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红
- 作品数:2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 试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 2013年
- 高校领导班子是一所高校领导力量聚集的核心,建设好领导班子是高校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从领导班子建设中常见的六个关系入手,探讨如何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班子集体的凝聚力、领导力、执行力。
- 汤维才杨子红
- 关键词:高校领导班子凝聚力领导力
- 试论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素质
- 2012年
- 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快速繁荣、冲高回落后的变动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开始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融入全球化经济潮流的中国也概莫能外。因此,党和政府把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由意识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实践层面。从2009年开始,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发起了长达一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旨在反思、清理、整改过去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科学”的因素和环节,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 汤维才杨子红高芬
- 关键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化经济
- 读屈原说爱国
- 2023年
-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读屈子,感怀再起。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不由得让人思索屈原的爱国精神,探索其内涵,敬仰其情怀,勉励自己,启迪他人。孔子有云,“国有道,不变塞泻,国无道,至死不变”。屈原的爱国不仅表现在“国有道”时,对“美政”理想失志不渝地上下求索。当“国无道”时,面对“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尽管“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澄其然否”,“信逸谏之涵浊分,盛气志而过之”,两次被放逐到偏远荒野之地,但他依然心忧其君,情系家国,没有醉生梦死、自甘沉沦,而是大声疾呼、尽忠国事。
- 杨子红
- 关键词:屈子失志上下求索沉沦爱国
- 高职院校主题化实践育人工作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主题化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可以凝聚思政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发挥骨干作用。主题化实践育人工作机制可以增强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形成实践育人工作系列,提振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运行有赖于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的育人方向,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确保资源的全面激活,基层单位协同推进确保项目全面落地,活动载体对接主题确保实践育人取得实效。高职院校主题化实践育人工作应注重启发高校思政工作者正确处理好统一与分散、守正与创新、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 郑泽金杨子红杨子红
-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主题化
- 读屈原,话廉洁
- 2022年
- 以前读屈原,总是感怀于他“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随着阅读的深入,才感受到在屈原的作品和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作品中。 《卜居》云:“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纵观屈原的作品,他的廉政思想和廉洁情操,犹如一道穿越岁月的文化之光,照亮后世。
- 杨子红
- 关键词:家国情怀廉洁文化《卜居》廉政思想感怀
- 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顶层设计研究
- 2016年
- 文章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整体规划的宏观角度及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不同时期所受教育的微观角度,对高职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如何进行顶层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探讨,并具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探究。
- 杨子红高芬
- 关键词:高职院校
- 《论语》误读辨正举隅被引量:2
- 2010年
- 对孔子是否提倡愚民政策,是否轻视妇女,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提倡搭便车等四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澄清鲁迅、钱钟书等大师和时贤们对孔子相关论述的误读或曲解。
- 李友益杨子红
- 关键词:孔夫子愚民搭便车
- 农业职业院校创建“专业文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本文从农职院校专业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功能特征出发,对专业文化的创建作了研究,以期达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
- 刘臣华杨子红鲁修琼邓可洪
- 关键词:农业职业院校专业文化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创新教育职业情感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是衡量和影响高校整体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不同程度被弱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合力不强、队伍不齐、制度不全、激励不够、创新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从四个方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以齐抓共管为目标,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以共同成长为方向,建立思想政治队伍的素质提升机制;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以面向实际问题为方向,建立思政工作理论研究机制。
- 汤维才杨子红刘玉芬
- 关键词:思想政治思想教育
- 论中专学校合并组建高职后领导方式的转变
- 2004年
- 从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中专合并组建高职院校,成为新高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中专教育与高职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要真正实现中专教育向高职教育的升格,完成中专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过渡,从办学观念到办学体制各个层面都要经历一个转变、更新的过程。高职教育与中专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培养目标不同(中专教育着重培养的中等层次的技术人员,其人才的能力结构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导致学校的市场定位,从而决定了学院办学理念、办学机制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必然地要求作为学校“上层建筑”的领导方式与之相适应。
- 汤维才杨子红
- 关键词: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