准之一。
郑日亮焉传祝吕海东吕鹤毕鸿雁袁云
关键词:肌炎包涵体肌纤维TAU蛋白质类
新生儿型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的皮肤神经和肌肉病理改变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报道2例新生儿型神经轴索营养不良(INAD)的神经末梢和骨骼肌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岁及2岁,均于1岁左右出现智力和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均示小脑萎缩。肌电图提示骨骼肌神经源性损害。例1进行左侧腓肠神经、肌肉和皮肤活检,例2进行左小腿皮肤和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2例患者皮下神经末梢均可见椭圆体状巨大轴索,其内充满空泡或致密物质。例1腓肠神经偶见小的致密轴索。例2的骨骼肌间小神经发现异常巨大轴索。两例骨骼肌均存在神经源性病理改变。电镜发现巨大轴索内存在颗粒样物质或空泡膜管样结构。结论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视神经的广泛受累提示INAD的可能性,而脑外病理检查发现神经末梢出现椭圆体样巨大轴索可以确诊该病。巨大轴索内的成分具有不同的超微结构特点。显著的皮肤神经末梢损害提示此病存在小纤维性周围神经病。
袁云张巍王朝霞吕鹤毕鸿雁包新华秦炯
关键词:神经轴索新生儿皮肤神经头颅磁共振成像神经源性损害电镜检查
国际医学留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实践教学体会被引量:6
2018年
国际留学生到我国进行临床医学教育的数量逐年增长,医学生的国际化是医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因而需不断提高我国培养国际留学生的能力。现将我们临床教学实践过程中医学留学生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毕鸿雁刘晓静脱厚珍张拥波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教学体会神经病学留学生内科临床教学临床教学实践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家系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家系内患者的临床表型差异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个CADASIL家系内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变化、认知功能和神经心理改变。结果先证者(Ⅲ2)20余岁反复头痛,31岁后多次卒中发作,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Ⅱ3(先证者母亲)于38岁意外发现脑白质病变,40岁出现情绪改变,近60岁时偏瘫后卧床,痴呆,吞咽困难,鼻饲饮食。患者Ⅱ4(先证者姨妈)偶有头晕,50岁仅感觉轻度记忆力下降。3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逐渐加重的颅内脑白质损害,颞极受累,病程中颞极信号有变化。结论该CADASIL家系内3例患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疾病演变过程各有不同,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敏感性高,但与临床表型严重程度并不一致。
毕鸿雁王琳赵莹莹张拥波乔鹏岗
关键词:MRI家系
海洛因导致急性腰骶神经根神经炎
2006年
毕鸿雁袁云
关键词:滥用海洛因神经根神经炎急性腰骶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卵圆孔未闭并发缺血性脑卒中1例被引量:2
2012年
缺血性卒中是引起中老年人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有近半数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未找到明确的病因。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反常性栓塞与缺血性卒中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引起青年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卵圆孔未闭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报道,并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
王薇毕鸿雁赵亚明张拥波李继梅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脑卒中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的轴索损害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的轴索病理改变。方法对18例CIDP 患者进行电生理和腓肠神经的病理检查,分析不同患者的腓肠神经病理改变特点,并对病理改变不同的两组进行临床、电生理及病理比较。结果 5例以脱髓鞘改变为主者,主要出现薄髓鞘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的洋葱球样结构,其中3例出现轴索损害。8例以轴索损害为主者,主要出现有髓神经纤维的 Wallerian 变性和再生簇结构。3例出现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和轴索混合性损害。2例轻微病理改变。脱髓鞘损害为主者和轴索损害为主者的单核细胞浸润程度无明显差异,且两者可同时存在脱髓鞘和轴索损害的电生理改变特点。结论轴索损害是 CIDP 比较常见的病理改变,不应当作为该病的绝对排除标准。单核细胞的浸润是一种普遍改变。
栾兴华王毅敏郑日亮毕鸿雁袁云
中国北方地区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特点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总结中国北方地区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47例老年MG患者的性别构成、首发症状、病情严重程度、胸腺改变、伴发疾病、治疗情况、发生危象比例等,并与中青年MG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MG患者占所有住院MG患者的23.04%,男女比例为0.96:1.00;老年MG患者以上睑下垂为主要首发症状,病情最重时约68.09%的患者进展为全身型MG,这一比例低于中青年组(P<0.05);该组老年MG患者合并胸腺瘤的比例为22.5%,低于中青年组(P<0.05);59.57%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内科疾病,高于中青年组(P<0.05);除应用溴吡斯的明治疗以外,72.34%的患者应用了免疫抑制剂治疗,仅19.15%的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应用激素治疗的比例低于中青年组(P<0.05);1 2.76%的老年MG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MG患者并不少见,男女比例相近,以上睑下垂为最常见首发症状,病情最重时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全身型MG,故仍需要给予免疫调节治疗;老年MG患者合并胸腺瘤比例低于中青年患者,但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比例高于中青年患者,其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而激素应用和胸腺切除术受到限制。
谢琰臣张华赵媛王淑辉王佳伟许春伶毕鸿雁姜彬许贤豪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老年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