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栾天

作品数:15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本底
  • 4篇气候
  • 3篇筛分
  • 2篇数据筛选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特征
  • 2篇轻雾
  • 2篇PM2.5
  • 1篇大雾
  • 1篇地面风
  • 1篇地面观测资料
  • 1篇多模式
  • 1篇氧化碳
  • 1篇乙烷
  • 1篇云辐射
  • 1篇中分子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色谱
  • 1篇山地

机构

  • 11篇中国气象科学...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怀俄明大学

作者

  • 15篇栾天
  • 5篇方双喜
  • 5篇周凌晞
  • 4篇姚波
  • 4篇王红阳
  • 3篇张根
  • 3篇杨军
  • 3篇刘钊
  • 2篇郭学良
  • 2篇郭丽君
  • 1篇程巳阳
  • 1篇刘立新
  • 1篇安兴琴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第32届中国...

年份

  • 4篇2019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区域HCFC-142b排放量模式反演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FLEXPART结合上甸子区域本底站在线观测HCFC-142b数据,采取自上而下的反演方法,估算了2009和2010年中国HCFC-142b的排放量分别为10.82kt/a和15.42kt/a,分别占全球HCFC-142b排放量的29.7%和45.8%.反演HCFC-142b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其排放源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四川、山东西部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相关研究中自下而上方法获得的排放量分布一致.模式反演源较先验源更接近观测数据,2009年相关系数从0.38提高到0.47,2010年相关系数则从0.60提高到0.65.
刘钊姚波安兴琴周凌晞栾天王红阳张根程巳阳
关键词:排放量
龙凤山本底站大气CO_2数据筛分及浓度特征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针对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低层(离地10 m)和高层(离地80 m)大气CO2在线观测数据,选取低层数据重点开展研究,分析地面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对观测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龙凤山低层大气CO2浓度明显受局地源汇影响,其与高层观测结果差异在白天08:00~17:00相对较小,小于(0.5±0.5)×10-6(物质的量比).春、夏和秋这3个季节E-ESE-SE-SSE扇区来向的地面风会明显抬升大气CO2浓度,而冬季N-NNW-NW-WNW扇区CO2浓度明显较高.该站4个季节近地面CO2浓度随着风速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冬季尤为明显.结合日变化及地面风的影响,对低层观测数据进行初步本底/非本底筛分,筛选出代表东北区域混合均匀CO2水平的本底数据占总数据的30.7%.本底CO2浓度季节变化显示该站大气CO2浓度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季振幅约为(36.3±1.4)×10-6,明显大于同期WMO/GAW同纬度站点观测结果,2009~2011年龙凤山大气CO2平均增长率为2.4×10-6a-1.
栾天周凌晞方双喜姚波王红阳刘钊
关键词:大气CO2数据筛选
云辐射效应在华北持续性大雾维持和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9年
观测研究发现华北地区的持续性大雾天气通常伴随高层云的存在,具有云-雾共存结构特征,为揭示云在持续性大雾维持和发展中的作用,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结合华北雾霾观测试验期间的卫星、探空、地面观测、系留气艇、微波辐射计等观测资料,研究了2011年12月3—6日和2013年1月28—31日两次华北持续性大雾天气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在模拟与观测对比检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云辐射效应在大雾维持和发展中作用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两次大雾过程持续时间超过48 h,近地面具有偏南暖湿平流,在持续性大雾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了由单层雾发展为云-雾共存结构,一般是雾形成24 h以后有中高云移到雾层之上,云底高度在3 km以上,云厚超过3.5 km,云中以冰晶和雪晶为主。白天云-雾共存结构出现后,云-雾的反照率效应使地表接收的短波辐射减少71%—84%,地面增温效应显著减小,从而阻碍了大雾的消散过程,使大雾天气得以维持,同时由于云-雾产生的温室效应,湍流过程加强,使地面雾向上扩展,雾在稳定层内维持;夜晚云-雾共存时,由于云-雾温室效应使地表净长波辐射增大超过70 W/m2,导致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过程减弱,并不利于雾的加强,但云对雾的增温效应有利于混合层内的湍流扩散过程,促使雾在更高的空间内得以维持。可见,在云-雾共存结构中,云辐射效应有利于低层大雾的长时间维持,对持续性大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郭丽君郭学良栾天吕恺
关键词:持续性大雾数值模拟
鄂西山地雾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平原辐射雾的边界层特征差异
本文利用鄂西山地宣恩1959~2009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宣恩雾日和轻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最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能见度等各气象要素的关系。2010年12月课题组在江汉平原荆州和鄂西山地宣恩同时开展连续一个月...
栾天
关键词:辐射雾气候变化大气边界层山地
文献传递
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浓度特征及源汇研究
黑龙江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是WMO/GAW区域本底站之一,也是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对该地区大气中重要温室气体CO2、CH4及相关微量成分CO、H2的观测研究,一方面可以直接掌握该区域温室气体的浓度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可...
栾天
关键词:温室气体
文献传递
2018年国家级空气质量主客观预报TS评分对比检验被引量:8
2019年
目前对空气质量主客观预报效果的对比检验较少,为了解国家级空气质量主客观预报性能,利用预兆评分(threat score,TS)检验了2018年中央气象台主客观预报效果。结果表明:2018年,主(客)观预报对全国轻度及以上污染TS评分、空报率和漏报率分别为0. 23~0. 34(0. 24~0. 26)、0. 37~0. 43(0. 39~0. 41)和0. 58~0. 72(0. 68~0. 71)。说明主观预报整体上优于客观预报,但客观预报能力已接近主观预报。主客观预报的评分均在污染较重地区(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高于污染较轻地区(西北、西南、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在污染较重的冬季高于清洁的夏季。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主观预报TS评分呈下降趋势,但客观预报TS评分变化不大。在污染较重的冬季,48和72 h时效客观预报TS评分高于主观预报。此外,在2018年5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中,主(客)观预报对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的TS评分分别为0. 39~0. 57 (0. 43~0. 46)、0. 22~0. 46(0. 25~0. 30)和0. 10~0. 34(0. 10~0. 18),主观预报TS评分高于客观预报的情况占了3次。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客观预报表现更加稳定,说明客观预报能在污染过程中为预报员提供稳定参考,但对污染高值的预报能力仍需提高。
张天航迟茜元饶晓琴王继康张碧辉徐冉江琪栾天
关键词:空气质量TS评分
近50a鄂西山区雾和轻雾发生频次的非对称变化特征
2013年
以湖北西部山区宣恩站为例,利用1959—2009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鄂西山区雾和轻雾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恩年雾日数平均为29d,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该地区雾在每个月都有发生,冬季发生频率最高,夏季发生频率最低;该地区年轻雾日数总体上与年雾日数变化趋势相反,呈上升趋势,各月月平均轻雾日数在9~15d之间,12月平均轻雾日最多,5月平均轻雾日最少.通过分析宣恩51a来各气象要素的特征发现,夜晚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和降水变化不明显,14时能见度≥20km的年日数呈下降趋势.分析认为,雾和轻雾发生频次的非对称变化趋势可能与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多有关.
栾天杨军骆亚军熊守权
关键词:轻雾气候变化气象要素
不同降水强度对PM_(2.5)的清除作用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8
2019年
云和降水过程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清除途径,但由于降水过程和大气污染颗粒物本身的复杂性,目前降水过程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机制及影响因素有待深入研究。该文利用2014年3月—2016年7月在北京地区连续观测的PM_(2.5)和降水数据,研究了不同降水强度对PM_(2.5)的清除率,以及雨滴谱、风速和降水持续时间对PM_(2.5)清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降水强度越大,对PM_(2.5)清除效率越高。小雨、中雨和大雨对PM_(2.5)清除率平均值分别为5.1%,38. 5%和50.6%。小雨不但对PM_(2.5)的清除率最低,而且对PM_(2.5)的清除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约50%的小雨个例中PM_(2.5)质量浓度出现减小情况,而另外50%的小雨个例中,PM_(2.5)质量浓度出现增加情况。在持续时间长或地面风速增大的情况下,小雨也表现出较高的清除率。在中雨和大雨情况下,PM_(2.5)质量浓度均出现明显减小情况。但降水持续时间和风速对中雨和大雨的清除率影响较小,这是由于中雨和大雨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即可清除大部分PM_(2.5),因此,对降水的持续时间和风速大小不敏感。
栾天郭学良张天航郭丽君
关键词:PM2.5降水强度
龙凤山站大气CO_2浓度2种筛分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针对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大气CO2在线观测数据,研究基于地面风、日变化等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SWDV)和稳健局部近似回归大气本底/非本底数据筛分方法(REBS)在龙凤山区域本底站的适用性.研究表明:2种筛分方法在春、秋和冬季都能很好反映龙凤山大气CO2浓度的趋势变化及局地源汇对观测CO2浓度的影响,对于高浓度的非本底数据都能够较好的识别,但在夏季使用REBS方法会影响筛分的准确性,不建议在龙凤山区域本底站使用REBS筛分方法.SWDV和REBS法筛分出的本底数据分别占总数据量的30.7%和58.9%.2种方法均筛分为本底浓度和非本底浓度的数据分别占总数据量的21.5%和32.0%.二者筛分的本底季平均浓度在春季相差最小为(0.1±0.3)×10^-6(摩尔比,下同),冬季和秋季次之,在夏季相差最大为(4.2±1.0)×10^-6.典型个例分析表明,SWDV法会将白天一些受西南污染气流影响的CO2浓度误筛分为本底浓度,REBS法会将个别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受局地影响大的CO2观测值误筛分为本底浓度.夏季局地污染状况可能被植被强烈的光合作用抵消,CO2浓度变化不大,使得REBS误筛分为本底浓度,以及对于一些较低的CO2浓度值,REBS误筛分为非本底浓度,这些因素导致2种筛分方法在夏季本底浓度差别较大.
栾天方双喜周凌晞姚波刘钊
关键词:CO2本底
宣恩雾的气候特征
本文使用宣恩县1959—2009年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轻雾日、雾日、最低温度、相对湿度、大于20km能见度日数、降雨量和降雨日数,讨论该地区雾和轻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宣恩51年年平均雾日数为38d,年雾日数呈下...
栾天杨军骆亚军熊守权刘端阳滕华超郑伟
关键词:气候特征地面观测资料气溶胶粒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