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清平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细胞块
  • 4篇免疫
  • 3篇细胞化学
  • 3篇细胞学
  • 3篇腺癌
  • 3篇免疫细胞
  • 3篇免疫细胞化学
  • 2篇胸水
  • 2篇针吸
  • 2篇针吸细胞
  • 2篇针吸细胞学
  • 2篇乳腺
  • 2篇体表
  • 2篇体表淋巴结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肺腺癌
  • 2篇TTF-1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机构

  • 9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德阳市旌阳区...

作者

  • 9篇杨清平
  • 7篇吴宁
  • 5篇陈鸿
  • 4篇吴晓敏
  • 4篇余清
  • 3篇孟红
  • 2篇李慧
  • 1篇刘山
  • 1篇辜艳
  • 1篇黄晓蓉
  • 1篇徐晓明
  • 1篇聂佳
  • 1篇周巧
  • 1篇周巧

传媒

  • 4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TTF-1及NapsinA在肺腺癌胸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联合天冬氨酸肽酶A(NapsinA)在肺腺癌胸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60例胸水标本(包括经组织学或结合临床资料证实的113例肺腺癌、6例肺鳞状细胞癌、2例肺小细胞癌、12例肺外癌,27例反应性间皮细胞)中TTF-1及NapsinA的表达。结果 (1)诊断肺腺癌NapsinA的敏感性略低于TTF-1(84.07%vs 88.50%),特异性高于TTF-1(100%vs 90.%)。(2)Napsin A在高中分化肺腺癌75例中表达69例(92.00%),低分化肺腺癌38例中表达26例(68.4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表达与肺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90.67%vs 84.21%,P>0.05)。结论 NapsinA诊断胸水肺腺癌特异性高,敏感性与分化程度相关,必要时需联合TTF-1检测。
余清吴宁苏亚婷李慧杨清平
关键词:胸水肺腺癌细胞块TTF-1免疫细胞化学
2500例乳腺疾病及病变组织的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通过对 2 5 0 0例乳腺疾病病变组织的病理分析 ,了解乳腺间质改变的情况。方法 :选取乳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增生性疾病各 10 0例进行弹力纤维、网状纤维、粘液等特殊染色 ,对其间质各成分增生的程度进行统计分类 ,并对照其异、同点。结果 :结缔组织的增生在良性肿瘤与增生性疾病中较恶性肿瘤显著。而弹力纤维与网状纤维的增生则在恶性肿瘤中较显著。结论 :间质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增生是恶性肿瘤破坏周围结缔组织而使有防御机能的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参与机体抗力的表现。由于结缔组织受肿瘤破坏浸袭 ,网状纤维增生、间质的粘液极度减低 ,而良性肿瘤的粘液变性十分明显 。
杨清平吴晓敏陈鸿
关键词:乳腺增生性疾病病理粘液变性网状纤维弹力纤维
445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误诊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镜下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回顾性总结德阳市人民医院及旌阳区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445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及误诊原因。结果 445例针吸细胞学诊断正确率为95.51%(425/445),误诊率为4.49%(20/445),误诊的主要原因有坏死严重未见有效成分、过诊断、漏穿、肿瘤细胞少未见典型病变及肿瘤细胞异型性小。结论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较高,不断总结误诊原因可以提高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
余清周巧苏亚婷杨清平吴宁
关键词:针吸细胞学体表淋巴结细胞块误诊
乳腺癌中PS_2与ER PRP_(21)ras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比较乳腺癌中PS2 、P2 1ras与肿瘤预后及PS2 与ER、PR的关系 ,探讨它们作为有效预后因子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对 145例乳腺癌中PS2 、ER、PR及P2 1ras进行测定 ,研究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145例乳腺癌中 ,PS2 (+ ) 86例 ,其 5年生存率为 84.9% ;PS2 (- ) 5 9例 ,5年生存率为 42 .4% ,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此外 ,PS2 与肿瘤的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S2 (- )的复发率明显高于PS2 (+ ) (P <0 .0 5 ) ;P2 1ras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复发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S2 蛋白表达与ER密切相关。结论 :PS2 作为一项判断预后的指标具有独立意义 ;PS2 、ER、PR可作为乳腺癌的常规检测项目 ,P2 1ras亦是监测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吴宁徐晓明杨清平黄晓蓉孟红吴晓敏陈鸿
关键词:乳腺癌PS2预后ERP21RAS
437例甲状腺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吴宁刘山辜艳孟红杨清平陈鸿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病理
大肠粘液癌的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比较研究
1999年
目的:采用AB/PAS,HID/AB/PAS,以及多种抗人结肠粘液癌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s)对92例大肠粘液癌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比较研究。方法:以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和高铁二胺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HID/AB/PAS)组化法及单克隆抗体(MCAbs)、癌胚抗原(CEA)、抗大肠癌单克隆抗体SC3A、SC6和SC13A与62例粘液癌和30例印戒细胞癌进行染色标记。结果:两种方法所显示的各种染色的成份大致相同。在4种MCAbs与两组癌细胞的反应中SC6和SC13A与粘液癌结合的阳性率均高于CEA和SC3A,且SC6在粘液癌中明显高于CEA。结论:MCAbs、SC6及SC13A对大肠粘液癌的诊断价值比CEA反应高,是优于CEA的肿瘤标记物。
杨清平吴宁孟红陈鸿吴晓敏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
膜式病变采集器在体液标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6年
目的:对体液标本作病变细胞浓集制片,以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方法:采用一次性膜式病变采集器对290例体液标本作细胞浓集并与离心沉淀法对照,包括胸水93例、腹水86例、心包积液15例、支气管灌洗液46例、尿液32例、囊性穿刺液18例。结果:290例标本中离心检出阳性数71例(占24.48%),采集器制作法阳性数136例(占46.90%)。两组结果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病变采集器能有效地浓集体液标本中的诊断细胞,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快捷,避免交叉污染,无须昂贵设备,易于普及等优点,对提高体液脱落细胞学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杨清平周巧陈鸿吴晓敏
关键词:细胞学诊断体液
TTF-1及NapsinA在胸水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TF-1联合NapsinA在胸水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160例胸水标本(包括经组织学或结合临床资料证实的113例肺腺癌、6例肺鳞状细胞癌、2例肺小细胞癌、12例肺外癌,2...
余清吴宁苏亚婷李慧杨清平
关键词:胸水肺腺癌细胞块TTF-1免疫细胞化学
148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用7号穿刺针获取148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标本,制备细胞涂片及细胞块并作出细胞学诊断,对148例中无法直接明确诊断的10例可疑恶性肿瘤(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非霍奇金淋巴瘤)加做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标记后再做出细胞学诊断;148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与活检结果对照,分析针吸细胞学与活检结果的符合率并总结细胞学特点。结果 148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与活检结果符合率为95.95%,细胞块镜下特点与组织学相似;148例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中的10例可疑恶性肿瘤通过ICC标记后明确诊断。结论体表淋巴结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较高,细胞涂片结合细胞块、ICC可对淋巴结恶性肿瘤作出较准确的定性及分类诊断。
余清聂佳吴宁杨清平
关键词:针吸细胞学体表淋巴结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