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艳
- 作品数:27 被引量:2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聊城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护理质量管理信息模块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总结基于护理信息化的、科学的、数字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块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质量模块对结构-过程-结果共34项质量指标进行监管。结果护理质量管理模块使用后,过程质量指标、结果质量指标及护理人员评估用时、管理人员月质量分析用时均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质量管理模块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动态性、及时性、共享性,节省护理用时,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 周爱霞杨春玲杨春艳
-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质量指标
- 综合性主动教学策略在护理风险管理教育中的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综合性主动教学策略在护理风险管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23年120名实习护生作为试验组,采用综合性主动教学策略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教学;回顾性选取2022年120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比较教学前后两组护生学习动机、护理风险理论知识考核情况,并评价试验组护生对综合性主动教学的满意度。结果:教学后试验组护生学习动机及护理风险理论知识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护生对综合性主动教学的满意度达96.72%。结论:综合性主动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临床护士实习生的学习动机和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评价,提高了实习生的专业素养和质量。
- 王维维杨春艳于文骞马青
- 关键词:护生护理风险管理
- 4种工具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疼痛评估效果比较被引量:4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工具。方法选取108例老年手术患者,采用词语描述评估工具(VDS)、数字评估工具(NRS)、视觉模拟评估工具(VAS)和五指法评估工具(FFS)作为评价工具,分别让患者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种评估工具,向患者解释工具的使用后计算作答时间、解释次数和术后4h疼痛程度的首次应答成功率。结果患者对FFS、VDS、VAS、NRS的首选率分别是70例(64.8%)、22例(20.4%)、8例(7.4%)和8例(7.4%),解释作答时间分别为(15.11±1.50)s、(20.55±1.90)s、(30.22±1.86)s和(34.78±1.48)s;反复解释次数分别为(1.08±0.04)次、(1.15±0.10)次、(1.44±0.18)次和(1.89±0.11)次(均P<0.01);术后4h患者首次应答成功率FFS、VDS、VAS和NRS分别为98.6%、90.9%、62.5%和75.0%(P<0.01)。结论术后老年患者对FFS首选率最高,作答时间最短,解释次数最少,术后4h疼痛评估首次应答成功率最高,可作为评估老年术后患者疼痛强度的首选评估工具。
- 刘冬华童莺歌冯翠翠杨春艳
- 关键词:外科手术疼痛评估
- 心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责任制护理落实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通过在心内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率的效果评价。方法通过组建护心家园圈,发挥圈员的能力和智慧,组建圈前后分别选取60例人住心内科确诊为心脏病的住院患者,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确立评价责任制整体护理指标的6大项目内容,对责任制整体护理低的项目进行根因分析,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组建护心家园圈前患者病情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护士掌握病情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得分分别为(90.15±1.56),(95.25±2.36),(92.41±2.37),(94.60±1.76),(91.71±1.53),(90.15±2.13)分,组建护心家园圈后各指标得分分别为(96.18±2.43),(97.68±0.86),(95.63±1.54),(98.75±1.56),(94.64±1.42),(97.58±2.13)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18,7.49,8.82,13.67,10.87,19.11;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高责任制整体护理合格率。
- 周爱霞杨春玲侯岩芳刘云杨春艳冯亚新
- 关键词:品管圈责任制护理心内科
- 基于护理信息平台管理护理敏感指标的效果被引量:10
- 2015年
- 通过护理信息平台,按照风险评估、制订护理措施、监管流程来管理压疮、跌倒/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疼痛4项护理敏感指标,跌倒/坠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减少,提高了院内难免压疮治愈率、院外带入Ⅰ期、Ⅱ期压疮治愈率(P<0.01);提高了敏感指标的科学性,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节省了护理用时。
- 周爱霞郭秀敏杨春玲杨春艳刘云
- 关键词:信息管理
- 3个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管理研究进展被引量:50
- 2014年
-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关注的重点,也是体现护理管理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压疮、跌倒/坠床及疼痛3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管理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指标管理的展望,以期为护理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 郭秀敏周爱霞杨春艳杨春玲
- 关键词:护理质量压疮疼痛
-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某医院大规模集成化护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护理部与信息中心合作开发了护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入院评估率93.0%,住院评估率96.O%,压疮风险评估率95.0%,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率98.0%,导管滑脱评估率95.0%,自理能力评估率96.0%,均高于实施前的78.0%,75.0%,71.0%,83.0%,80.0%,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74,15.686,10.286,13.885,20.411,17.786;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对工作满意度为(95.14±0.46)分,患者满意度(96.17±2.03)分,均高于实施前的(82.13±1.78),(84.10±4.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9.92,23.20;P〈0.05)。结论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风险管理,有利于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刘云冯亚新侯岩芳杨春艳周爱霞杨春玲
- 关键词:护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
- 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干预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综合ICU 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掌握患者AB感染定植的基础情况。2020年1—12月(干预后)实施加强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成立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进行防控措施依从性监测,比较干预前后防控措施依从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AB耐药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防控措施的依从性有所提高,单间隔离执行率由干预前15.52%提高至干预后27.71%,医务人员手卫生、戴手套、穿隔离衣的依从率、环境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74.24%)低于干预前(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值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AB医院感染构成比、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患者检出主要病原菌均为AB,干预后AB检出构成比(21.24%)低于干预前(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6.32%、74.34%下降至干预后的60.58%、58.39%,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由干预前的10.53%下降至干预后的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防控措施对降低ICU内AB医院感染和耐药具有良好的效果。
- 张海娇杨春艳张诤古艳云吴铁军姜红丽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依从性
- 院内疼痛资源护士信息化多模式培训实践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院内疼痛资源护士基于信息化的多模式培训效果。方法第一期选拔78名护士进行现场培训,第二期以90名护士疼痛知识薄弱点和对课程的需求为导向,构建院内疼痛资源护士培训课程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模式培训和客观结构化考试方式对学员进行为期2年的培训和认证。结果培训后,第二期学员疼痛知识和态度评分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4个站点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第二期学员综合测评合格率及学员满意度显著高于第一期学员(均P<0.01);患者对护士的疼痛宣教评价显著优于培训前,且护士对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次数显著多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基于信息化的院内疼痛资源护士多模式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及学员满意度,提高患者对护士疼痛宣教的好评率及临床疼痛护理管理质量。
- 刘冬华冯翠翠童莺歌任晓凤杨春艳杜娟杨桂华刘莎莎
- 关键词:信息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职培训
- 某医院医务人员手机带菌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手机使用习惯及其表面带菌现状,分析影响手机带菌率的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9月-2019年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医院随机抽取379名医务人员及其携带的379部手机(均使用1周以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询问医务人员手机使用习惯,对手机表面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304份手机表面样本检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带菌率为80.2%(304/379),共检出16种250株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6株(82.4%),革兰阴性菌44株(17.6%)。30.3%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使用一次性手机套,接触病人后使用手机前洗手消毒的医务人员占40.9%,使用手机后洗手的医务人员占21.4%。29.8%的医务人员对手机定期清洁消毒,清洁方式主要为75%乙醇、湿巾/纸巾擦拭。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医务人员手机带菌率高于女性医务人员,对手机定期清洁消毒、工作中使用一次性薄膜袋或手袋医务人员手机带菌率低于未定期消毒、未使用一次性薄膜袋或手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手机定期清洁消毒、工作中使用一次性薄膜袋或手袋是医务人员手机带菌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务人员手机带菌状况不容乐观。对手机定期清洁消毒、工作中使用一次性薄膜袋或手袋可能会降低手机表面带菌率。
- 王雪雁岳瑞芳杨春艳吴敏付欣陈园园古艳云
- 关键词:医务人员手机带菌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