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致相邻节段骨化
- 2005年
- 背景:根据我们的经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可发生骨化。我们假设,钢板距相邻椎间隙越近骨化越严重。
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118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经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后已获得坚强融合的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在此次融合术之前均无颈椎手术史。在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个相邻椎间隙上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并据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5mm,B组该距离≥5mm。平均随访25.7个月。将两个相邻椎间隙骨化的严重程度分为0(无骨化)到3级(完全骨桥形成)。18例患者由于肩部骨性阻挡致尾侧椎间隙无法观察,使其骨化程度不易计算而排除在外。
结果:在118例头侧相邻椎间隙中70例(59%)出现骨化,100例尾侧相邻椎间隙中29例(29%)出现骨化(p〈0.001)。头侧的钢板至椎间盘平均距离小于尾侧的平均距离(p〈0.001)。无论头侧相邻间隙(67%对24%)还是尾侧相邻间隙(45%对5%)A组的骨化率均高于B组(均p〈0.001)。此外,在28例中、重度骨化者中,93%(26例)出现在A组。
结论:我们发现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的骨化与钢板-椎间盘距离之间呈正相关。我们要尽量将前路钢板放置在距相邻椎间隙5mm以上,以降低相邻节段中、重度骨化发生的可能性。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李建江孙志明
- 关键词:前路钢板固定相邻节段骨化椎间隙骨桥形成
- 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相邻节段运动和椎间盘内压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研究腰椎坚强内固定后相邻节段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内压的变化,并分析二者在相邻节段退变加速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7具小牛腰段脊柱标本(T11-S2),以Tenor椎弓根螺钉系统作为固定器械,在10Nm纯力矩加载下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测定各活动节段的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内压,比较完整对照组、L4/5单间隙固定组和L3-L5,双间隙固定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对运动学指标(ROM)和椎间盘内压(IDP)增量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结果:施加内固定后,上方相邻节段在各方向上的位移都明显增加,且随着固定范围的增大而更为明显,下方相邻节段仅在旋转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位移增加。比较而言,不论单间隙固定组还是双间隙固定组,也不论在何种运动方向上,椎间盘内压的变化量都极其细微。节段运动的增加与椎间盘内压升高成正相关关系。ROM增加比大于IDP增加比。结论:坚强内固定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现象是其运动学改变和椎间盘内压升高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邻节段应力集中、活动代偿增大和稳定性丢失是坚强内固定所带来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导致退变加速的生物力学改变。椎间盘内的压力也可因内固定而继发升高,但可能只是一个次要方面。
- 李建江赵合元王志彬白人骁
-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椎间盘内压椎间盘退变生物力学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在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84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并将其分为2组,A组,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组,36例,术中进椎管前静脉给予MP 30mg/kg,15min滴完;术后静脉应用MP(80mg/d)3d。B组,围手术期应用氟美松治疗组,48例,术后静脉应用氟美松(10mg/d)3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JOA评分17分法),并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术前JOA评分A组为8.58±2.62分,B组为9.12±2.81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时A组为13.65±2.16分,B组为11.12±2.36分;术后3个月时A组为14.11±2.21分,B组为12.62±2.35分,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有9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而A组未出现类似病例。结论: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MP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脊髓功能有保护作用。
- 郝永宏邓树才马毅李建江贾占华
-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
-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
-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lbody 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12月,应...
- 李建江邓树才赵栋赵合元孙志明郝永宏马毅
-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适应证
- 文献传递
- 棘突翻转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
- 2005年
- 吉宁李建江张晓林赵合元董荣华
- 关键词:胸椎椎管狭窄椎管胸椎管狭窄症椎管成形术回植棘突全椎板切除术
-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的关系(综述)
- 本文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包括: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发生可能性的关系,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椎管狭窄与神经功能预后的关系.
- 李建江
- 关键词:椎管狭窄神经损伤
- 文献传递
- 钉-钩系统峡部重建术治疗单纯腰椎峡不连
- 2010年
- 腰椎峡不连是脊柱外科比较常见的疾患,是椎体滑脱的主要病理基础。对于腰椎峡不连的治疗,以往常采用保守治疗,即物理疗法、减少体育运动及外固定以缓解症状。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为有效地防止椎体滑脱或控制其发展应尽早为腰椎峡不连患者行手术治疗[2-3]。笔者采用国际上认可的峡部重建术,即椎弓根钉技术治疗10例腰椎峡不连患者,现报告如下。
- 郝永宏邓树才吉宁李建江
- 关键词:腰椎脊柱疾病
- 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总结应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患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12月,应用改良TLIF手术治疗L3~S1退变性患者33例。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33~70岁,平均52.2岁。病程4个月~15年,中位时间1.8年。共融合42个节段,其中单节段24例,双节段9例。退变性滑脱伴椎管狭窄8例,峡不连性滑脱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6例,巨大椎间盘脱出合并椎间失稳3例,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1例。术中切除整个下关节突,切除上关节突上部的内侧半,部分开放椎间孔后壁,椎间隙内预置自体骨3~5mL,取1枚矩形Cage斜向中线30~40°方向植入椎间隙,辅以椎弓根螺钉固定完成TLIF,根据病情需要同时施以中央管和对侧减压。结果发生术中硬脊膜撕裂、术后脑脊液漏、术后切口深部感染和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各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术后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或症状加重患者。3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58个月,平均27.2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1年随访时均达椎体间融合,无螺钉断裂和Cage移位沉陷。13例腰椎滑脱者滑脱完全复位并维持良好。根据JOA评分法,术前(14.9±5.1)分,末次随访时(25.9±3.0)分(P<0.05);临床改善程度达优24例,良7例,可2例,平均改善率80.5%。结论改良TLIF手术较传统TLIF简化了操作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适应证,在开放手术中贯彻了微创原则,用于下腰椎退变性疾患的治疗效果满意。
- 李建江邓树才赵栋赵合元孙志明郝永宏马毅
-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模拟生理膀胱排尿装置的研制被引量:2
- 2013年
- 依据65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压力值,研制探测探头、传感器、模拟控制器等组成的模拟生理膀胱排尿装置。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实时进行膀胱压力监测并适时排尿,实现膀胱安全性充盈与排空,完成模拟生理膀胱排尿方式。
- 闫桂虹姚琲谢菲李建江李轩
- 微创经骶前入路轴向腰骶椎融合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20世纪80年代,腰椎融合术引入微创手术技术。与传统的开放式腰椎融合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微创腰椎融合术无论从观念还是技术上均有很大的发展,已逐渐成为独立的手术体系。当前常用的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方法包括: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
- 李建江
-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腰骶椎前入路轴向LUMBAR