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昆胜

作品数:40 被引量:164H指数:7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多发
  • 9篇多发性
  • 9篇多发性硬化
  • 7篇结核
  • 6篇基因
  • 5篇受体
  • 4篇受体基因多态...
  • 4篇膜炎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激素
  • 4篇梗死
  • 4篇发病
  • 4篇杆菌
  • 4篇雌激素受体基...
  • 4篇雌激素受体基...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震颤
  • 3篇帕金森
  • 3篇脑出血

机构

  • 25篇昆明医学院第...
  • 13篇昆明医科大学
  • 5篇昆明医学院
  • 2篇连云港市第四...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重庆市涪陵中...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长江大学附属...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0篇杨昆胜
  • 7篇胡登科
  • 5篇李永刚
  • 3篇江宗泽
  • 3篇黄润
  • 3篇蔡烈凤
  • 3篇张志杰
  • 3篇韩雁冰
  • 3篇李晟
  • 2篇章宗籍
  • 2篇黄翠轩
  • 2篇阮永华
  • 2篇陈芬
  • 2篇甘自俊
  • 2篇王家翠
  • 2篇倪昆华
  • 2篇田昆
  • 2篇乐君
  • 2篇王文科
  • 2篇毛玉明

传媒

  • 4篇医学综述
  • 4篇昆明医学院学...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云南医药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现代康复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6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癫痫猝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癫痫猝死(SUDEP)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预防SUDEP。目前关于SUDEP发病机制可能有:心律失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癫痫发作相关性呼吸衰竭以及发作后大脑电活动广泛抑制等。发病风险包括:男性病人、年轻患者、慢性癫痫、频繁癫痫发作、多种抗癫痫药物的应用及夜间癫痫发作等。本文就SUDEP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降低癫痫患者的猝死率。
张仕飞杨昆胜
关键词:癫痫猝死心律失常颞叶癫痫
早期帕金森患者疲劳的相关性分析
张仕飞杨昆胜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左旋多巴联合应用对帕金森病震颤症状改善的探讨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评价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吡贝地尔 (Peribedil)缓释片与复方左旋多巴联合疗法对帕金森病 (PD)的功效和可接受性。方法在单独服用复方左旋多巴的基础上,合用吡贝地尔治疗 PD。合并用药前后分别采用韦氏量表 (Weste Scale Modifired)进行评分,观察 2~ 8个月。结果 33例 PD患者中有 29例症状改善,总值评分由 (16.9± 2.1)降为 (12.8± 2.7)分 (P< 0.05),主要症状中震颤改善反应最佳。结论吡贝地尔缓释片与复方左旋多巴联合治疗 PD,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原复方左旋多巴剂量的基础上, PD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独复方左旋多巴疗法。
杨昆胜陈芬祁国兴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吡贝地尔
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分析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7~2000年收治的42例特发性震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程、震颤部位、震颤扩展方式、家族史、饮酒及药物反应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男女患者之比为28:1,平均发病年龄为(48.7±7.4)岁,呈单峰模式,病程(8.6±6.5)年。61.90%(26/42)的患者有家族史。42例患者中单纯姿势性震颤者30例(71.43%),运动性震颤者4例(9.52%),姿势及运动混合性震颤者2例(4.76%)。累及部位依次为双上肢者26例(61.90%),头部12例(28.57%),单侧上肢10例(23.81%),下颌2例(4.76%),舌2例(4.76%),发声肌1例(2.38%),躯干1例(2.38%)。36例参加饮酒试验者,29例(80.56%)有酒精反应;32例接受普萘洛尔治疗,完成治疗试验者28例(87.50%),服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以单症状姿势性震颤为主,上肢及头部受累明显,多数患者对酒精有反应,普萘洛尔治疗有效。
杨昆胜李永刚韩雁冰祁国兴陈芬
关键词:特发性震颤药物疗法
结核分枝杆菌菌壁抗原提取法及免疫学研究
2002年
杨昆胜甘自俊李成龙李兆熊蒲道学王家翠甘平赵媛贞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免疫学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
2010年
孟丽红杨昆胜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易感基因位点病理损害血脑屏障临床病程
高校女研究生亚健康的成因分析与干预策略被引量:6
2009年
分析了女研究生亚健康的六点表现、五个成因、四大危害、三条特征和两方面干预策略。着重探讨了导致女研究生亚健康的生理、心理、个人、环境和社会等综合因素。最后提出了解决女研究生亚健康问题必须依靠女研究生自身与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的两方面干预措施。
胡登科杨昆胜蔡烈凤
关键词:亚健康女性干预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1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和治疗组共4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疗程均为两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3.8%,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丁苯酞组、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胡登科张晓敏钟莲梅纪博文许虹杨昆胜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结核性脑膜炎不同时期多项诊断参数动态比较
2002年
目的 :探讨提高脑脊液 (CSF)结核杆菌 (MTb)培养阳性的规律 ,对结核性脑膜炎 (TBM )发病不同时期多项检查参数动态观察比较 .方法 :根据不同病程将病人分为 3组 ,A组 (发病 <2周 ) ,B组 (2周~ 1月 ) ,C组 (>1月 ) .对各项检查数据进行动态观察比较 .结果 :A组MTb培养阳性 4例 ,其中侧脑室穿刺 2例MTb培养均呈阳性 ,腰穿 13例只有 2例阳性 ,B组和C组培养阴性 .3组病人CSF蛋白含量持续增高不变 .A组与C组间CSF葡萄糖含量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B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表明发病 2周后CSF葡萄糖含量开始增加 .A组与C组间CSF氯化物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组与B组间 ,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表明发病 1月后CSF氯化物含量逐渐增加 .CSF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 ,细胞学渐呈慢性炎症特点 ,A组与B组间 ,A组与C组间 ,以及B组与C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表明经过治疗后 ,CSF白细胞数逐渐恢复正常 .头颅影像学改变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早期 (2周内 )取CSF有助MTb培养阳性 .CSF蛋白持续增高有助于免疫学诊断 .葡萄糖、氯化物、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学变化可做为判断疾病恢复或迁延的依据 .
杨昆胜韩雁冰倪昆华李永刚赵媛贞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
Nogo-B的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Nogo基因是近些年来发现的新基因,目前发现Nogo基因编码的三种蛋白:Nogo-A、Nogo-B和Nogo-C,均是中枢神经系统髓鞘中具有抑制神经生长活性的跨膜蛋白。以前的研究显示Nogo蛋白主要作为轴突再生抑制蛋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再生有抑制功能。
雷明杨昆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