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良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MPK通过增强心肌脂肪酸氧化抑制大鼠心肌肥厚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大鼠行腹主动脉缩窄术(TAC)引起压力负荷增加,造成心肌肥厚的模型。术后24h起经皮下注射AMPK的特异性激活剂AICAR(0.5mg.kg-1.d-1)直至术后7周。处死动物前,对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学指标的检测和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处死动物,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心脏重/体重比值,测量心肌细胞的平均直径、心肌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PPARα)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I)的mRNA表达。结果:(1)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的心脏重/体重比值、心肌细胞平均直径、血清及心肌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明显低于心肌肥厚对照组;(2)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心肌PPARα及CPT-I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心肌肥厚对照组;(3)心肌肥厚+AICAR组大鼠心脏超声心动学指标: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PWT,LVDD,LVSD)低于心肌肥厚对照组,左室短轴缩短率(FS%)则高于心肌肥厚对照组。结论:活化的AMPK可能通过增强心肌脂肪酸氧化从而抑制压力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肌肥厚。
- 殷然董吁钢李红良刘丹
- 关键词:心肌肥厚脂肪酸氧化线粒体
- 小鼠心脏过表达SIRT1显性失活突变体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和早发性心衰被引量:2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探究SIRT1的去乙酰化活性在调节心脏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成年小鼠心脏相比,在出生后早期小鼠的心脏中SIRT1去乙酰化活性较高.为了进一步研究SIRT1酶活性在出生后心脏中的功能,本研究构建了心脏特异性表达人源SIRT1显性失活突变体(SIRT1 H363Y)的转基因小鼠,SIRT1 H363Y能够抑制内源性SIRT1的去乙酰化活性.这种转基因小鼠表现为心室与心房腔扩张,并且出生后早夭.在病理学方面,超声心动图与分子表型证实转基因小鼠罹患扩张型心肌病.同时,本研究通过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到转基因小鼠的心脏心肌凋亡更为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SIRT1活性的抑制造成的心肌细胞凋亡至少一部分原因归结为p53乙酰化水平的升高与Bax表达的上调.以上结果表明,小鼠心脏特异性地过表达SIRT1的显性失活突变体(SIRT1 H363Y)能够导致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心衰早发,这提示SIRT1在出生后早期维持心脏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 穆文利张庆军唐小强付文艳郑伟鲁云彪李红良韦玉生折志刚陈厚早刘德培
- 关键词:去乙酰化SIRT1凋亡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