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高校学生党员体验式培训模式探析——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党员教育培训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对党员教育培训重视投入不够,多数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学生党员教育在教学设计、组织管理、评价方式等方面亟待改革和创新。体验式培训,可以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运用的深度融合,丰富学生党员培训的施教形式,优化培训的效果与质量。文章立足于地方高校开展学生党员体验式培训的实践案例,主要探讨分析高校在设计和实施大学生党员体验式培训的过程中,如何破除教学推动乏力、组织管理困难、条件保障不足、评价方式局限等方面的困难与障碍,推动学生党员体验式培训持续与深入开展的可行路径与有效方法。
- 林静
-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体验式培训
- 南音传承方式与表演形式的创新发展被引量:2
- 2024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为了延续传承南音并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南音也必然需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南音在传承方式和表演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在传统的传承方式上引入了新的传承方式,在传统的表演形式上也得到了创新。因此,南音该如何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同时,与声乐、舞蹈、乐器以及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性融合,保留其传统特色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传承南音,推广南音魅力,吸引新时代观众。
- 林静陈子昕
- 关键词:传承方式表演形式
- 探析音乐教育教学法对盲童的潜能开发
- 2023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已经逐步意识到音乐教育教学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音乐可以突出人类的情感灵魂,因此对盲童进行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盲童的美的情操,提升盲童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利于盲童正确的对生活进行认知与理解,增进盲童的生活趣味性。同时也可通过发挥音乐教育教学法的重要功效,对盲童进行有效的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促进盲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有效推动我国盲童潜能开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与进步。
- 丁天林静
-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盲童
- 泉州民俗信仰中的高甲戏
- 2012年
- 泉州高甲戏是福建重要剧种之一,作为泉州民俗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传承、发展,就离不开与民俗的联系。高甲戏正是从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中广泛地吸收营养,兼容并蓄,融汇贯通,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为高甲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营养,而高甲戏演出又将当地民俗扩散并延续下来;同时,高甲戏在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习俗,补充和丰富了民俗内容。
- 林静
- 关键词:演出民俗信仰
-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第三组曲》的马林巴版本研究
- 2023年
- 《无伴奏大提琴第三组曲》是经典的巴洛克时期的器乐作品,乐曲的作曲技法精湛、内涵深刻,充满着高度的理性与丰富的情感。将如此古老的音乐作品移植到现代马林巴这近100多年来才逐步完善和发展的键盘打击乐器上来演奏,对于乐谱研读、演奏技法的使用、音乐风格的诠释等方面,都值得探索。通过对大提琴版本与马林巴版本的乐谱谱例的比较,对音乐的和声曲式、旋律发展等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实际演奏提供帮助。
- 林静吴越
- 关键词:马林巴大提琴乐谱版本
- 活态传承视角下的闽南戏曲打击乐——压脚鼓被引量:1
- 2023年
- 活态传承是延续压脚鼓艺术生命的正确路径。压脚鼓又称“南鼓”,其历史悠久,拥有一套独特的“手足并举”“声具七音”的传统演奏技艺,是闽南戏曲乐队的指挥,控制着戏曲舞台演出节奏,在闽南诸多戏曲中皆有应用,是泉州文化生态中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压脚鼓的历史渊源、活态生存的表演场域、“锣鼓经”文本记录、演奏套路以及“口传心授”的活态传承进行深入探讨,对鼓师的身体行为与演奏的关系进行文本记录,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好的传承。
- 林静蔡汉庭
- 关键词:活态传承
- 温德青打击乐作品《功夫》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 2024年
- 瑞士籍华裔作曲家温德青的代表作《功夫》自日内瓦首演以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难度演奏技巧享誉国内外。作品利用复杂多变的节奏和丰富的音色,生动展现出中国功夫的动感与活力,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打击乐技法融合,体现温德青在创作中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深刻探索。中西方打击乐在音乐风格、演奏技巧及文化内涵上各有特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功夫》不仅融合了中西打击乐的特色,展现出中国功夫的精髓,而且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加深人们对中西音乐文化的认知,为全球音乐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 林静魏雅贞
- 关键词:《功夫》
- 南安“掷铙钹”及传承艺人调研
- 2012年
- "掷铙钹"流传于南安等地,是由闽南"做公德"的宗教活动衍生而来的一种带有杂技性质的舞蹈。该舞蹈的艺术特征鲜明,地域风格突出,文化内涵深邃,是南安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但如今"掷铙钹"面临濒危,它的传承、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令人担忧。本课题着重从"掷铙钹"的概况及其传承艺人的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当前"掷铙钹"的现状和发展,以期引起人们对南安"掷铙钹"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从而保护与弘扬。
- 林静傅美丽
- 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长效机制探赜被引量:1
- 2024年
-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奋进和积淀而形成的精神财富,具有无产阶级性、民族性、稳定性、历史性、实践性等特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面临异化风险.政府、社会、高校应遵循思想文化传播规律,协同构建完善红色基因的遗存保护利用机制、教育养成机制、传播机制、践行机制,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身份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推动其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内心的坚守和积极的行动表达.
- 林静
- 关键词:大学生传承
- 闽南传统压脚鼓的当代创新实践研究
- 2023年
- “传统与当代”的融合在当代艺术领域中一直是诸位艺术家努力追求的境界。传统的压脚鼓面临着传承断层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传承,本文从压脚鼓表演形式、乐谱形式、演奏技法这三方面的实践创新进行分析与阐述,试图在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化,为压脚鼓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一些新路径。
- 林静蔡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