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良
- 作品数:18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人民出版社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教育者的踪迹——先秦图书流通的区域和网点(下)被引量:1
- 1999年
- 关于先秦图书流通的区域和网点,除从都邑交通方面考察外.还应从以下两方面去追寻。
- 李瑞良
- 关键词:图书流通教育者先秦网点
- 编辑的读者观被引量:1
- 1989年
- 编辑工作涉及三种人:读者、作者和编者。三者之中,读者的概念最为广泛,指的是某种不那么确定的社会群体。读者的地位也最特殊,它是作者和编者的服务对象。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者(特别是编辑出版人员),都不能无视读者的存在,都不能没有自已的读者观。编辑出版人员的读者观问题,关系极大。正确的读者观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里,尤其如此。编辑学上的读者概念广泛地说,凡是看到著作物的人。
- 李瑞良
- 关键词:读者观
- 早期读者的来源——图书流通的前提条件
- 1998年
- 中国图书流通史是中国出版史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远流长,在历史演进中涉及许多文化领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课题。了解图书流通史,不仅有助于编辑学、出版学的建设,对于研究当今图书市场也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图书流通史话》就是这方面的一种探索。史话所说的图书流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是指图书的商业性交易(即图书发行),也包括非商业性的传播交流。文章将依时代先后,按专题对我国图书流通的历史进行有点有面的介绍,并适应刊物要求,采取史话体裁,力求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本刊将从本期开始,分篇连载,欢迎读者随时反映意见。
- 李瑞良
- 关键词:图书流通史官档案资料吕氏春秋甲骨文上古时期
- 我国编辑工作的历史传统被引量:1
- 1991年
- 我国编辑工作源远流长,硕果累累,在悠久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传统,值得人们发掘。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历代编辑家的传统品格。从先秦起,整理文献是一项崇高的历史使命。孔子是古代第一个知名的编辑家,他从维护周代礼法的政治立场出发,以整理文化遗产为职志。“文献”一词最早就出诸孔子言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他从事编辑工作的宗旨。清代顾炎武引了孔子“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这句话之后说:“史之阙文,圣人不敢益也”,接着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以孔子之学力,不是不能补阙,而是尊重事实,宁可从缺,不敢随意增补(《日知录》卷四“春秋阙疑之书”)。
- 李瑞良
- 蕲州毕昇与活字印刷
- 1994年
- 北宋的毕昇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创造活字印刷的发明家。关于他的发明,与他约略同时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专节介绍,这也是仅有的文字记载(江少虞的《皇朝事实类苑》也有类似记载)。但这个记载着重介绍毕昇发明的制作方法,对发明者毕昇本人只提到他的布衣身份,不及其余,连籍贯也没说。了解毕昇的生活环境和生平事迹。
- 李瑞良
- 关键词: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江汉平原中国印刷史生活环境印刷品
- 士的屹起和读者群的产生——早期图书流通范围的突破
- 1998年
- 西周以前,“学在王官”,文学和学术为王室和上层贵族垄断。《汉书·艺文志》指出,先秦学术的源头都出于王官。如“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等等。这是因为,只有王室贵族和史官才掌握文学,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才有资格当作者和读者。在图书还保藏在朝廷秘府、金匮石室之中的情况下。
- 李瑞良
- 关键词:图书流通士阶层《汉书·艺文志》阅读和写作能力卿大夫
- 早期图书流通的开拓者——孔子对图书流通的贡献
- 1998年
- 西周以前,“学在王官”,图书处于封闭状态,除史官世袭相传外,几乎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图书流通。春秋以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下移,图书流传由静态转入动态,逐步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图书流通热潮。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与早期图书流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李瑞良
- 关键词:图书流通孔子文化典籍《诗》《书》
- 沈括——淮南路——毕昇被引量:1
- 1995年
- 《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公元1031~1095年)是钱塘(今杭州)人,但他和淮南路管辖区有很深的因缘。 北宋的京都在东京开封。从钱塘到开封,淮南是必经之路。沈括从入仕到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退职闲居,在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当过多种京官,从馆阁校勘、史馆检讨、集贤校理、知制诰、龙图阁待制直到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等职,又多次外放,当过县令、河北西路察访使,知青州、延州,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谪均州团练副使,徙秀州,晚年居润州。从地方官到京官,又从京官到地方官,沈括多次奔忙于京都和外地之间,也多次经过淮南地区。
- 李瑞良
- 关键词:《梦溪笔谈》仕宦生涯地方官三司使安抚使管辖区
- 关于《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辑》
- 1979年
-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辑》是谢国桢同志的近作。他从事明清史研究已近五十年,对于明代的野史笔记,收集宏富,涉猎极广,用力甚勤,成果卓著。早在一九三二年,他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就得到鲁迅先生的赞扬和肯定。
- 李瑞良
- 关键词:史料选辑明代明清史研究明清之际谢国桢野史
- 图书流通的新格局——秦始皇与图书流通(上)
- 1999年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500多年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建立了统一政权。从文化史角度看,秦的统一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与图书流通更有直接关系。秦始皇用10年时间,先后灭亡六国,在东至大海、西达陇右、南越五岭、北抵阴山的广阔版图内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不仅具有政治上大一统的意义,而且从此开始整合多元文化,奠定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石。对图书流通采说,秦的统一大业提供了图书流通全国的新概念,从此以后,图书可以在“四海一家”的广大空间内自由流通,诸侯国的壁垒和障碍一扫无余。“流通全国“意味着图书可以流入多民族的四境之内,广泛发挥其文化传播职能。
- 李瑞良
- 关键词:图书流通中华文化文化传播多元文化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