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继光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治疗下颌骨骨折降解规律的临床观察
- 目的:观察国产超高分子量聚 D,L 乳酸(PDLLA)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后小夹板、螺钉固定材料在体内的降解规律。方法:31例下颌骨单纯性线性骨折患者行 PDLLA 小夹板骨折内固定,采用7.5MHz ...
- 李伯友彭勇魏世成郑谦陈垂史洪煜锐林继光熊成东杨德娟
-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 2005年
- 目的:对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及钢丝结扎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36例下颌骨骨折行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及钢丝结扎内固定治疗。术后追踪随访两个月,记录术后咬合关系,复查全景片,测定咀嚼效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同,但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组咀嚼效能明显高于钢丝结扎内固定组。结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组在早期张口活动、恢复咀嚼功能,术后不留有皮肤瘢痕方面优于钢丝结扎内固定组,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 彭勇李伯友林继光洪煜锐陈垂史
- 关键词:小钛板钢丝内固定下颌骨骨折
- 885例颌面部损伤回顾分析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回顾分析深圳特区885例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收治的885名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76.6%,男女比例为3.5:1,21-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机动车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52.09%。颌面部损伤以单纯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占68.93%;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占面部骨折总数的17.85%,其次是颧骨和上颌骨骨折。颅脑损伤和四肢损伤是颌面损伤的常见合并伤。结论:男性青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机动车是主要致伤原因,软组织伤最多见,下颌骨为骨折多发部位,颅脑伤为常见合并伤。
- 彭勇田卫东李逸松李伯友林继光洪煜锐陈垂史
- 关键词:颌面损伤流行病学骨折
-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 D,L 乳酸(PDLLA)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PDLLA 小夹板和螺钉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制,小型钛板及螺钉由西安中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随...
- 曾永光彭勇魏世成郑谦李伯友陈垂史洪煜锐林继光熊成东杨德娟
-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小夹板
-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型接骨板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7例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分为2组,分别行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及小型钛板骨折内同定,术后行颌间牵引固定0-14d,观察伤口愈合、骨折段复位及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31例PDLLA小夹板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伤口无感染,未发现非特异性炎症;术后骨折段的稳定性好,骨折愈合正常,除4例出现轻度咬合关系紊乱外,其余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与小型钛板内固定疗效相似(X2检验,p>0.05)。结论:在下颌骨单纯线性骨折治疗中,PDLLA小夹板螺钉是一种可选择的骨折内固定材料,优点是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 曾永光彭勇魏世成郑谦李伯友陈垂史洪煜锐林继光熊成东杨德娟
-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内固定
-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治疗下颌骨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 目的:评价国产超高分子量聚 D,L 乳酸小夹板螺钉(PDLLA)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疗效。材料和方法:超高分子量 PDLLA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制,小型钛板及螺钉由西安中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本文共...
- 彭勇魏世成郑谦李伯友陈垂史洪煜锐林继光熊成东杨德娟
- 关键词:小夹板下颌骨骨折咀嚼效能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