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德兰

作品数:51 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暴力
  • 8篇抑郁
  • 8篇抑郁症
  • 6篇家庭
  • 6篇家庭环境
  • 6篇暴力行为
  • 5篇睡眠
  • 5篇精神病
  • 5篇老年公寓
  • 5篇公寓
  • 4篇睡眠质量
  • 4篇人格
  • 4篇留守
  • 4篇留守儿童
  • 4篇精神疾病
  • 4篇老年
  • 4篇疾病
  • 4篇家庭暴力
  • 4篇家庭暴力行为
  • 3篇大学生

机构

  • 45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大理学院临床...
  • 2篇四川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七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市第二精...
  • 1篇重庆钢铁(集...

作者

  • 50篇杨德兰
  • 15篇张皑频
  • 9篇曾宪祥
  • 8篇杨林
  • 7篇杨艳
  • 6篇郭俊伟
  • 6篇况利
  • 6篇谢鹏
  • 5篇吕发金
  • 5篇姚莉华
  • 5篇牟君
  • 4篇兰长安
  • 4篇罗天友
  • 3篇庄佳
  • 3篇刘玉
  • 3篇杨泽松
  • 3篇张琪
  • 2篇姚利华
  • 2篇李勇
  • 2篇李进

传媒

  • 18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重庆医学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价值工程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精...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第2届中国睡...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6篇2007
  • 10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6例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特征,探讨家庭暴力行为机制和干预的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的资料。结果所查病例以中、青年为多,文化程度大多较低。所患疾病以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为最高。共造成102人伤亡,其中伤40人,亡62人;伤害夫妻一方43人,伤害父母及子女分别为10人和23人,伤害其他亲属26人。家庭暴力攻击手段多为刀、徒手及下毒。52例家庭暴力行为由现实事件激发,25例由精神病理性症状引发和9例为性质不明的突发冲动。所有患者长期负性情绪总频率82.5%,攻击前负性情绪95%。46.51%患者存在病前不良品行记录。大多患者具有病前不良个性。结论家庭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可作为患者攻击行为的激发因素和基本动因。可用社会生态学理论模型来分析导致家庭暴力发生的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估和处理患者时的全面系统体系,群体心理教育-家庭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治疗三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以及加强患者的社会化教育可作为家庭暴力行为的干预方向。
杨林杨德兰
关键词:精神疾病家庭暴力行为干预
大学生人格特征4年动态观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卡特尔 1 6种人格因素测试量表 (1 6PF)、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 (EPQ)对一个年级的学生 1 1 4名每年进行一次测评 ,从大一到大四连续 4年。结果 发现 1 6PF量表中B、E、F、H、L、O、Q1、Q2、Q3因子分 ,EPQ量表中N、E和L量表在 4年中存在显著性差异。经SNK两两比较 ,在第 4年观察时 ,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实验性、自律性等人格特征进一步完善 ,但专业成就因素及新环境中成长因素有所下降。结论 大学教育必须重视人格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
况利兰长安李进张琪杨德兰黎雪梅汪仲春
关键词:人格16PFEPQ大学生
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情绪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情绪特征进行分析,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UCLA孤独量表对810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和情绪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810名被试中网络成瘾率为6.5%;男生网络成瘾率高于女生;网络成瘾组的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在情绪特征上,网络成瘾组的抑郁、焦虑、孤独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组。提示网络成瘾大学生存在更多的情绪困扰。
姚莉华杨德兰
关键词:网络成瘾情绪大学生
精神疾病暴力人群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其相关因素对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探寻不良家庭环境的危险因素,旨在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应用人口学资料、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早年不良家庭环境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38例具有家庭暴力行为和40例无家庭暴力行为的两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这两种疾病类型为主要的暴力人群,其中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亲密度及情感表达为暴力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父母虐待、不良教养方式、娱乐性、组织性为一般危险因素。结论:家庭结构完整性、家庭成员间支持度及情感表达对精神病人暴力发生构成危险因素,对干预措施作出指导性建议。
庄佳杨德兰
关键词:暴力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相关因素,为家庭暴力的预测和干预研究积累资料和进行方法学的准备。方法对38例具有家庭暴力行为和40例无家庭暴力行为的两组精神疾病患者,应用人口学资料、既往史调查表、家庭暴力行为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PDQ4+)、早年(18岁以前)不良家庭环境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研究组的BPRS总分[(51.29±11.03)分]、敌意猜测[(4.00±1.77)分]、焦虑抑郁[(3.76±2.14)分];MMPI测试中的F[(64.86±11.28)分]、D[(64.04±8.81)分]、Hs[(66.91±8.79)分]、Hy[(64.25±11.15)分]、Pa[(66.30±11.22)分];PDQ4+的测定中的偏执型[(4.55±1.33)分]、依赖型[(4.37±1.73)分]、被动攻击型[(4.29±1.69)分]、抑郁型[(4.66±1.38)分]人格障碍;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6.97±1.88)分]、情感表达[(5.66±1.51)分]、娱乐性[(5.61±1.82)分]、组织性[(6.40±1.59)分]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攻击行为史[(2.63±0.52)分]、MMPI的D[(0.13±0.04)分]、Pa[(0.06±0.02)分]高分和BPRS的总分[(0.24±0.06)分]、敌对猜疑[(0.72±0.19)分]、焦虑抑郁[(0.55±0.17)分]因子高分及早年遭受父母虐待[(-4.14±1.42)分]、家庭结构不完整[(1.79±0.80)分]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0.48±0.16)低分、PDQ4+抑郁型(-1.47±0.47)高分可作为精神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的预测因子。结论心理社会因素、病理性人格和精神病理症状是精神病患者家庭暴力行为的始动因素,可作为家庭暴力行为的预测因子和指导干预的方向。
杨林杨德兰姚莉华
关键词:家庭暴力行为精神病家庭暴力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MMPI测试
暴力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现状
2006年
  暴力行为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如物体)的行为.以往人们对暴力行为多侧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社会学文献将暴力行为的原因归咎于环境,却忽视了多种与暴力行为相关的生物学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暴力行为的发生是有生物学基础的,额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中枢五-羟色胺能系统的低下以及遗传、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均与暴力行为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生物学基础的角度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杨林杨德兰
城镇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索城镇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行为规范辅导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重庆市铜梁县县城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518人(男255人,女263人),采用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山Loneliness Scale,CLS),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自编一般情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在被调查的9~12岁的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的有391人,其中男发生率75.69%,女发生率75.29%。而非留守儿童男女存在孤独感的发生率分别75.84%和27.38%。不同年龄、年级、父母外出情况的孤独感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就性别而言,9~12岁的留守儿童EPQ各维分男女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间比较P、N、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E维分9岁组、10岁组得分与11岁组、12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P、N、L三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12岁的城镇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突出,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教育,造成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孤独感发生率高,个性倾向内向稳定,掩饰程度强。
张皑频杨德兰侯有华杜小丽陆洪华刘梅杜方秀韩富桂
关键词:心理行为留守儿童
重庆市某老年公寓80例老年人睡眠质量的调查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区某老年公寓老年人的睡眠情况,探讨老年公寓老人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某老年公寓老人(研究组)和社区老人(对照组)各80名≥65岁的老人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一般项目调查表等。结果①性别、职业性质和教育程度三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研究组PQ-SI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长、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低、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明显、催眠药物使用率高。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组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丧偶、有躯体疾病和性格内向的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高。结论重庆市老人公寓老人睡眠质量明显低于社区老人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躯体疾病及性格有关。
张皑频杨德兰曾宪祥
关键词:老年人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自杀危机干预的探讨
1997年
通过自杀急入院10例报道,发现自杀死亡率为13%,精神障碍是主要的自杀原因,服毒是主要的自杀方式。在综合医院里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低。强化对心理卫生的重视,对精神障碍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及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的开展对自杀干预有重要意义。
杨德兰陈登国
关键词:干预
重庆市某老年公寓与社区老人睡眠质量对比分析
2008年
有关睡眠问题的电生理检查报告较多,但针对老年公寓与社区老人的睡眠质量对比分析尚不多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重庆市某老年公寓老人的睡眠状态与社区老人(同地区某小区居住的≥65岁的老人)进行比较,探讨老人睡眠情况,为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张皑频杨德兰杨艳郭俊伟曾宪祥
关键词:社区老人老年公寓睡眠问题睡眠状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