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辉
- 作品数:22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miR-34a改变自噬通路AMPK/mTOR的活性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mi R-34a与自噬通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 TOR)在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分成3组:阴性对照慢病毒(NC)组、AngⅡ刺激+阴性对照慢病毒(AngⅡ+NC)组、AngⅡ刺激+mi R-34a过表达慢病毒(AngⅡ+mi R-34a)组。激光共聚焦检测心肌细胞肥大变化;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mi R-34a、心房钠尿肽(A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表达;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测定AMPK/m TOR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AngⅡ+NC组心肌细胞表面积明显增大(P<0.05);与AngⅡ+NC组比较,AngⅡ+mi R-34a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减少(P<0.05)。与NC组比较,AngⅡ+NC组的mi R-34a表达下调,ANP和β-MHC表达上调(均P<0.05);而与AngⅡ+NC组比较,AngⅡ+mi R-34a组的mi R-34a表达上调,ANP和β-MHC表达下调(均P<0.05)。与NC组比较,AngⅡ+NC组p-AMPK/AMPK增加,p-m TOR/m TOR减少(均P<0.05);与AngⅡ+NC组比较,AngⅡ+mi R-34a组p-AMPK/AMPK减少,p-m TOR/m TOR增加(均P<0.05)。结论 mi R-34a能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部分是通过改变AMPK/m TOR的活性来实现的。
- 黄炯华林育辉戴文军伍金雷谢文杰陈永权
- 内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的迁移、归巢与分化被引量:3
- 2015年
- 背景: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植外源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对受损心肌进行修复与再生,而有关内源干细胞迁移、归巢及分化的研究比较少。目的:观察内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梗死后迁移、归巢以及分化情况。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心肌梗死组(n=4)小鼠建立骨髓重建模型,于骨髓重建4周后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处死;对照组(n=3)小鼠进行单纯骨髓重建,于骨髓重建4周后处死。取心脏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特异性蛋白TroponinⅠ的表达,观察心肌梗死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组织中的分布、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骨髓重建小鼠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均可见到发绿色荧光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切片均可见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GFP、TroponinⅠ和PI三阳性,心肌梗死组三阳性的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表明心肌梗死后内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迁移、归巢到受损的心肌组织并获得心肌分化表型。
- 何晓青林育辉黄淑玲戴文军许耘红陈友权陈晞明陈敏生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迁移归巢
- hBcl-2和hVEGF_(165)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将hBcl-2和h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效应。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组腺病毒转染BMSCs,用PCR法验证目的基因mRNA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用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双基因在转染后细胞的蛋白表达量;用MTT法及Annexin V-PE/7-AAD法分别观察对转染后BMS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大鼠BMSCs分离纯化成功。在mRNA水平,转染后的BMSCs可表达这两个外源基因;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液hVEGF165峰浓度达到(924.3±56.5)pg/mL,多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也检测到转染后细胞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比对照组增加(P<0.05)。MTT比色法观察到,转染细胞分泌的hVEGF165上清液可促进BMSCs的增殖(P<0.05);用Annexin V-PE/7-AAD检测转染后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重组腺病毒载体的BMSCs能够表达hBcl-2及hVEGF165,并且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效应。
- 林育辉何晓青倪晓彬侯宁董颀罗承锋刘世明赵路宁陈敏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腺病毒载体
- 一种抗凋亡高效表达hVEGF<Sub>165</Sub>细胞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凋亡高效表达hVEGF<Sub>165</Sub>细胞模型及其建立方法,该细胞模型以BMSCs作为转染细胞,与hBCL-2和hVEGF<Sub>165</Sub>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其建立方法包括以下...
- 陈敏生林育辉倪晓彬何晓青刘世明罗承锋
- 文献传递
- miRNA-204靶向LC3B在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体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原代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miRNA-204靶向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的作用。方法以原代大鼠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处理分为对照组、AngⅡ组、联合1组(心肌细胞给予人AngⅡ刺激同时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和联合2组(心肌细胞给予人AngⅡ刺激同时感染miRNA-204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各组在干预治疗后48~72h,行激光共聚焦检测心肌细胞肥大变化,荧光定量PCR探测miRNA-204的表达,蛋白印迹测定LC3B的表达;同时,双荧光素酶活性基因报告验证miRNA-204的靶基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心肌细胞相对表面积明显增大,同时LC3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miRNA-204表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1组比较,联合2组能明显减少LC3B蛋白表达,同时使心肌细胞相对表面积缩小(P<0.05)。进一步的荧光素酶活性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提示,miRNA-204能结合LC3B的非翻译区的野生型片段减少荧光素霉活性(P<0.05);但不能结合其突变型片段灭活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 miRNA-204能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是通过靶向LC3B的表达实现的。
- 黄炯华戴文军林育辉伍金雷谢文杰陈永权
- 关键词:心肌肥厚
- 高内涵技术检测葛根素对人源肥大心肌细胞BNP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人源肥大心肌细胞脑钠肽(BNP)表达的影响。方法:内皮素-1(ET-1)诱导人源心肌细胞肥大,200μg/mL葛根素对肥大心肌细胞进行预处理及后处理,高内涵仪器MD ImageXpress Nano检测分析肥大心肌细胞BNP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大心肌细胞BNP表达量增加(P<0.05);与肥大心肌细胞组相比,葛根素预处理及后处理均可降低BNP表达量(P<0.05),其中葛根素预处理降低BNP表达量更为显著(P<0.05)。结论:葛根素对肥大心肌细胞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为葛根素在心肌肥大治疗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 林育辉周蕾戴文军黄炯华何晓青
- 关键词:葛根素肥大心肌细胞脑钠肽
- 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从成体骨髓组织分离、培养扩增、并且在体内或体外能保持其生长特性的干细胞.且在适当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脂肪细胞、骨细胞及心肌细胞等.充分利用BMSCs多种独特的细胞特性,并联合外源基因,可增强其治疗效应,适合应用于多种组织的治疗,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将BMSCs移植到梗死心肌组织后,能够防止病理性心室重构,增强心脏收缩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等作用.本文就目前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关于BMSCs由供体分离扩增及其细胞特性、移植前的加工改造和如何移植到心肌损伤部位等进展,进行详细的阐述.
- 林育辉陈敏生
- 关键词: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基因修饰BMSCS心脏收缩功能培养扩增
- hBCL-2和hVEGF/_/(165/)双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 研究目的: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实验方法;将hBCL-2和hVEGF/_/(165/)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
- 林育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基因共表达
- 文献传递
- 游离脂肪酸、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5例具备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生化检查指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其中,冠心病(CHD)组76例,非CHD组49例,并抽血检测其FFA、Hcy和hsCRP的水平。结果 CHD组患者FFA、Hcy和hs-CRP水平较非CH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FFA、Hcy和hs-CRP水平也随着提高(P<0.05)。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Hcy水平也逐渐提高,但FFA及hs-CRP水平却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FFA、Hcy和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林育辉何晓青
- 关键词:冠心病游离脂肪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0
- 2018年
- 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并选取78例心功能正常的窦性节律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H-FABP、hs-CRP以及Hcy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的H-FABP、hs-CRP以及Hcy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这三种标记物的浓度也逐渐增加(P<0.05)。结论 H-FABP、hs-CRP以及Hcy与房颤发生、维持及心肌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且与房颤患者的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
- 林育辉戴文军何晓青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