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沅湘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沙市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血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检查
  • 1篇氧氟沙星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碳
  • 1篇医院感染
  • 1篇异型淋巴
  • 1篇异型淋巴细胞
  • 1篇再灌注
  • 1篇肉汤
  • 1篇肉汤稀释法
  • 1篇沙星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菌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缺血
  • 1篇重症

机构

  • 6篇长沙市第四医...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沅湘
  • 2篇龚建武
  • 2篇张毕明
  • 1篇侯正利
  • 1篇何彩霞
  • 1篇石自明
  • 1篇卜珊珊
  • 1篇金小宝
  • 1篇朱家勇
  • 1篇刘雷山
  • 1篇文体端
  • 1篇陈齐国
  • 1篇肖平
  • 1篇何浩
  • 1篇范利亚
  • 1篇吴华

传媒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当代医师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4
  • 1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颅痛定对人脑缺血-再灌注患者血清 NO及 CO 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血清NO和CO的影响及颅痛定的干预。方法随机抽样2011-01~2012-12收治的心肺复苏术后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立即给予一般性治疗,治疗组起病后即加用颅痛定60 mg,每日3次,持续3 d用药。于心肺复苏术后6、24、48、72 h抽血测定NO、CO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浓度,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CO浓度。结果人脑缺血-再灌注6、24、48、72 h后外周静脉血中NO浓度增加,其中脑缺血<5 min再灌注48 h达到高峰;人脑缺血-再灌注6 h后CO浓度最大,之后回落,其中脑缺血<5 min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颅痛定降低脑缺血-再灌注6~24 h CO浓度,增加NO浓度,而在缺血-再灌注24~72 h降低NO浓度。结论颅痛定可能通过调控机体内NO和CO浓度,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何彩霞陈齐国卜珊珊何浩吴华文体端李沅湘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
89例初诊病人末梢血片中异型淋巴细胞结果分析
1996年
一般认为正常人末梢血抹片中很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作者观察了89例病人白细胞分类计数中的异型淋巴细胞,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观察对象 门诊初诊后经住院确诊的病人89例分为四组。A组:流行性出血热,年龄18~69岁;B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年龄16~48岁;C组:病毒感染其中急性腮腺炎12例、甲型肝炎6例、病毒性咽喉炎9例、病毒性肺炎9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年龄3~78岁;D组:其他疾病,其中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年龄9~46岁。 1.2 标本采集及计数方法 采集末梢血制作血片,自然干燥经瑞氏染色后镜检。
李沅湘石自明
关键词:血液检查末梢血异型淋巴细胞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比较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MIC(最低抑菌浓度 ) ,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结果 :1 0 2株菌株对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百分率分别为 86 3%、83 3% ,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李沅湘张茂林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体外抗菌肉汤稀释法百分率
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0年9月间ICU住院患者MRSA医院感染病例,对分离的阳性菌株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ICU MRSA医院感染患者实施具体干预、监控,并与干预前一年的MRSA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ICU环境中MRSA检出率,干预前为29.90%(87/291),干预后为7.90%(23/2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0,P<0.05);ICU住院患者MRSA医院感染率,干预前为35.87%(113/315),干预后为14.66%(51/3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1,P<0.05)。干预前后ICU内的MRSA感染危险因素相同,主要是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神经外科大手术、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未采取隔离措施等。MRSA新发感染主要集中在入住ICU 2周后,入住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不明显。结论 ICU获得性感染MRSA发生率较高。早期强化干预措施,加强监测、控制,可有效降低MRSA医院交叉感染率。
张毕明侯正利李沅湘龚建武范利亚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家蝇抗菌肽相关基因被引量:2
2008年
用生物学软件对GenBank中部分昆虫抗菌肽基因编码区保守域设计探针,用直接点样法将探针点印在特制玻片上构建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oligo)探针微阵列;提取诱导后24h的家蝇三龄幼虫脂肪体总RNA,逆转录成cDNA并标记上荧光标记物Cy3,与构建的oligo探针微阵列杂交,经洗片、扫描处理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两次重复实验中均检测到有效杂交信号的基因点有15个(不包括阳性对照基因),为进一步发现其新基因提供了依据。
刘雷山金小宝朱家勇肖平李沅湘龚建武
关键词:基因芯片家蝇抗菌肽基因
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控研究
目的:对ICU病房院内MRSA感染进行研究,强化其与院内感染相关的一些具体监控措施,与监控前同期内MRSA的分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监控的效果进行评价,为降低MRSA的院内感染率、预防和控制其院内感染与流行提供一定的...
张毕明李沅湘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