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高校第二课堂戏剧活动探讨——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中心被引量:2
- 2021年
-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必修课程,近年来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为了更好地进行戏剧环节的教学,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戏剧活动是有效策略。本文就此对部分院校所面对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就其进行教改的方式与意义进行探讨。
- 杨华
- 关键词:戏剧第二课堂中国现当代文学
- 《金色笔记》小说形式中的立体主义
- 本文运用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解读《金色笔记》,分析小说形式与立体主义画派在表现现实方面的共通之处,旨在说明二者在现实表征方面所遵循的构成原则和采取的艺术手段是相同的,对文学艺术表征现实的局限性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本...
- 杨华
- 关键词:立体主义小说形式
- 文献传递
- 荒诞、均衡与重叠:《一个勺子》的影像文本解读
- 2018年
- 从家喻户晓的一线演员到大银幕的初次执导,毫无疑问陈建斌交出的试卷是令人满意的。纵然其本身有着丰富的表演经验与良好的专业背景,然而,能够做到初次尝试就在编、导、演都获得良好的口碑,并最终斩获多项大奖,这在新世纪华语电影界也较为少见。
- 杨华
- 关键词:文本解读荒诞影像电影界演员
- 中国新文学视阈下的《妇女杂志》研究
- 《妇女杂志》是民国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十大期刊之一,发刊于1915年,终刊于1931年,历经十七载,共204期不曾间断。它是中国第一份大型女性刊物,一直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然而其在文学上的地位却始终处于被遮蔽...
- 杨华
- 关键词:《妇女杂志》新文学文学定位文学呈现
- 新时期维吾尔文学婚恋叙事中女性形象的变迁——以小说为中心
- 2013年
- 与汉语文学相同,新时期以降,维吾尔族当代文学同样迎来了繁荣期。由于信仰、传统、民俗的特殊性,其小说对女性的书写往往包含在婚恋叙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意识的改观,叙事中女性形象的书写也发生了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自我意识的觉醒,形象群的多样化和女性作为女性作者的"看"和男性作者的写作对象时",被看"的角度的变化。
- 杨华
- 关键词:维吾尔文学婚恋叙事女性形象
- 延安戏改对新疆抗战剧运的历史意义重估——《新疆日报》文学史料分析(1935—1942)被引量:2
- 2021年
-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一批从事文化工作的共产党员自延安进入新疆,对新疆戏剧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对旧戏的改革和戏曲内容的变革性引导,激发了国人反帝爱国热情,有助于新疆各少数民族在内忧外患的抗战背景下得以消解民族隔阂,建立中华民族统一战线,使新疆成为重要的抗战大后方。共产党人从戏曲内容入手推动统一意识形态的成功经验为今天的新疆文化建设提供了参照,也是当下文化润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根据,其理论意义值得深入研究与参考。
- 杨华
- 《妇女杂志》编辑思想与文学定位分析
- 2016年
- 创刊于1915年的《妇女杂志》,在其发行的17年中,所遭遇较大冲击的事件主要有二:一是1919年由罗家伦引起的对《妇女杂志》保守封建的批评,二是章锡琛时期“新性道德号”所遭遇的外来攻击。两场风波之后主编更迭,《妇女杂志》相应呈现出与之前不同的态度。文学作品并不是《妇女杂志》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杂志不同时期主导思想的变化也使得文学作品形式、描写内容、具体设置都有较大程度的调整。
- 杨华
- 关键词:《妇女杂志》文学定位文学作品性道德
- 建国前曹禺剧作在新疆——从《家》的演出说起
- 2023年
- 1943年4月8日,曹禺改编本《家》(下称“曹禺本《家》”)由中国艺术剧社在重庆搬上舞台,章泯导演,张瑞芳和金山主演,首季连演两月有余,反响巨大。其时曹禺身在重庆,曹禺本《家》的创作及首演均在渝地似乎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远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1943年1月就大规模公演了曹禺本《家》,比中国艺术剧社还早了两个多月。
- 杨华
- 关键词:《家》改编本曹禺剧作首演
- 文化认同悖论及对兵团文化发展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文化认同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与体认。"兵团人"以"爱国奉献"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在形成高度文化认同的同时,也创造了独特的兵团文化。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日益不平衡的背景下,兵团人对兵团文化的认同正面临着挑战。理性客观分析"兵团人"在文化认同上所面临的挑战,既有助于兵团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为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 郑剑平杨华
- 关键词:文化认同悖论兵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